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国民党要员刘斐赴约周总理宴席,见到一人大惊:你怎么在这

渔人说文史 1周前 (04-07) 阅读数 30 #历史

【前言】

1949年冬天刚开始那会儿,有一天中午,一辆挺普通的吉普车开进了中南海,就在勤政殿门口停了下来。车上下来个大概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他长着两道又黑又浓的眉毛,眼睛亮堂堂的,跟鹰似的,感觉啥都能看透。

小伙子刚下车,一眼就瞅见了个熟人,他赶紧快步上前,边说边道歉:“总理,真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

周总理轻轻拍了拍他的肩,告诉他别担心,接着领他进了勤政殿。可里头坐着的国民党大佬们一看见他,全都愣住了。国民党以前的国防部长刘斐惊讶得差点没喊出来:“哎,你怎么会在这儿?”

这家伙到底是谁呢?

【胡宗南最信任的机要秘书】

提到这家伙,他以前可是胡宗南身边最得力的心腹秘书;在南京办婚礼那会儿,连蒋经国都亲自出面给他当证婚人呢。就因为他,蒋介石的“突袭”延安大计泡汤了;也因为他,解放军手里才有了那么多重要情报,毛主席都夸他,说他是能顶得上十万大军的大功臣。

他,人称红色特工,名叫熊向晖。

1936年那会儿,熊向晖正在清华大学念书。受到负责学生运动和青年工作的蒋南翔的启发,他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学校那会儿,熊向晖就暗中参与了不少秘密任务。正当他打算继续留在校园里干活时,组织给他下了新任务,让他别暴露自己是党员的身份,而是去报名参加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然后到国民党第一军的胡宗南手下做事。

1938年1月份,胡宗南见到了服务团的大家伙儿,他手里拿着名单,一个个地点名,不管男女,他都称呼为“先生”。点名时,被点到的人得站起来应一声“到”,然后胡宗南会问几个问题,答完了才能坐下。等问完了,胡宗南就在名单上圈一下,一个圈表示印象平平,两个圈那就是比较满意了。

聊到熊向晖时,胡宗南直接问道:“你咋想到来我们这儿呢?”

熊向晖答道:“我投身到了革命事业里。”

“啥样的才算得上是革命呢?”胡宗南接着问。

“真心抗日那才是真革命,要是抗日不积极,那就是假的了。”熊向晖回答得很坦然,没有丝毫的怯懦。

“要是对抗日不上心,那会怎样?”胡宗南直截了当地追问。

“动手吧。”熊向晖的眼神里透着股子坚定。

问完之后,胡宗南指了指椅子让熊向晖坐下,他自己在花名册上勾画着,接着又聊起了其他服务团的成员。

后来熊向晖才发现,胡宗南在名单上给别人名字旁边也就画个圈,顶多两个,但到了他这儿,竟然一口气画了4个圈。

后来,熊向晖成功混进了胡宗南的身边工作,可胡宗南压根儿没察觉到,这位他挺看好的小伙子,其实是个铁了心的共产党员。

1938年5月份,胡宗南特地跑到凤翔找熊向晖聊天。他言谈中透露出想提拔熊向晖的意思,于是按他的安排,熊向晖去了陆军军官学校深造,就这样成了“黄埔大家庭的一份子”。

熊向晖在军校苦读了十个月,一毕业就被胡宗南找上了门。胡宗南对他说:“现在的形势跟以前大不一样了,我手头正缺一个既懂打仗又明白政治的帮手。我琢磨着,你来当我的机要秘书怎么样?”

这可是个跟胡宗南套近乎的大好机会,熊向晖心里跟明镜似的,但他偏偏说了句让人大跌眼镜的话,连胡宗南都愣住了。他开口道:“胡先生这么看重我,我真的很感激,但这事儿吧,我实在是不敢答应。”

胡宗南问起他为何拒绝,他回答说,自己还太年轻,跟在胡宗南身边的时间也不久,怕会惹人非议,给胡宗南带来不好的影响。

虽然熊向晖说自己干不了,但胡宗南觉得他还在替自己着想,心里头挺感动,便说:“我拍板的事儿,谁敢有意见?”就这样,刚从军校出来的熊向晖,就成了胡宗南的心腹。

【搅乱蒋介石计划,成功归队】

抗战快结束时,蒋介石悄悄琢磨起一个针对延安的行动,他给这计划起了个名叫“闪击”延安。

蒋介石的心腹胡宗南,一接到命令,就立马忙活着调兵遣将。他指挥着三支集团军,紧锣密鼓地准备攻打陕甘宁边区。

就在这时候,共产国际为了让各国共产党能更自主地应对反法西斯战争,提出了解散的建议。这一下,蒋介石更加得意忘形了,他催促胡宗南必须在6月底前准备好攻打陕甘宁边区的计划。

胡宗南立马着手安排,打算在7月9号那天发动攻击。

国民党这次搞的秘密行动相当隐蔽,不过胡宗南对熊向晖特别放心,熊向晖很快就把这个重要消息告诉了毛主席和朱德。

毛主席和朱德脑筋一转,很快就有了对策,让胡宗南根本没想到,打了个他措手不及。

抗战结束后,蒋介石心里盘算着要一个人掌控中国。他表面上喊着要和谈,但实际上,对解放区的攻打一点没停。他偷偷给胡宗南下令,让他在五天内把李先念的队伍给消灭掉。

情报一个接一个地往外漏,胡宗南开始怀疑起身边的人来。熊向晖这人挺机灵,他感觉到情况不妙,心里琢磨着得赶紧离开胡宗南,不然可能会有大麻烦。

可没多久,胡宗南最得意的精锐部队就被打垮了,他手下的兵力大减,胡宗南也就没心思再怀疑身边的人了。这时候,熊向晖就借着这个机会,赶紧加快了去美国的步伐。

1947年,熊向晖告别了胡宗南,去了美国继续深造。他先是在密歇根大学落脚,后来有幸拿到了俄亥俄州威斯特▪里塞夫大学的奖学金,就转学到了那里。

1949年年初,熊向晖拿到了硕士学位。等南京一解放,他就搭飞机到了北平,中央的领导同志还亲自见了他。

张治中问道:“你是不是也站出来起义啦?”

在场的国民党老前辈们全都愣住了,刘斐感叹道:“怪不得胡宗南老是战败啊!”大家听后都笑了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熊向晖就一直忙着搞外事。到了1970年,他被提拔为解放军总参谋部副部长,专门负责研究国际上的那些大事儿。

2005年的时候,熊向晖老先生因为生病,在北京安静地走了,那时候他86岁,他这一辈子啊,可以说是充满了红色记忆,就这样画上了句号。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渔人说文史

渔人说文史

文以载道,兼贻诸君为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