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是985还是211大学

张起煮来来小吖 3周前 (03-14) 阅读数 7 #推荐

华东政法大学:“双非”中的法学明珠,还是被低估的王牌?

提起华东政法大学,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这不是985,也不是211啊!但如果你稍微对法学领域有所了解,就会知道这个学校在行业中的地位堪称“扛把子”。它不仅是“五院四系”之一,更被誉为“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甚至在某些专业领域的实力远超不少985、211高校。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一个“双非”学校能在法学界混得这么风生水起?

法学江湖的“隐形巨星”

华东政法大学虽然没有985、211的光环加持,但它在法学界的知名度却是名副其实的“天花板”级别。它与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一同构成了法学教育的“五院四系”,而在最新的学科评估中,华东政法的法学专业评为A等级,全国排名第五,仅次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换句话说,在法学界,华东政法完全是顶流存在。

那为什么一个学校能在法学领域这么牛?学校的地理位置就占了大便宜。华东政法坐落于上海——中国最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不仅是全国的金融中心,也是法律服务的“主战场”,无论是顶尖律所、仲裁机构还是跨国企业总部,上海都具备得天独厚的资源。对于法学生来说,这简直就是“就业天堂”。你想实习?随便找个律所或公司,可能就能遇到行业大佬。这种地理优势,让华东政法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稳稳占据C位。

“双非”学校如何打破偏见?

如果说985、211是高校的“贵族”,那么“双非”院校在很多人眼里可能就是“平民”。但华东政法用实力证明了一个道理:只要专业够强,就算是“双非”,也能成为行业翘楚。有趣的是,华东政法并非没有机会成为211大学。因为历史原因,在211工程评选时,它错失了机会。但这并没有阻碍它在法学领域的崛起,反而让它成为一个“逆袭”的典范。

有人会问:“是不是只要专业强,就能无视985、211的头衔?”这就要看你未来的职业规划了。如果你想进体制内单位,比如公务员、国企、央企,可能院校层次更为重要,毕竟很多单位卡的是“985、211”门槛。但如果你想在律所、仲裁机构等法律行业发展,招聘方更看重的是你的专业能力和行业背景。而华东政法的法学专业“牌子”在法律圈内的认可度,完全不输那些985、211高校。

“五院四系”背后的真相

“五院四系”是每个法学生耳熟能详的名词,代表了全国最顶尖的法学院校。但在这些“顶流”中,也有细分的梯队划分。毫无争议的是,中国政法大学稳居第一,而华东政法大学则被认为是“五院”中仅次于“政法”的存在,甚至在某些领域(如国际法、经济法)能与“政法”一较高下。所以,虽然华东政法大学不是985、211,但在“五院”中,它常常被认为是“隐形老二”。

相比之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虽然是211院校,但在法学专业上的实力却略逊一筹。有人可能会质疑:“既然法学这么强,为什么华东政法进不了211?”这其实和高校的评选机制有关。当年,作为一所以法学为主的小规模学校,华东政法在综合指标上不占优势,导致错过了政策红利。但正如业内人士所说,“211的光环是学校的,法学的光环才是学生的。”

名校光环VS行业认可

对于高考生和考研党来说,选择学校时常常会陷入“名校光环”和“行业认可”之间的纠结。比如,华东政法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个是行业里的顶流,一个是985名校,你选谁?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在于你未来的职业规划。

如果你想留在上海从事法律相关工作,显然华东政法是更优的选择。毕竟,学校的校友资源、行业地位和地理位置,都会为你的职业发展提供便利。而如果你想进国企、央企,或者从事与法律无关的行业,北航的985光环可能会更有优势。

打个比方,如果你在北航学法律,然后跑到上海工作,这就好比“用北京的麻将牌在上海打麻将”,校友资源可能凑不齐一桌。而华东政法的毕业生在上海法律圈里,则是“随便喊人都能凑个局”。这种本地化优势,正是华东政法的“杀手锏”。

“双非”也能“逆袭”

华东政法的故事,或许能给很多“双非”院校的学生带来启发。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985、211是强者的代名词,但这并不意味着“双非”没有“逆袭”的机会。只要你选择了一个行业认可的强势专业,努力深耕下去,完全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比如,江西财经大学虽然不是211,但在财经领域的认可度不输985;浙江工业大学虽然是“双非”,但化学工程专业却是全国顶尖;上海理工大学虽然不算名校,但工程学科的就业率却非常高。这些学校的成功,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名校固然重要,但专业实力才是硬道理。

写在最后

华东政法大学用它在法学领域的强势表现,证明了“双非”高校也能成为行业的佼佼者。那么,你会为了985、211的光环选择一个一般的专业,还是为了职业发展选择一个行业顶尖的学校?对此,你怎么看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张起煮来来小吖

张起煮来来小吖

张起煮来来小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