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君秋去中南海唱戏临走时提出一个要求毛主席:以后不要让她来
【前言:】
毛主席对京剧情有独钟,经常邀请知名演员来中南海表演。某次,他请来了林君秋献艺。演出结束后,林君秋向主席提出了一个要求,主席经过考虑后答应了。
不久后,毛主席特意找来空政文工团的小丽,认真地对她说:“你还记得之前来唱京剧的林君秋吗?以后别让她再来了。”
林君秋在离开前与毛主席有过怎样的对话?为何主席不再愿意欣赏她的戏曲表演?这一疑问引发了人们的好奇。林君秋作为一位知名戏曲艺术家,她的离去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毛主席作为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他对林君秋的态度变化又反映了什么?这些问题不仅关乎个人,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与文化氛围。通过探究这一历史细节,我们或许能更深入地理解当时的社会动态与人物关系。
【爱听戏的毛主席】
说到毛泽东,人们通常会联想到他运筹帷幄、为国事奔忙的伟人形象。然而,在闲暇时刻,毛泽东也有自己的消遣方式——他会随着节奏轻轻拍打,微微闭目,静静欣赏一段戏曲。这种场景展现了他生活中不为人知的一面,让我们看到了伟人也有平易近人的时刻。
毛泽东对京剧情有独钟,不仅经常亲临剧场欣赏,还时常邀请知名演员进行专场表演。看到主席对京剧如此热衷,他的秘书孟锦云曾打趣道:“主席,您可真是个京剧迷!”
毛泽东对戏曲情有独钟,这与他深厚的古代历史知识密不可分。通过观看这些传统戏剧,他得以深入了解古代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在众多剧目中,他尤其偏爱《打渔杀家》等经典京剧,闲暇时甚至能随口唱上几句。
得知主席对戏曲情有独钟后,有人特意为他准备了一些京剧的录音制品作为礼物。然而,主席在听过几次后便不再感兴趣。相较于通过电子设备欣赏,他更愿意亲临现场,沉浸式地体验戏曲的艺术氛围。
【毛主席与戏曲的故事】
1960年3月,毛泽东乘坐专列前往杭州,与尼泊尔王国首相会面。会晤结束后,时间尚早,他便前往杭州饭店观看婺剧表演,特别欣赏了著名演员郑兰香的精彩演出。
剧团的演员们受命前往杭州参与一场重大演出任务,他们原本只知道是为中央高层领导表演,然而令他们意外的是,毛泽东主席也亲临现场观看了这场演出。
这次他们演的是吕洞宾的戏,剧名《牡丹对课》。之前他们反复排练了很多遍,正式上台时演得很顺,一点都不慌。
他们的表演默契十足,歌声自然流畅,把故事情节展现得活灵活现,引得观众连连鼓掌喝彩。毛主席也被演出深深吸引,全神贯注地观看,每到精彩之处便忍不住拍手称赞。
毛主席的一个决定,挽救了昆剧的命运。
在全国解放浪潮的推动下,各地戏曲艺术迎来了蓬勃发展期,唯独昆剧却走向了衰退。这一时期,全国仅存一个专业昆剧演出团体——国风昆苏剧团,成为这一古老剧种的最后坚守者。
1955年末,田汉先生意识到昆剧面临消失的危机,便提议在北京举办一场昆曲表演。经过浙江省文教部副部长的协调,这一计划最终获得批准。
他们决定演出《十五贯》,并对传统唱腔进行了调整和创新。随后,他们投入了二十多天的密集排练,最终于1956年3月赴北京进行公演。
这次昆曲演出吸引了众多中央高层领导和戏曲界知名人士到场。值得一提的是,平时很少接触昆曲的毛泽东主席也专程前来欣赏这场艺术盛宴。
这场昆曲表演极为出色,情节紧凑,一波三折,深深吸引了毛主席的注意力,他全程专注观看,未发一言。当演出落幕时,毛主席起身,高举双手,热烈鼓掌。这一举动标志着演出的圆满成功,昆曲因此再度风靡全国,重现了昔日的辉煌。
【请林君秋来现场表演】
空政文工团的小丽去拜访毛主席时,毛主席提到自己工作繁忙,已经很久没有欣赏过现场表演了。他对小丽说:“我很久没听真人唱戏了,只能偶尔听听唱片。但唱片和真人演唱的感觉大不相同。你能不能找个会唱京剧的女孩来,给我唱一段?”
