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斩马谡哪那么简单;街亭失守是借口,政治清洗才是真

阳阳说历史 2天前 阅读数 3 #推荐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刀锋落下时,跪在后排的益州将领偷偷交换了眼神。《资治通鉴》记载的这个血腥清晨,实际是蜀汉政权内部撕裂的起点。表面看是军法无情,实则是诸葛亮被迫用嫡系人头的血,去堵益州士族的嘴——这背后的权力暗战,比街亭失守更凶险。

刘备白帝城托孤时就埋了雷。那句马谡言过其实明面是提醒诸葛亮,实则是敲打荆州集团。蜀汉朝堂当时分三派:诸葛亮领头的荆州派、李严为首的东州派、谯周代表的益州本土派。马谡作为襄阳马家五兄弟仅存的独苗,北伐前突然被提拔为参军,直接动了益州派的蛋糕。《三国志》里轻飘飘一句;众议咸谓宜遣旧将魏延,暴露了诸葛亮破格提拔引发的众怒。

第一次北伐的战略布局更显蹊跷;赵云、邓芝在箕谷佯攻吸引曹魏主力,真正肥差全给了荆州派:马谡守街亭控陇右,诸葛亮亲率主力取长安。这种自家人吃肉,别派喝汤的操作,直接导致李严押粮故意拖延,孟达旧部申仪临阵反水。马谡上山扎营看似战术失误,实则是被逼到绝境的豪赌——他若按王平建议守城,赢了算老将功劳,输了就是自己无能。

刑场上的政治算计比战场更狠;诸葛亮若赦免马谡,益州派立马能掀了北伐的桌子;真砍了这颗脑袋,又能借机清洗向朗等十余个荆州老臣,既平众怒又巩固相权。李严后来第四次北伐断粮逼宫,用的正是丞相执法不公的话柄。更讽刺的是,马谡死后诸葛亮重用的蒋琬、费祎,全是荆州派里没根基的乖孩子,这场斩首本质是削藩。

马谡的血流了十二年,直到蜀汉灭亡。诸葛亮用嫡系的命换来的短暂平衡,反而激化了派系矛盾。后来姜维北伐时,益州士族公开喊出;宁做魏国奴,不为荆州卒,直接拆了蜀汉根基。回头再看斩马谡,哪是什么大公无私?分明是政权内耗的无奈止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阳阳说历史

阳阳说历史

每天更新不一样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