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外长抵京当天 中方同步会晤欧盟高官释放关键信号

晓宁侃天下 5天前 阅读数 64 #国际

法国外长巴罗的专机尚未在北京首都机场停稳,钓鱼台国宾馆已迎来另一位欧洲贵客。3月27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巴罗展开会谈的同日,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谢夫乔维奇同步抵京接受高层会见。这场24小时内的双线外交互动,在特朗普政府掀起全球贸易风暴的背景下,传递出中欧关系破局的强烈信号。

巴罗此行背负着法国干邑白兰地行业的存亡压力。自中国对欧盟白兰地启动反倾销调查以来,法国对华出口量四个月内暴跌60%,价值12亿欧元的市场岌岌可危。

勃艮第酒商联盟主席勒克莱尔坦言:"若失去中国市场,全行业将裁员1.2万人。"这种焦虑推动巴罗在会谈中主动释放缓和信号,强调法国支持通过对话解决中欧电动汽车关税争端。

中国商务部的反制措施精准击中法国软肋。据统计,法国占欧盟白兰地出口量的72%,而中国是其第二大海外市场。王毅外长在会谈中明确表态:"相互尊重是解决分歧的前提。"这既是对法方的警示,也为后续谈判留下空间。

与巴罗的"救火"任务不同,谢夫乔维奇的到访更具战略意义。作为欧盟贸易政策操盘手,他肩负着为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破冰的使命。在与中国商务部长的会谈中,双方重点讨论了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38.1%关税的争议。欧盟内部文件显示,此项关税导致欧洲车企对华出口订单锐减45%,大众、宝马等巨头已联合向布鲁塞尔施压。

值得关注的是,谢夫乔维奇特别提及中欧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合作空间。欧盟计划到2030年投资5840亿欧元建设光伏电网,而中国光伏组件占全球市场份额超80%。这种互补性为双方提供了利益交汇点,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曾警告:"与中国脱钩将让欧洲绿色转型倒退十年。"

两大欧洲使节同日抵京,折射出特朗普重返白宫引发的连锁震荡。美国对欧盟钢铝产品加征25%关税的政策,预计将使欧洲企业年损失170亿欧元。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期直言:"欧洲必须摆脱对美国的战略依赖。"

中欧此时的密集互动,实为应对共同挑战的权宜之计。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欧贸易额达8473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3.5%。即便在电动汽车等敏感领域,中德合资企业仍贡献了宝马全球销量的32%。这种深度交融,使得双方难以承受全面对抗的代价。

尽管巴罗承诺推动欧盟调整对华关税政策,但法国在欧盟内部的话语权正遭质疑。波兰、立陶宛等东欧国家坚持对华强硬,而德国因国内绿党掣肘难以全力斡旋。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分析指出,中欧关系的突破点或在数字经济领域,欧盟正在制定的《人工智能法案》需要中国技术支撑,而中国5G建设仍需欧洲半导体设备。

当巴罗结束访华启程回国时,天津港的集装箱船正装载着3万吨法国葡萄酒驶向马赛。这种微妙的平衡,恰似当前中欧关系的真实写照,竞争与合作交织,博弈中共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晓宁侃天下

晓宁侃天下

心之所系皆为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