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大战役:关羽水淹七军VS陆逊火烧连营,谁是真正的王者

阳阳说历史 8小时前 阅读数 4 #推荐

今天就来聊聊,三国里特别著名的两场大战:关羽水淹七军和陆逊火烧连营。这俩仗中间隔了没几年,主角一个是蜀汉的顶梁柱,一个是东吴的后起之秀,打法路子完全不一样,可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如果您要问:他们两个谁更厉害?别急,咱慢慢唠。

先说关羽这水淹七军

都知道关二爷脾气傲,眼里不揉沙子。当年让他守荆州,看着刘备在汉中把曹操揍了一顿,心里头那股子劲儿就上来了:大哥在西边风光,我在东边也不能闲着!襄樊那块儿可是曹操的门户,拿下来既能断他粮道,还能震震中原的场子。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关二爷打仗有个特点:敢玩险招。他带着兵把樊城围得死死的,眼瞅着曹仁龟缩在城里不敢露头,可北边来了于禁的七军增援。按说这时候该防着两面夹击,可关羽瞅准了八月的汉水准得涨。关羽在荆州待了这么多年,这点天时还是能摸透的。他让人把战船悄悄屯在下游,等雨一下,汉水跟开了闸似的往低地灌,于禁那些北方来的旱鸭子,哪儿见过这阵势?大营转眼成了水塘,人跟马都泡在水里扑腾,关羽的水军跟捞饺子似的,直接把于禁给俘了,庞德那硬骨头也被砍了脑袋。

这一仗打完,整个天下都震动了,关二爷也得了个威震华夏的名号。曹操都吓得琢磨要不要迁都了,周边的山贼草寇都打着关羽的旗号闹事。可关二爷光顾着往前冲,却没瞧见背后的刀子。孙权早瞅着荆州眼红了。吕蒙装病,陆逊装孙子,哄得关羽把荆州的兵都调去前线,结果人家白衣渡江,抄了他的老窝。您说可惜不可惜?关羽这把火点得确实太旺,烧了别人,也燎了自己。

再唠唠陆逊的火烧连营

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带着大军杀向东吴的时候,那架势恨不得把江东都给踏平了。这时候陆逊还是个没多少人认识的书生,孙权敢把帅印交给他,底下好多老将都不服:这么个毛头小子,能扛得住刘备的怒火?

然而陆逊心里头透亮着呢。他知道蜀军来势汹汹,又是报仇的劲头,正面硬刚肯定吃亏。所以不管底下人怎么嚷嚷,他就是按兵不动,任刘备在那儿骂街。蜀军从春天耗到夏天,士兵们晒得蔫头耷脑,营寨扎得跟长蛇似的七百里,刘备忘了这可是兵家大忌啊!陆逊等的就是这个时候:士兵累了,士气散了,连营的弱点就暴露出来了。

那天晚上刮起东南风,陆逊派人偷偷摸进蜀军营寨,点起一把火。您想,七百里连营全是木头搭的,风助火势,那火跟长了腿似的往前窜,蜀军半夜里被烧得哭爹喊娘,压根儿不知道往哪儿跑。刘备连盔甲都没来得及穿,骑着马玩命往西逃,最后躲在白帝城,没俩月就咽了气。陆逊这一仗,把东吴的家底保住了,也让所有人记住了他的名字。原来这书生不是软蛋,是藏着刀的明白人。

这俩仗该咋比?

要我说,关羽和陆逊,一个像烈火,一个像深水。关羽靠老天爷赏的天时,玩了把漂亮的水攻,可他太傲了,眼里只有眼前的仗,瞧不上背后的人。你看他压根儿没把孙权当回事,觉得“江东鼠辈”能咋地?结果吃了大亏。陆逊呢,跟水似的,看着软和,实则憋着劲儿,该忍的时候一声不吭,该出手的时候半点不留情。他不光盯着眼前的蜀军,还把人心、天气、地形全算进去了,这才是真厉害。

从结果看,关羽赢了仗,丢了命;陆逊赢了仗,立了威。可要是从长远看,关羽这仗让蜀汉丢了荆州,等于断了一条腿;陆逊这仗让东吴稳了根基,还间接逼着诸葛亮后来又跟孙权握手言和。有时候打胜仗容易,可怎么把胜仗的果子保住,才是真本事。

您说这俩谁更胜一筹?有人觉得关羽够猛,毕竟水淹七军吓得曹操直哆嗦;有人觉得陆逊够稳,毕竟他用最小的代价赢了最关键的仗。要我看啊,这俩仗就像两面镜子,照出了两种打仗的路数:一种靠胆子,一种靠脑子;一种像闪电,亮瞎眼却转瞬即逝,一种像树根,埋在地下慢慢把地基扎稳。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阳阳说历史

阳阳说历史

每天更新不一样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