达格列净天天吃,4大用药风险要了解!一文教你如何避开
最近在给大家介绍达格列净这个降糖药的时候,有不少读者朋友留言说,不要光谈好处,也说说用药风险。
的确,再好的药物,不可能适合所有人,总会有需要避免使用的禁忌人群,也会有需要注意的用药风险,达格列净这个降糖药当然也不例外,我们今天的这篇科普,就重点说一下达格列净的用药安全注意事项。
再说用药风险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下达格列净这个降糖药,达格列净是SGLT2抑制剂类降糖药中的代表药物之一,也是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使用最多的SLGT2抑制剂药物,此类药物通过降低肾脏对于葡萄糖重吸收的阈值(肾糖阈),达到促进尿糖排泄,减少肾脏葡萄糖重吸收,从而达到明确的降糖作用。
除了降糖以外,达格列净等SGLT2抑制剂类药物,还能够有助于降低肾脏的过滤压力,改善蛋白尿问题,还具有轻度的降压作用,减重作用,以及降尿酸,调节血脂谱等多重获益。已经有大量的大型临床数据证明,达格列净在降糖之外,对于延缓慢性肾病进展,心衰治疗等方面,也都有着明确的获益作用,逐渐成为了指南推荐的一线用药。
说完达格列净的“好”,我们今天重点来说达格列净用药过程中的潜在用药风险,今天主要为大家总结长期吃达格列净需要注意的5大风险。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风险从作用机理来说,达格列净通过增加尿糖排泄发挥降糖作用,因此服用此类药物,如果出现尿葡萄糖升高的情况,不必担心,这是药物发挥作用的正常现象。但需要注意的是,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糖分是滋养细菌,真菌生长的“好营养”,因此,服用达格列净时,首先应该注意的就是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风险。
临床数据表明,服用SLGT2抑制剂类药物,总体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风险比安慰剂组高约3倍。一项涉及4.7万人的临床荟萃研究发现,相比男性,女性服用达格列净带来感染的风险更高(男女风险比分别为2.51和4.15),其中女性最常见的感染是外阴念珠菌感染,而男性则以包皮龟头炎症更为常见。
当然这种感染风险也不是绝对风险, 通过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用清水进行局部清洗(应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用品),积极控制血糖等干预措施,就能够大幅降低用药带来的感染风险。如果感觉出现瘙痒,排尿不适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一般经过治疗,这种服药带来的感染问题,也都可以完全治愈,不必过分担心。
酮症酸中毒风险酮症酸中毒相比泌尿系统感染风险的发生率,要低得多,但如果比起严重程度,酮症酸中毒带来的风险却是非常大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酮症酸中毒通常发生在血糖超高的状态下,但达格列净可能会引发“血糖不高的酮症酸中毒”问题,这有时候会影响对酮症酸中毒的早期识别和判断。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合并使用胰岛素过程中,胰岛素突然减少或停用;在用药过程中,禁食或严格保持低碳水饮食;重大手术后;急性疾病发作期;或过度饮酒后,如果此时服用达格列净,都会增加酮症酸中毒的发生风险,应该注意做好风险监测。
酮症酸中毒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疲劳,呼吸急促等典型症状,并出现酮体的急剧升高,应该注意尽早识别,并及时干预。用药期间,注意保持充足的水摄入,同时避免过度饮酒和极端碳水限制,如果需要手术的,术前48到72小时应停用达格列净。
营养不良消瘦风险达格列净通过增加尿糖的排泄来降低血糖,这样的作用机理在促进糖尿病患者排糖的同时,也促进了热量的流失,因此,服用达格列净,也会带来体重减轻的效应。
对于肥胖型的患者来说,这种体重减轻效应是一种获益作用,能够有助于改善肥胖问题,但对于某些身形消瘦的糖尿病患者,以及高龄的老年人来说,这种热量流失,可能就会带来营养不良,过度消瘦的风险。
临床研究数据表明,达格列净长期服用,能够使用药者的体重平均降低2.6公斤,同时还可能会对肌肉质量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肌肉量的减少。因此,对于老年患者,体重偏瘦的糖尿病患者,有肌少症风险的患者,营养状况不佳的患者,食欲下降的患者,使用达格列净这个药物,都需要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消瘦和营养流失风险。
建议上述人群在用药期间,要注意监测体重变化,在饮食中注意增强优质蛋白的摄入,同时注意加强力量训练,保持肌肉质量,如出现显著的消瘦或无原因的体重下降,应及时就医诊察原因。
急性肾损伤风险从作用机理以及临床适应症来看,达格列净无疑是一个“护肾”的药物,但其抑制肾脏葡萄糖重吸收的药理作用,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会影响肾功能。
一项荟萃分析研究显示,使用达格列净等SGLT2抑制剂类药物的患者,总体上降低了23%的急性肾功能损伤的风险,但在某些高风险状态下,药物可能会增加急性肾损伤风险,这些高风险状态包括体液严重不足,合并使用利尿剂类药物,高龄患者等。
因此,对于一些高风险患者,在用药初期建议要做好肾功能的监测,同时服药期间,应注意合理补充水分,避免脱水,在出现腹泻,呕吐等可能引发机体脱水的急性疾病期间,应停用药物,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结合情况,慎用达格列净。
总而言之,我们对于达格列净的用药获益和风险,都要做好充分评估,在用好这个药物的同时,也要了解它潜在的用药安全性风险,在生活中做好调理干预,才能够更好地保障用药安全,让药物安全地为我们的身体疾病调理做好服务。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