小丽听完后对主席说:"这其实不难办。不过主席,您想听哪位演员表演?咱们这儿有这么多优秀艺人,您选谁都行。"
主席可能已经听腻了大牌演员的表演,想尝试点新鲜的。他笑着表示:“我不打算打扰那些大腕,偶尔听听年轻演员唱戏也挺好,随便找个会唱京剧的年轻人就行。”
没过多久,小丽在文工团结识了一位名叫林君秋的女演员。林君秋以前学过京剧,但已经很久没再唱了。
小丽向林君秋传达了毛主席想听京剧的消息,这让林君秋感到十分意外。她没想到主席会亲自点名让她这样一个年轻演员去表演。虽然有些吃惊,但林君秋还是接受了小丽的请求,准备在主席面前献上一场精彩的演出。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林君秋重新找回了当年演戏时的状态。
那天下午,小丽带着林君秋进了中南海,见到了毛泽东。小丽指着林君秋对毛泽东说:“主席,这就是您要见的人,林君秋。”
毛主席注意到这位唱京剧的女孩不停地发抖,估计她是太紧张了,便笑着对她说:“我听小丽提起过你,叫林君秋对吧?我就是想听你唱几段戏,不用紧张,随便唱几段你拿手的就行。”
听完毛主席的讲话,林君秋的心情渐渐平复,随后向主席简要介绍了自己。由于现场没有二胡等乐器伴奏,她便为毛主席清唱了一曲《穆桂英》。她的嗓音柔和悦耳,虽然仍带着些许紧张,但凭借之前的练习,她完整地完成了演唱,表现自然流畅。
她的演唱技巧虽然比不上那些经验丰富的专业演员,但也独具特色,别有一番韵味。主席听完她的表演后,给予了高度评价,还特意让她坐下喝口水,稍作休息。
中场休息结束后,林君秋再次登台,为毛泽东献唱了《霸王别姬》选段。毛泽东听得入神,不禁跟着节奏打起拍子,偶尔还会轻声附和几句。两人一唱一和,现场气氛融洽而热烈。
为领导人献唱是极其荣耀且珍贵的经历。在即将离开时,她克服了内心的忐忑,从包里掏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恭敬地请求领导人为她签名留念。
毛主席略微犹豫片刻,还是伸手接过了她的笔记本,用他常用的红色钢笔在扉页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林君秋接过笔记本时欣喜若狂,小心翼翼地收好,并向毛主席表达了诚挚的谢意。
【被主席讨厌,不要再来了】
在回家的途中,小丽反复叮嘱林君秋:“你给毛主席表演的事情,千万别跟外人说,尤其是他给你签名的事。”林君秋心情激动,连连点头应承。
一进门,她依旧沉浸在兴奋之中,随即抛开了先前的保证,将自己在主席面前表演戏曲的事向丈夫和盘托出。
她的丈夫完全不相信她的话,觉得主席不可能接见她这样普通的人,认为她在夸大其词。为了证明自己说的是真的,她干脆拿出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展示上面主席的亲笔签名,让丈夫亲眼看看。
林君秋的丈夫注意到她笔迹凌乱,但表情却异常坚定,这才确信事情属实,连连称赞。随后,林君秋特意叮嘱丈夫:“这件事必须保密,绝对不能外传。”
没过多久,林君秋为毛主席表演的消息就在文工团传开了。面对同事们的称赞,她丝毫没有避讳,反而坦然接受,觉得既然事情已经公开,承认也无妨。
她不仅大肆宣扬自己的"辉煌成就",还展示了主席的亲笔签名作为佐证。这些铁证让同事们对她更加钦佩。随后,她提出了加薪和调动岗位的请求,上级领导也都一一批准了。
一周之后,小丽去见毛主席,问他之前那位姑娘唱得怎么样。毛主席提到这事时说:“林君秋唱得还行,但我不喜欢她。她让我签名,还借我的名义到处张扬。以后别让她来了。”
后来,林君秋再次联系小丽,希望有机会为主席表演,但她的提议被直接回绝。这次经历让她意识到自己之前的失误。然而,此时后悔已无济于事,林君秋再也没有踏足中南海。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