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韩国人专门飞往我国,目的相当明确,两大决定性因素不容忽视

娱之以理了 2天前 阅读数 193 #娱乐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娱之以理

编辑|娱之以理

前言

近期,一架从首尔飞往盐城的航班落地。

188人的航班里,竟有177人都是韩国游客。

这个高达94%的韩国游客占比,让人叹为观止。

而他们的肩上更是背着一人高的背包,格外醒目。

但真正令人好奇的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韩国人疯狂涌入?

“韩”金量

2024年11月底,中国对韩国公民的30天免签政策正式生效。

这个被韩国网友称为“史上最爽签证”的政策,直接降低了跨境游的门槛。

以前来中国需要提前办签证、填一堆表格,现在拿着护照就能落地。

政策一实施,盐城、青岛等中韩交流密切的城市就出现了客流的显著增长。

更是让韩国各大企业高管闻风而动。

现代汽车、SK集团等企业高管率先解锁中国行的“商务+娱乐”新玩法。

他们白天在中韩产业园聊工作,傍晚就在盐城游玩,更是直接把会议室搬到了果岭上。

这种“公费娱乐”的操作,让韩国上班族们纷纷眼馋。

更绝的是,这些高管的行程被韩国媒体捕捉到了,之后迅速引发传播。

这种“高端玩家”的效应,比任何广告都有说服力,纷纷引发韩国人前往盐城。

然而,边检站的“神操作”更是推波助澜。

当韩国游客抵达盐城机场,会发现这里简直是“友好型口岸”。

盐城机场专门开了韩语通道,检查员小哥会用韩语说“欢迎”。

并且,在大厅的显著位置还设置双语标识指引。

为韩国游客提供了 “一站式” 便捷通关服务。

然而,那些被吸引来的韩国游客,下了飞机后的目的地却惊人一致!

第二故乡

近期,首尔-盐城的一组数据成了韩国旅游博主的热门素材。

上百名从首尔飞来的韩国游客,都背着高尔夫球包,几乎将行李转盘挤得满满当当。

为此,盐城边检站还提前启动了应急方案。

将通道口全部开放,甚至连行李转盘都专门用于码放高尔夫球包。

边检站工作人员透露,当天通关效率比平时提升40%,平均每人仅需15分钟。

然而,这些韩国游客平均年龄都是50岁以上的韩国“银发族”。

他们一下飞机便直奔盐城的高尔夫球会,仿佛是一场跨国高尔夫爱好者的“朝圣之旅”。

甚至,让韩国球友实现了“打飞的挥杆”自由。

但更让他们疯狂的是这场旅游的性价比。

首尔到盐城的往返四天三晚人均5000元就能轻松搞定。

而同样的配置在韩国济州岛,光打球费用就要1.5万元,相当于来中国打三场球,还能倒赚一趟旅游。

在韩国高尔夫爱好者看来,盐城的高尔夫球场无论是方便程度还是旅游花费都是最大的优势。

也正是这两个决定性因素,才让韩国人流连忘返,因此不容忽视。

此外,在盐城还有很多不一样的体验。

在这里,不仅能打到性价比超高的高尔夫球,还能顺路买盐城的何首乌手信。

打完球的韩国游客还会当地景点打卡。

更重要的是,盐城街头随处可见的韩文路牌,更让他们找到了“第二故乡”的亲切感。

但是,让韩国游客欲罢不能的,还有堪比“本地游”的便利度。

首尔飞盐城只要2小时,每周二、六的早班机成了“高尔夫专线”。

机上广播都贴心地用韩语提醒:“请带好您的球包,盐城的果岭在等您!”

落地后更是全程“无障碍”,酒店前台有韩语欢迎卡,餐厅菜单配韩语翻译,连景区卖烤鱿鱼的大爷都能说出几句韩语“安宁哈塞哟”。

这不就是中韩民间交流的新桥梁嘛!

但让他们甘愿多次往返的,远不止是果岭上的挥杆畅快。

双向共鸣

盐城的淮剧团近年来曾多次前往韩国演出。

他们身着华服,在韩国首尔等地方带来快闪演出。

更将经典淮剧《声声慢》等曲目与高难度动作相结合,吸引了众多市民围观。

更是有大量观众都过来拍照打卡,让原本的“快闪”表演变得“闪不快”。

许多韩国观众通过观看表演,了解了盐城淮剧和杂技的文化后,纷纷点赞。

然而,这些演出并非偶然。

盐城作为中国淮剧和杂技的发源地之一,近年来一直推动非遗文化“走出去”。

盐城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透露,这些活动不仅能让韩国观众感受到中国非遗的魅力,更让盐城在韩国社交媒体的旅游搜索量暴涨。

此外,中国其他地区更隐藏着各种惊喜!

当韩国游客在张家界看到专门为老年游客建的电梯时,直呼不可思议。

这个在景区半山腰的透明观景电梯,是专门为腿脚不便的老年游客设计的,可以360度无死角的欣赏张家界“奇峰三千”的震撼。

这个电梯的设计还被韩国游客称为“孝道电梯”。

甚至,电梯里不仅有韩语讲解,还贴心地放了父母休息椅。

然而,当张家界的“孝道电梯”让着韩国老年游客感受到旅游乐趣时,另一边的上海,韩国年轻人正在奢侈品店疯狂打卡消费。

韩国上班族的月薪普遍不高,但本土物价却高得离谱,一个西瓜都要上百元。

相比之下,中国的消费体验堪称“降维打击”。

在青岛吃海鲜大排档,人均50元就能实现螃蟹自由。

在海南,韩国游客捧着10元一个的大西瓜直呼“终于实现水果自由”。

此外,年轻游客的消费力更是惊人。

韩国的年轻人占赴华游客的60%以上,他们奉行“YOLO”(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在上海外滩打卡奢侈品店。

甚至在社交平台掀起“中国旅行炫富大赛”。

这种“赚钱在韩国,花钱在中国”的消费模式,让韩国游客在中国日均消费达1200元,是本土旅游的3倍。

这些跨越两国的文化碰撞,让中韩交流从“旅游打卡”变成文化交流。

结语

从商务高管的“低调种草”到普通游客的“说走就走”。

30天免签政策打开了流量开关,更让韩国游客对中国更加好奇。

当韩国游客发现,来中国不仅能打性价比超高的高尔夫球,还能体验文化碰撞的新鲜感时,这场跨境游就成了韩国人心里的“必选项”。

这样的双向奔赴,难怪韩国游客来了就停不下来!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娱之以理了

娱之以理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