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俄稀土储量断崖差距:俄1000万吨,美180万吨,中国让我意外

江卿曻 4天前 阅读数 407 #国际

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曻

前言

在全球经济日益竞争激烈的今天,稀土资源的分布和掌握情况成了各国经济安全与军事强国地位的关键。

在这个关系到国家命脉的重要资源中,俄罗斯、美国和中国的稀土储量差距显得尤为突出,俄罗斯现在可知稀土储存量在1000万吨,而美国则是180万吨。

那么一直被美国视为“假想敌”我国,现在的稀土储量是多少呢?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俄罗斯稀土巨大的潜力

虽然俄罗斯的土地面积达到1700多万平方公里,其稀土储量被估算为1000万吨,但这相较于中国的4400万吨以及全球其他稀土大国的资源储量,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根据地质学家的数据,这一储量对于一般国家来说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字,然而对于拥有如此广袤土地的俄罗斯来说,这一点资源显然不能与其庞大的国土和潜在经济需求相匹配。

俄罗斯的稀土矿床分布并不像其他国家那样集中,且主要集中在西伯利亚的高寒地区,这一地理特点无疑增加了资源开采的难度。

西伯利亚高原的极端气候,尤其是冬季零下50度的低温,直接影响了矿产开采的进度,即便是现代化的机械设备,面对这样的环境,工作效率也大大降低。

此外,由于该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矿产资源的运输成为了另一大障碍,西伯利亚的矿石往往需要经过漫长的距离,才能到达俄罗斯的其他城市或港口进行处理和出口。

加之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沟通成本高,俄罗斯在稀土开采上的投资回报率远低于其他国家。

近年来,俄罗斯政府逐步加大了对稀土开采技术的投入,特别是在资源勘探和矿产提取方面,俄罗斯正力图通过科技创新来降低开采成本并提高效率。

尽管如此,这一切进展缓慢,资源的开发仍然面临诸多障碍,而且西伯利亚的环境也限制了俄罗斯扩大稀土开采的速度和规模。

有分析指出,俄罗斯的稀土矿床不仅仅在数量上相对有限,其矿石的品位相较其他国家也有所差距。

虽然俄罗斯稀土的某些矿床品位较高,但大部分矿石的品位并不理想,这使得俄罗斯在全球稀土市场的竞争力显得相对薄弱。

因此俄罗斯是否能够在未来逐步解决这些技术和资源上的难题,并在全球稀土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仍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尽管如此,俄罗斯并非没有机会,俄罗斯政府已经开始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合作,特别是在开采和加工技术方面,俄罗斯力图通过合作弥补自身的技术短板。

世界的稀土棋盘

当提到全球稀土资源时,最先浮现在脑海中的通常是中国,在全球稀土储量排名中,中国的稀土资源无疑占据了主导地位。

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的稀土储量高达4400万吨,占全球稀土总量的40%以上,几乎是全球其他国家总和的两倍以上。

中国不仅是全球稀土储量的“巨无霸”,更是全球稀土的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主导着全球稀土市场的价格与供应链。

中国的稀土资源主要集中在内蒙古的白云鄂博矿和江西、福建等地的中重稀土矿床,这些矿区的稀土储量巨大,其中内蒙古的轻稀土尤为突出,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矿床之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便开始大力发展稀土产业,依托自身的技术积累和市场需求,逐渐建立起了完整的稀土产业链。

中国不仅在稀土的开采上占据领先地位,还在稀土的精炼、分离及加工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能够将稀土矿石转化为各种高价值的稀土金属和合金,这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稀土市场的无可替代的核心。

然而美国的稀土储量约为180万吨,这一数字在全球稀土储量的排名中远远落后于中国,甚至远低于俄罗斯的1000万吨。

美国虽然在稀土储量上处于下风,但其在稀土的开采技术和创新方面却拥有着不小的优势。

美国的稀土主要分布在加利福尼亚州的芒廷帕斯矿区,这里曾一度是全球最大的单一稀土矿,但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以及环保政策的严格,美国的稀土生产能力逐年下降。

