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想找韩国谈判,韩国却先派40人来北京,给中国送一份大礼

汽车动态评测 7天前 阅读数 215 #汽车

美国总统特朗普团队对现行关税政策仍持自信态度。财长贝森特宣布,下周将与韩国开启谈判,策略为先谈判国家将获更有利待遇。

先谈者占优?美国威逼未果,转而利诱。据特朗普早前言论,暗示至今尚无国家主动与美国进行谈判。

韩联社报道,4月15日,韩国派遣40余名代表赴北京。此特殊时期,韩国此举引发关注,众人好奇其来华目的何在。

【第一节:韩国客人此行的目的】

韩国通商资源部表示,韩国首席代表带领40余人团队访华,旨在参与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第二阶段谈判。

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韩方称“韩中自由贸易协定”)是两国签署的双边协议,旨在削减或取消商品(服务)关税,增强经贸合作。

注意,该协定旨在降低或取消关税。而特朗普任美国总统后,对全球实施关税加征。对比之下,韩国此次行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韩自贸协定2014年谈判结束,2015年正式签署生效。主要减免范围涵盖农产品、汽车、电子、化工及钢铁等领域。

中韩自贸协定属“动态”协定,需逐步开放领域,故虽首阶段谈判已落地,但仍需执行中开展第二阶段谈判。

简而言之,即先执行已达成协议的内容,对尚未协商一致的领域,则继续进行沟通谈判。

韩联社报道,双方将协定服务贸易、投资及金融三大领域文案,并就市场准入举行磋商。

这三大领域已达成初步共识,目前处于最终确定文案表述和执行时间阶段。

这是重大利好:特朗普发起关税战时,中国坚持自由贸易。中韩谈判若成功,韩国将靠拢中国,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更进一步。

【第二节:数据说话,中韩、美韩贸易对比】

韩国为全球第13大经济体,中国是其最大贸易伙伴,美国次之。中美在与韩国的经贸往来中,一直存在竞争关系。以下我们先分析整体数据。

2022年中韩贸易额达3622亿美元,2023年因政治因素降14.2%至3108亿美元。同年,美韩贸易额为1936亿美元。中韩贸易额虽降,但仍远超美韩贸易额。

2022年,韩国对中国的出口量为美国的近1.4倍。至2023年,尽管因政治因素有所减少,韩国对中国的出口量依然超过美国。

换言之,美国对韩国每消费1元,中国即对韩国消费1.4元。

从韩国角度看,与中国达成关税协议比与美国更为重要,因此韩国商务代表此时访华,原因即在于此。

【第三节:韩国之困,国防和经贸的双重难题】

近年,韩国政治动荡致中韩关系现“政冷经热”现象,即政治关系平淡而经济依然繁荣。中国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韩国则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欧、东盟。

中韩经贸合作中,韩国对中国的依赖度更高。中国占韩贸易总额20.3%,韩仅占中国4.8%。此不对称依赖使韩国在经济政策上需谨慎对待中国市场,尤其在半导体、汽车、石化等产业。

在国防安全上,韩国高度依赖美国。美韩同盟为韩国安全基石,美国驻军韩国并提供核保护,抵御朝鲜威胁。中美战略竞争加剧,韩国在经济依中国、安全依美国的困境中求平衡。

【第四节:韩国能否找到平衡点】

特朗普首任期内,美打压中国经济,部分政策延至拜登时期。半导体方面,美韩限制高端芯片对华出口,影响三星等业务。2022年,拜登签《通胀削减法案》,要求新能源电池“去中国化”,迫使LG新能源调整对华投资。

同时,中国对稀土等关键原材料实施出口管制,加剧韩国供应链安全风险。作为美国盟友参与中美贸易战,韩国既是参与者也是受害者,长期面临在中美间寻求平衡的挑战。

笔者认为,短期内韩国将维持经济依赖中国、安全依靠美国的策略。但长期看,中美博弈中韩国常处劣势。因此,未来韩国的外交智慧和战略韧性将面临持续考验。

对中国而言,韩国在经济贸易上靠拢中国是好事。中国倡导全球自由贸易,韩国代表赴京谈判中韩自贸区第二阶段,实为对中国的一大助力。

中韩两国肤色相同,地理相近。韩国受特朗普25%关税影响,成为美关税战受害者。期望中韩能维护各自核心利益,同时开创共同发展新局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汽车动态评测

汽车动态评测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