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A9”连夜更名,被逼出来的高端暗战?
日前在芜湖,奇瑞安全之夜上,一场比物理碰撞更激烈的市场角力正在上演——奇瑞风云A9突然更名为A9L(此前内部代号为E01,EO5被正式命名为A9),并增发10000辆创始人版。
而这一切发生在吉利银河星耀8以11.58万元起售价掀起价格风暴的短短数天内。
估计奇瑞也是有苦难言,只能说友商不讲武德。
表面看,这是一次仓促的命名手术。毕竟广宣那么久。但翻开工商注册记录会发现,早在2024年10月,风云A9L的申报名称已悄然出现在工信部目录中。
更名有没有可能并非临时起意,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战略换挡?
当吉利用价格平权撕开中大型电混轿车市场的价格铁幕时,奇瑞选择用字母“L”划出一道护城河——不是退缩,而是将战火烧向更高维度。
L背后是精心设计“L”在汽车行业向来是加长、豪华的代名词,但奇瑞的野心不止于此。A9L轴距锁定3000mm,比比亚迪汉LDM多出30mm,车宽多5mm,却在高度上刻意压低15mm,形成轿跑化姿态。
奇瑞的算计无非是,既要吃下行政级轿车的空间红利,又要用溜背造型抢夺年轻新贵。
更狠的是,A9L四座版后排座椅配备10点按摩和电动腿托,直接将竞品岚图追光PHEV的“老板座”配置下放。当吉利银河星耀8用536mm后排坐垫长度定义“家庭舒适”时,奇瑞用3000mm轴距构筑“移动会客厅”的概念。
二者看似针锋相对,实则错位竞争——前者锚定12-16万元刚需市场,后者剑指20万元以上价值区间和比亚迪汉L来场硬碰硬。但微妙之处在于,A9L创始人版限量增发10000辆,用稀缺性制造溢价幻觉,实则是在试探价格天花板。
高管失言落入下乘此前奇瑞营销副总姚飞在私域群吐槽星耀8“烂车”的录音泄露,引起网络网友热议。这场闹剧的荒诞性在于:当两家车企的产品本不在同一赛道时,焦虑感却让高管们失去了战略定力。
星耀8的雷神电混系统追求馈电油耗3.36L/100km的实用主义,而A9L的鲲鹏CDM6.0则执着于47%热效率的技术巅峰——这本该是“技术多元主义”的典范,却演变成非此即彼的骂战。
2025年前四个月,吉利银河销量突破35.6万辆,百万目标触手可及;而奇瑞风云系列急需一款旗舰产品树立高端认知。
当星耀8用11.58万元击穿心理防线时,A9L若被迫降价应战,整个风云品牌的高端叙事将瞬间崩塌。更名A9L也算另一种方式补救。
在芜湖碰撞实验室,A9L上演的“铁人三项”堪称行为艺术:400mm深水浸泡、55km/h中心柱碰、双车120km/h对撞。这些远超国标的测试,每一秒都在燃烧研发经费。
奇瑞官方透露,A9L车身88%采用高强度钢铝,热成型钢强度达2000MPa,仅车门防撞梁就能承受20吨重压。
但这张安全牌的代价极为昂贵。对比星耀8的11.58万元起售价,A9L若想维持25万元以上的定价,必须找到用户愿意付费的“情感锚点”。
奇瑞的解法是将安全技术“符号化”:航天级电磁屏蔽、41层防护电池包、甚至孕期乘客辐射安全认证——这些细节构建起“安全奢侈品”的人设。
与之形成反差的是,星耀8全系标配L2+智驾却鲜少宣传,透露出吉利对成本控制的极致追求。
更名背后的生态野心A9L的更名不仅是产品策略,更是生态野心的暴露。其搭载的灵犀智舱2.0系统,与华为HiCar深度整合,让人想起蔚来靠用户社群构建的护城河。
更值得玩味的是,A9L测试车被曝搭载激光雷达,却仅在顶配车型保留选装权——这或许是奇瑞埋下的伏笔:用硬件预埋为后续付费订阅铺路。
反观星耀8,405L后备箱和536mm后排坐垫瞄准家庭出行场景,用“冰箱彩电大沙发”的实用主义对抗奇瑞的科技叙事。
可以看出两种路线的分野,一方试图用技术高塔突破品牌天花板,另一方用规模效应收割市场基盘。
字母“L”能否扛起奇瑞的高端天命?更名风波揭开了如今汽车行业最残酷的现实。当电动化抹平动力差距,智能化尚未形成代差时,品牌溢价成为最后的战场。
A9L的“L”既是加长(Longer),也是豪华(Luxury),更是杠杆(Leverage)——撬动奇瑞征战全球高端市场的支点。
但这种田忌赛马式的策略并不能形成真正的护城河,如同苹果CarPlay的全面开放正在瓦解车企的生态壁垒。当硬件趋同成为宿命,奇瑞的“安全冗余”能否转化为用户忠诚度?A9L的“限量游戏又能持续多久?
高端立标、中端走量”的模式能否在奇瑞落地生根,接下来就看尹同跃这位中国汽车人在高端突围之路上究竟怀揣着多深的执念。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