与此同时,美国也面临着开采成本高、环境保护压力大等问题,虽然美国仍然能够在部分高端技术上与中国竞争,但总体上在稀土开采上的短板无法忽视。

面对稀土储量与开采能力的双重压力,美国近年来逐步加大了对稀土产业的投入。

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国内企业发展稀土资源的开采,并希望能够恢复美国稀土产业的生产能力。

美国的稀土开采困境与中国的技术优势形成鲜明对比,中国通过引领全球稀土加工技术,将其稀土资源转化为全球需求的关键原料,牢牢把握住了稀土市场的主导权。

三国稀土的开采方式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其稀土资源的开采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稀土行业的开采方式以粗放型为主。

过去中国的稀土开采往往侧重于数量的积累,很多稀土矿区采用低成本、低技术的开采方式,这种粗放式的开采方式带来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例如过去的稀土开采中,矿石分离和提纯过程中的废料往往未能得到有效回收,造成了大量的稀土资源流失,同时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尤其是全球对稀土资源需求的迅速增长,中国意识到传统的粗放型开采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因此近年来开始逐步转向更加高效和环保的开采方式。

在技术方面,中国加大了对稀土分离和提纯技术的研发投入,徐光宪院士提出的串级萃取法就成为了中国在稀土分离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

另外就是中国逐渐将稀土产业链从单纯的开采延伸到加工、精炼、合金制造等多个环节,形成了一个闭环的产业链。

这种产业链的延伸使得中国能够在全球稀土市场中占据更高的地位,同时也使得中国在稀土价格和市场供应方面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与中国的技术提升和产业升级相比,美国的稀土开采方式则面临着较大的挑战,美国虽然在稀土开采技术上有所创新,但其稀土储量和开采能力远不及中国。

美国的稀土资源主要集中在加利福尼亚州的芒廷帕斯矿,该矿区的稀土储量虽然在美国境内名列前茅,但在全球稀土储量中仅占一小部分。

美国的稀土开采面临着环保政策的制约,同时矿产资源的枯竭也使得该矿的开采成本逐年上升。

为了应对这一困境,美国开始加强对稀土回收技术的研究,尝试通过回收废旧电子产品中的稀土元素来弥补资源的不足。

虽然这一方式在短期内可能缓解稀土资源的紧张,但从长期来看,回收的稀土资源远远不足以满足美国的工业需求。

因此美国必须继续寻求新的稀土开采方式,特别是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突破,以期缩小与中国在稀土产业上的差距。

俄罗斯在稀土开采上的困难也不容忽视,尽管俄罗斯拥有1000万吨的稀土储量,但这些矿床大多分布在气候极为寒冷的西伯利亚高原。

西伯利亚地区的极端气候使得稀土的开采和运输成本大大增加,俄罗斯的稀土开采面临着不小的技术难题。

尤其是在如何高效开采和处理稀土矿石方面,俄罗斯的技术尚未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与中国和美国相比,俄罗斯的稀土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开采效率和产量相对较低。

然而俄罗斯并未放弃在这一领域的努力,近年来,俄罗斯政府加大了对稀土开采和技术研发的投资,希望通过国际合作和技术引进,逐步提高稀土资源的利用效率。

结语

稀土资源的争夺已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关乎全球科技、军事和产业链的稳定,中国凭借其巨大的稀土储量和领先的开采技术,已经在全球稀土产业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美国和俄罗斯虽然在资源上存在明显劣势,但通过技术创新和战略布局,也在寻求逆袭的机会。

参考文章

观察者网2024年8月27日《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引西方担忧,“我们离不开中国”》

美国地质调查局2024年2月2日《全球、美国稀土矿产量和储量等数据》

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个“关注”吧!小生在此谢过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江卿曻

江卿曻

道不完的历史,讲不完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