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93年,菲律宾红薯高产,并明文规定红薯不准出口。

奇史怪谈 17小时前 阅读数 27 #历史

1593年那会儿,菲律宾的红薯长得特别好,政府还下了死命令,说红薯绝对不能往外运,谁要敢偷运,那就得掉脑袋。可偏偏有个叫陈振龙的,他下了大决心,花了好大一笔钱,就弄了一根红薯藤。他把这红薯藤悄悄地缠在了回国的货船绳子上,就这么神不知鬼不觉地带了回来。这一带,可算是给咱们中国人的生活带来了大转变。

1593年那会儿,陈振龙已经50岁了,他连着好几年去考科举,但都没考上。那时候正好是乱世,再加上福建那边闹大饥荒,老百姓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啊。

陈振龙琢磨着,老待在家里也不是个事儿,不如出去闯一闯。于是,他满怀激情地跟着几个朋友,一路南下到了菲律宾,打算做起生意来。

一到菲律宾,我就瞧见满大街都在兜售一种红彤彤的植物。心里痒痒的,我也跟风买了一块来试试。咬了一口,这玩意儿味道真棒,甜甜的但不齁人,吃完还觉得肚子里挺实在的。

他一问才知道,这玩意儿叫红薯,是菲律宾特有的。没做过生意的陈振龙一看,心里头就琢磨开了,突然冒出个念头,想把这红薯弄回老家去。

红薯每亩地能产出4000多斤,就算收成不太好,也能有个2000多斤,这产量是小麦和玉米的好几倍呢。

现在老家那边正缺粮食,老百姓们还是天天为吃不饱饭发愁。红薯这东西产量大,又好养活,啥样的地都能长。要是能把红薯带回去,那老百姓吃饭的问题就能好解决多了。

很多时候,心里头想的都挺美好,但一碰到现实,那可就不一样了,真是挺狠的。

他立马行动起来,带着红薯芽去过海关,结果不但被罚了钱,红薯芽也被扣留了。

那时候,陈振龙才明白过来,红薯在菲律宾是受到保护的,不能随便往外带,菲律宾还有规定,严禁红薯出口。于是,陈振龙一边跟着当地的居民学怎么种红薯,另一边呢,他也动脑筋琢磨,怎样能把这红薯弄回中国去。

这回,他耍了个小聪明,在箱子底部做了个暗格,把红薯藤塞了进去,想着能蒙混过关。但没想到,过海关时被人家一眼就看穿了,还狠狠地被罚了一笔。可他心里还是不服输,连着试了好几次,可每次都栽了跟头。

有次,他在给船上装货时,一眼瞅见了甲板上的绑绳,脑子里突然蹦出个点子。他二话不说,赶紧去找种植商,买了好多红薯苗回来。

他悄悄地把红薯芽缠在缆绳上,怕被瞧见,还特地拿淤泥给它们裹了一层伪装。就这么混过了检查,接着是一连七天七夜的航行,他终于把这些红薯芽带回了老家福州。

到家后,他马上就动手种起了这些地瓜。

一开始,红薯长得真不行,收的时候,数量少得可怜,个头也小。但陈振龙没放弃,他对红薯那叫一个上心,就像照顾自家孩子,又是施肥又是除草,天天还得做记录。好在老天不负有心人,红薯越长越好,结得满满当当,这事儿很快就被朝廷给盯上了。

他专门让家里人去请来了当地的官员和老百姓,让大家来尝尝红薯。大家伙儿一尝,立马对红薯有了好感,没多久,这红薯就在当地种开了。

没想到,红薯引进的第二年,福建就碰上了大旱灾,地里啥也没长出来,到处都是饿肚子的人。那时候,福建的巡抚大人下令,让整个县都种上红薯。过了没几个月,红薯就长得特别好,收获满满,这样一来,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总算是解决了。

打那以后,福建就再也没遭遇过饥荒,也没听说有人饿死。红薯变成了福建那地儿的主要庄稼,还成了那时候的救命粮。

之后的200年里,福建的人口飞速增长,足足翻了9倍。同时,还有大批的人迁移到内地,并且把红薯带到了那里。从那时候起,红薯就在我国从东到西的地方都种上了,现在咱们国家种红薯的面积已经是全世界最多的了。

老百姓把陈振龙当成了大救星。接着,陈振龙又陆续引进了不少植物,像香蕉、菠萝这些,都特别受当地人的欢迎。

陈振龙凭着他的聪明才智,帮大伙儿解决了大问题,还给那片遭受苦难的地儿带来了希望。陈振龙所做的这些好事,深深地刻在了福建老百姓的心里头。

你对这事儿有啥看法?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奇史怪谈

奇史怪谈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