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篮要变阵!广东外援申请加入,场均26分7篮板,郭士强有1点担心
吉伦沃特这哥们儿突然说想当中国人,搞得大家都有点懵。他在中国打球好多年了,说这儿都快成他家了,比在美国待的时间还长。这事儿一出来,球迷们都炸锅了,有人说好有人骂,反正是吵得不可开交。
篮协这边好像早就在琢磨归化的事儿了,之前就有风声,说要找几个厉害的外国球员来帮忙。郭士强当了主教练以后,也在采访里提了要找更好的球员加入队伍。看来篮协是真想搞点大动作,不过具体怎么搞还没个准信。他们可能是觉得中国男篮现在实力不够,需要点外援来提升一下水平。但是这种做法也有风险,万一选错人或者用不好,那可就尴尬了。
篮协这么做肯定是有原因的,可能是看到其他国家都在搞归化,觉得不能落后。而且中国男篮这些年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确实不太理想,老是输球让球迷们很失望。所以他们可能觉得,引进几个厉害的外援,能快速提升球队实力,让球迷们重新燃起希望。但是这种做法也有人不赞同,觉得应该多培养本土球员,而不是靠外援。
郭士强作为新主教练,肯定也想在球队里有所作为。他可能觉得,如果能引进几个厉害的归化球员,对他执教球队会有很大帮助。毕竟国际比赛的水平很高,有几个能力出众的球员,确实能让球队更有竞争力。但是他也得考虑怎么平衡归化球员和本土球员的关系,不能让本土球员觉得受到了冷落。
说起归化球员,就不得不提李凯尔那次。当时篮协好不容易找来个NBA球员,大家都挺兴奋的,觉得这下中国队肯定能在世界杯上大展身手。结果呢,比赛打完才发现,好顺利。李凯尔的表现不温不火,也没能帮助球队取得好成绩。这次经历让很多人对归化球员的效果产生了怀疑,觉得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神奇。
其实仔细想想,也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到李凯尔身上。当时的主教练乔尔杰维奇对中国队的调教可能也存在一些问题,没能充分发挥李凯尔的特点。而且一个球员再厉害,也需要时间来适应新的球队和打法。可能是大家对李凯尔的期望太高了,所以才会感到失望。这次经历也给篮协提了个醒,归化球员不是万能的,还是得结合实际情况来使用。
虽然李凯尔那次不太成功,但是篮协好像并没有放弃归化的想法。他们可能觉得,一次失败不代表这个策略就是错的,关键是要总结经验,找到更合适的人选。而且从长远来看,归化球员确实能为球队带来一些新的元素和活力。所以他们可能会继续推进这个计划,只是会更加谨慎一些。
说当了主教练,中国男篮好像是有点起色。在亚预赛的时候,球队表现还不错,赢得比较轻松。这让球员们找回了一些自信,感觉好像又行了。郭士强的执教风格可能比较适合中国队,能够调动球员的积极性。不过这只是个开始,接下来还有更多挑战等着他们。
亚预赛打得好是一回事,但是面对更强的对手,中国队还是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内线实力不够,外线投射不稳定等等。郭士强肯定也看到了这些问题,所以才会考虑引进更好的球员。但是光靠引进新人可能还不够,还得想办法提高现有球员的水平。这需要时间和耐心,不可能一蹴而就。
接下来中国队还要备战亚洲杯,这是一个检验球队实力的好机会。如果能在亚洲杯上取得好成绩,那就能进一步增强球员的信心,为之后的世界杯和奥运会做准备。但是如果表现不理想,可能又会打击球队士气。所以郭士强现在的压力其实挺大的,既要提高成绩,又要培养新人,还得考虑长远发展。
说回吉伦沃特,这哥们儿在CBA确实挺能打的。他来中国好几年了,一开始是在NBL打球,后来因为疫情的原因才进的CBA。刚开始是山东队签的他,没想到他表现挺不错,就一直留下来了。在山东的时候,他最好的赛季场均能拿到23.1分7.1个篮板,算是很不错的数据了。
去年夏天的时候,山东队不要他了,本来以为他可能就要离开CBA了。结果广东队正好缺人,就把他签了过去。没想到换了支球队,吉伦沃特反而打出了更好的表现。现在他场均能拿到26.4分7.3个篮板,创造了个人新高。这说明他适应能力很强,而且状态保持得不错。
