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亲自行动,征服日本失败

兵戎要至 2周前 (04-23) 阅读数 33 #军事

据环球时报援引日本广播协会报道,日本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于4月22日开始访问中国,且在出发前与日本首相石破茂会谈,收到石破茂致中国领导人的亲笔信。这一消息在美日首轮关税谈判结束不久后传出,背后有着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

日美两国政府在华盛顿就美国加征关税展开首轮谈判。这本是一场日本经济再生担当相赤泽亮正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贸易代表格里尔的部长级会谈,可特朗普却出人意料地亲自参加,还将谈判地点改至白宫,大大提升了谈判规格。

石破茂(资料图)

特朗普此次亲自上阵,目的很明确。在谈判中,他对日本提出了几个棘手要求。一是要求日本承担更多驻日美军费用,甚至希望日本能完全支付美军驻扎成本。二是试图减少美国对日贸易逆差,手段包括提高关税,强迫日本开放市场,尤其在汽车和农产品领域。在汽车方面,美方指责日本仅认可本国电动汽车协会制定的充电标准,限制美企进入日本电动汽车市场,要求对日本安全认证制度进行系统性审查。三是美方想削弱日本在半导体供应链的主导权,打破日本在氟化氢、光刻胶等关键材料的垄断,降低自身对日本的依赖。

面对特朗普的这些要求,日本虽在谈判中表现出一定外交谦逊,赤泽亮正还称自己地位低却得到特朗普接见很感激,但日本政府在核心议题上并未轻易让步。日本政府认为美国让其增加军费的要求不合理,强调《美日安保条约》已明确双方义务。日本首相石破茂在谈判前后也展现出罕见强硬,称美国关税政策如同“国难”,警告日本不会轻易妥协。

而且日本拒绝采取报复性关税,打算利用WTO规则反击,甚至考虑冻结对美国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强调不会重蹈“广场协议”覆辙,避免日元被迫升值引发经济衰退。石破茂还明确表示,将安全和贸易问题放在一起讨论不合适,不应把关税谈判与安全问题挂钩。

石破茂(资料图)

从谈判结果来看,美日双方除了同意再次会面外,几乎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特朗普声称谈判取得“重大进展”,可日本这边却截然不同。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双方未达成共识,美日立场仍存在明显差距。这一巨大反差,显示出美日在此次谈判中的分歧严重。日本不仅未获得关税减免,还面临着美国10%的基准关税,以及25%的汽车关税和钢铝关税,这对汽车出口为经济支柱产业的日本而言,无疑是沉重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此时访华并携带石破茂亲笔信,背后有诸多考量。一方面,日本想利用中国来牵制美国。当下特朗普放弃一对多策略,选择与75个国家分别谈判,其目的之一是拉拢这些国家共同对抗中国,同时重塑以美国为中心的单边贸易体系。日本清楚,若一味顺从美国,自身利益将受损严重,而与中国加强联系,能让美国明白日本并非没有其他选择,以此逼迫美国在谈判中做出让步。

另一方面,中国是全球供应链的核心节点,日本企业在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高度依赖中国原材料和技术合作。深化与中国的合作,可推动技术互补,比如在半导体设备采购、锂电池技术共享等方面,帮助日本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业竞争力。此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后,中日首次达成双边关税减让安排,深化与中国合作,有助于日本增强在东亚经济一体化中的话语权,同时向美国表明其“非唯一选择”的姿态,争取更有利的谈判条件。

石破茂(资料图)

对于中国而言,一直反对美国滥用关税的霸权行径,主张通过WTO机制解决争端。若日本能与中国联手,共同抵制美国的“丛林法则”,对维护自由贸易规则意义重大。但中日双方也需克服政治互信和利益协调方面的障碍,未来双方能否将经贸纽带转化为战略互信,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东亚经济秩序的演变方向。

接下来,美日第二轮谈判即将开启,日本正努力寻找在对美交涉中的有利“底牌”。而齐藤铁夫的访华之行也备受关注,其访华期间与中方的沟通交流,以及石破茂亲笔信的内容,都可能对未来的美日关系、中日关系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格局产生影响,值得持续关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兵戎要至

兵戎要至

有思想,有深度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