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儿院推出“学习障碍夜习营”,助力孩子突破学习困境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14小时前 阅读数 0 #推荐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石梦竹 张爽)清明假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主任李海峰还在积极“备课”。

4月5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发布消息,针对学业困难儿童白天上课、家长时间紧张的痛点,推出“学习障碍夜习营”,针对阅读障碍、书写障碍、数学障碍的孩子,由专业团队提供个性化干预。通过科学干预帮助学习困难儿童突破读写、数理等核心能力短板,重拾学习信心。

2025年4月,“学习障碍夜习营”为家长和孩子们开设了“星夜学堂-家长课堂”。受访者供图

李海峰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特定学习障碍(SLD)是一种智力正常但存在阅读、书写或数学能力显著困难的神经发育障碍,在学龄儿童中患病率约为5%-15%。

“面对孩子成绩不理想,许多家长常归因于不够努力,却可能忽视了潜在的学习障碍问题。”李海峰表示,这类孩子常因跳行漏字、字迹潦草、应用题无从下手等表现被误认为粗心或懒惰,长期积累可能导致注意力涣散、情绪焦虑甚至厌学。

“学习障碍夜习营”特别设置于每周一至五晚间五点到七点。课程以“感知-动作环(PAL)”训练模式为核心,通过“接收信息—作出反应—反馈调整”的闭环训练,强化孩子的注意力、逻辑思维与学习技能。

李海峰透露,夜习营的推出历经一年多筹备。为制定科学方案,团队赴多地考察,并与高校专家合作,建立本土化评估标准。目前,课程已试点多期,每班限招8人,确保个性化指导。

“孩子写作业不再跳行,老师也表扬他背诵速度提升了”“最近孩子的字写得比较工整”……通过老师和家长反馈,以及科室的脑电监测等,目前在参与夜习营的孩子中,80%在专注力、阅读流畅度及书写规范上明显改善。

“学习障碍越早干预,效果越好。”李海峰提醒,若孩子长期出现读写困难、抗拒作业或情绪波动,家长应及时就医评估。

夜幕降临,灯光在医院的夜习营亮起。这里没有题海战术,只有科学方法与耐心引导,助力孩子们跨越学习障碍,点亮自信成长之路。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健康时报》社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