不过吉伦沃特也有个明显的缺点,就是年龄有点大了。他现在已经36岁了,虽然在CBA还能打出好数据,但是国际比赛的强度可能会更大。如果真的归化他,可能也就能参加个亚洲杯,再往后的世界杯或者奥运会就有点悬了。这也是篮协需要考虑的问题,是要追求短期效果,还是要为长远发展做打算。
说起来,中国男篮现在确实挺缺一个能打的大前锋。之前郭士强一直在用付豪和杜润旺,但是他们的表现都不太理想。付豪虽然经验丰富,但是进攻手段有限,防守也不够强硬。杜润旺年轻有潜力,但是现在还不太成熟,在国际比赛中容易露怯。所以这个位置一直是中国队的软肋。
曾凡博倒是可以打大前锋,但是他更擅长用弹跳来保护篮筐,而不是靠身体对抗。在面对一些身材魁梧的外国球员时,他可能会吃亏。而且曾凡博的进攻手段也不是特别丰富,主要靠空切和补篮得分。如果遇到防守强硬的对手,他的发挥可能会受到限制。
相比之下,吉伦沃特确实更符合现代大前锋的特点。他有身高,有力量,还能自主得分。在CBA的表现也证明了他的实力。如果他真的能加入中国队,或许能在短期内解决大前锋位置的问题。但是问题是,他能在国际赛场上也有这么好的表现吗?毕竟CBA和国际比赛还是有差距的。
说到底,归化这事儿还真得好好琢磨琢磨。不能光看谁数据好就把人弄来,得考虑球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球员。比如说现在缺大前锋,那就得找个能打大前锋的。但是也不能为了补强一个位置就忽视了其他方面。还得想想长远规划,不能只顾眼前。
而且归化球员来了之后,怎么融入球队也是个问题。语言沟通、战术理解、和队友的配合,这些都需要时间去磨合。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反而会影响球队的整体表现。还有就是,归化球员的加入会不会影响到本土球员的发展机会?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另外,归化政策对CBA联赛也会有影响。如果国家队都开始用归化球员了,那CBA的外援政策是不是也得跟着调整?会不会刺激本土球员更加努力?这些问题都需要篮协好好考虑。总之,归化这事儿不是简单地引进几个球员就完事了,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处理。
虽然归化这事儿有这么多问题需要考虑,但是看样子篮协是铁了心要搞。估计其他在CBA打球的外援也会蠢蠢欲动,想要争取一下机会。毕竟能代表一个国家参加国际比赛,对球员来说也是一种荣誉。但是篮协肯定得好好挑挑,不能随便就把人弄来。
这次吉伦沃特主动表态,可能也是看准了时机。他在CBA打了这么多年,对中国的环境和文化都比较熟悉了。而且他的实力也确实不错,至少在CBA是能打出好数据的。但是篮协会不会只看这些表面的东西,肯定还会考虑其他因素。比如说他的年龄、是否能适应国际比赛的强度、能不能融入球队等等。
总的来说,归化这个话题估计还会继续发酵。篮协可能会多方面考察,不会轻易做出决定。毕竟上次李凯尔的经历给他们提了个醒,不能操之过急。但是如果真的能找到合适的人选,对提升中国男篮的实力还是有帮助的。就看篮协怎么权衡利弊了。
这种大事儿,球迷们肯定有话要说。有人支持归化,觉得能提高国家队实力;有人反对,认为应该培养本土球员。这话题估计能让球迷们聊好久,各种观点都会冒出来。有人可能会说,其他国家都在搞归化,我们不搞就落后了。也有人会说,靠归化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还是得从青训抓起。
还有人可能会担心,如果大量使用归化球员,会不会影响到年轻球员的发展机会?毕竟位置就那么多,归化球员来了,本土球员的出场时间肯定会受影响。但也有人认为,引进高水平的归化球员反而能带动本土球员进步,给他们树立榜样。
其实球迷们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归化政策确实是把双刃剑,用好了能快速提升实力,用不好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篮协在做决定的时候,肯定也得考虑球迷的反应。毕竟球迷的支持对球队来说也很重要。不管最后怎么决定,肯定会有人满意,有人不满意。关键是要把利弊都考虑清楚,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