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社工服务故事 | 宽严相济 托举回归
司法社工
服务故事
当今社会,司法社工以其专业的素养和人文关怀,在法治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不仅致力于协助司法程序的顺利进行,更在细微之处展现温暖与关怀,用爱心和耐心为涉案人员及其家庭提供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助力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开启新生活。
佛山博睿驻大沥司法所
社工梁慧珊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中第十一条、第四十条明确规定了社区矫正机构根据需要,组织具有法律、教育、心理、社会工作等专业知识或者实践经验的社会工作者开展社区矫正相关工作;社区矫正机构可以通过公开择优购买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或者其他服务,为社区矫正对象在教育图、心理辅导、职业技能培训、社会关系改善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帮扶。以上对社会工作者的职责定位没有明确表述,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释义》第十一条,提及了“开展社区矫正相关工作”可以释义为“包括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等工作”。在实际司法实践中,司法社工需要协助基层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协助工作。
【矫正社会工作实践案例跟进】
一、基本情况
社区矫正对象方某,男,2004年1月出生,户籍地为广东省揭阳市,居住地为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因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依法判处拘役四个月,缓刑八个月。缓刑考验期间自2023年4月11日起至2023年12月10日。
二、对社区矫正对象依法实施监督管理情况
(一)组建矫正小组
社区矫正对象方某于2023年4月20日到司法所报到接受社区矫正,执行地司法所联合专职工作人员、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治保主任、司法工作一起建立专属矫正小组,并签署社区矫正责任书,共同对方某监督管理和教育帮助,严肃督促方某按照社区矫正工作要求,入矫后遵守各项报告等有关监督管理规定。
(二)入矫报到情况
1、入矫后,方某未能按照信息化核查管理规定,准备手机作电子定位用途。了解到方某经济困难,司法社工尝试协助其联系父母,希望得到父母理解和帮助。经过多番联络,方某母亲表示不愿意帮助他,司法社工根据实际情况,允许方某先通过微信上报定位,并且给予他充足时间准备好手机,配合社区矫正工作。
2、方某犯罪时候刚年满18岁,未满25周岁,属于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容易受社会不良人员影响,结合其家庭情况,司法社工在办理接收报到手续时候,与驻点警官对方某进行深入交谈,警醒其遵守法律法规,凡事三思而行,遵守社区矫正各项管理规定。
(三)入矫后接受监督管理情况
根据规定,社区矫正对象方某每月须到司法所进行两次当面报告,每周进行两次电话报告,每月参加公益活动和教育学习。但方某入矫后,多次未按规定进行电话报告,累计被扣4分,区司法局根据《广东省司法厅关于社区矫正对象分类管理及考核奖惩规定》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社区矫正对象在一个考核周期内,累计扣分4分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及时给予训诫。针对方某在第一考核周期被累计扣4分的情况,给予训诫一次。
(四)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
根据方某在第一考核周期多次违规情况,司法社工安排心理咨询师与其面谈,了解其心理状况,同时入户走访,了解其生活居住情况。通过日常报告,司法社工多次与其谈话,了解其工作情况。通过多方多次的接触,了解到方某的父母在其年幼时便离异,并且双方都组建了新的家庭,多年来对其疏于管教。在方某读高三时候,也未能按时参加高考,高中毕业后便出社会找工作,但多次碰壁,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和经济收入。司法社工了解相关情况后,鼓励方某先找一份工作,以解决温饱问题,同时根据其作息时间调整当面报告、公益活动等时间,确保方某能好好工作。
(五)实施电子定位管理情况
根据《广东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社区矫正对象方某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需要随身携带定位手机,不得出现人机分离情况,每天通过司法e通及微信实时定位等方式,向执行地司法所进行定位报备。方某在接受电子定位监管期间,存在多次不遵守规定按时上传定位的情况,相关司法行政机关根据《广东省司法厅关于社区矫正对象分类管理及考核奖惩规定》,对其给予扣分处分。
(六)日常监督管理情况
针对方某在入矫后出现的违规情况和其自身情况,司法社工采取刚柔并济的方法,除了按规定给予处分,还多次与其谈心谈话,得知其想念家乡的奶奶后,劝说其要珍惜自由,鼓励其好好接受社区矫正,待期满解矫后,便可以回去与奶奶团聚。同时安排驻点警官和方某谈话,警醒其在矫正期间,正确认识自身身份,做好社区矫正工作,避免因违规撤销缓刑收监执行。经过司法社工及社区矫正相关工作人员多次谈话教导后,方某认识到自己的懒散行为不利于自己的社区矫正,唯有认真做好相关规定,才能早日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
三、对社区矫正对象依法实施监管教育取得的效果
社区矫正对象方某在入矫初期,法律意识淡薄,身份意识不强,在第一考核周期便得到训诫处分。经过司法所社区矫正专职工作人员及司法社工多次面谈和介入,通过每月面谈、入户走访等方式,深入了解方某的生活、工作、心理状态,及时为其进行疏导,警示其端正个人态度,告知其再次参与违法犯罪活动的后果,帮助其适应社区矫正。
同时,通过分类管理及个性化矫正方案,提高了方某的身份意识,明确了社区矫正的重要性,让其深刻认识到社区矫正的严肃性,促使其遵纪守法。
四、案例注解
本案例针对社区矫正何某实施的监督管理措施以《社区矫正法》《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广东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广东省司法厅关于社区矫正对象分类管理及考核奖惩规定》具体规定为依据开展相关工作。
专栏简介
“服务故事”专栏,致力于呈现博睿社工各领域的真实案例与深度观察。这里,我们记录社工们在日常工作中的点滴付出,展现社工如何以专业与智慧,为服务对象点亮心灯。这里,您将看到社工们总能以细腻的情感与坚定的信念,找到问题解决的钥匙。这里,我们将一同见证社工们的服务故事,感受他们如何用服务诠释专业,用专业服务社会。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