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自己发现奇怪现象:我国的歼-11,基本上成了收拾美军的主力
最近几年,中美在西太平洋的空中对峙越来越频繁,美国那边自己也发现了件挺奇怪的事儿:我国空军出动拦截他们军机的,主力居然是歼-11,而不是更先进的歼-20或者歼-16。
这事儿在美国那边引发了不少讨论,甚至有点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从2016年到2023年这几年,中美在西太平洋上空的摩擦明显多了起来。美国那边经常派P-8A巡逻机、RC-135侦察机,甚至F-35隐身战斗机,跑到我国家门口转悠,摆明了是想刺探点军事情报。
我国自然不干了,空军得赶紧出动,把这些不速之客“请”出去。而在这过程中,美方发现,我国出动的战斗机里,歼-11的身影特别多,简直成了拦截任务的主角。
这就让美国人纳闷了:我国不是有歼-20这种隐身战斗机吗?不是还有歼-16这种多用途的先进战机吗?怎么老是用歼-11这种“老家伙”来干这活儿?
歼-11其实是我国从俄罗斯苏-27的基础上搞出来的重型战斗机。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引进了苏-27,后来自己又改进、量产,搞出了歼-11系列。简单来说,这款飞机继承了苏-27的气动布局,机动性强,飞起来特别稳,属于那种“能打能抗”的类型。
虽然歼-11的技术不算最顶尖,但它在空战中有一手,尤其适合拦截任务。比如说,美军飞机靠近我国空域,歼-11能快速起飞,靠着灵活的机动性贴上去,摆出一副“你再不走我就不客气了”的架势。
这飞机数量多,我国空军手里大概有360架左右,战备率也高,随时能拉出来干活。相比之下,其他型号的飞机要么数量少,要么用途更复杂,不如歼-11这么“实诚”。
歼-20的最大优势就是隐身,雷达很难抓到它。但这隐身不是万能的,它针对的是特定波段的雷达。如果老拿歼-20去拦截美军飞机,美国人肯定不会闲着,他们会用各种设备盯着歼-20看,试着摸清它的信号特征。
比如,多频段雷达、近距离侦测,甚至通过电子侦察机收集数据。时间一长,歼-20的隐身特性可能就被破解了,美国人再针对性地搞点新装备出来,那歼-20的杀手锏可就废了一半。
所以,我国空军很聪明,把歼-20藏起来,不轻易露面。这种做法有点像咱们平时玩牌,留一手王牌在关键时候打,而不是一开始就全扔出去。歼-20更适合在真正的大仗里用,而不是天天跑去跟美军飞机玩“猫抓老鼠”的游戏。
歼-16可是四代半的多用途战机,航电系统先进,能打空战也能炸地面,功能齐全得很。可问题在于,它太“贵”了。
歼-16的维护成本和飞行费用都不低,毕竟装备了尖端的电子设备,保养起来费钱费力。而拦截任务其实没那么复杂,核心就是赶紧飞过去,把对方赶走。很少需要动用火控雷达锁定目标,更别说开火了。
这种活儿对飞机的机动性要求高,但对高大上的航电系统用处不大。歼-11虽然航电没那么牛,但飞起来够快够灵活,干这活儿完全够用,而且每小时飞一次的成本比歼-16低得多。
打个比方,歼-16就像一辆豪华SUV,能越野也能跑高速,但你要是天天拿它去菜市场买菜,那不是大材小用吗?歼-11就好比一辆皮实耐用的皮卡,拉货送货正合适,性价比高得很。
我国空军手里的歼-11系列有好几百架,相比之下,歼-16和歼-20的数量少得多。数量多意味着随时能派出去,不用担心调配不过来。
而且歼-11的生产在2015年就停了,这些飞机机体还算新,维护起来也没那么麻烦,战备率高,属于那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类型。
另外,拦截任务本身就看重机动性和稳定性。美军飞机有时候会故意挑衅,比如低空飞、突然转向啥的,歼-11靠着灵活的身手,能稳稳地跟上,不至于被甩开。
相比之下,像苏-30这种飞机,虽然性能也不错,但数量少,而且多归海军航空兵用,服役时间还长,零件老化,维护起来不如歼-11省心。
2001年中美在南海撞机事件,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当时我国飞行员王伟开着歼-8II去拦截美军的EP-3侦察机,结果因为歼-8II机动性不够,撞上了美军飞机,壮烈牺牲。
这事让我国空军意识到,拦截任务不能靠落后的装备,得有性能更好的飞机上场。
后来我国引进了苏-27,又搞出了歼-11,算是补上了这个短板。从那以后,歼-11就成了我国空军的主力拦截机,专门对付美军的“骚扰”。可以说,歼-11能有今天的地位,跟当年的教训分不开,它是用实战需求磨出来的“硬骨头”。
战略考量除了技术上的原因,这里面还有战略上的算计。现在中美在西太平洋的博弈,更多是试探和较量,离真刀真枪干起来还差得远。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没必要把所有好东西都亮出来。歼-11够用就行,歼-20和歼-16留着,等到真需要硬碰硬的时候再拿出来。
这种做法其实挺有智慧的,你想想,美国那边天天盯着我国的一举一动,要是我国把歼-20、歼-16全派出去,美军肯定能收集到更多情报,到时候针对性地调整策略,我国这边就吃亏了。
歼-11虽然不是最先进的,但它能干的事儿干得漂亮。数量多、成本低、机动性好,拦截任务交给它,既经济又高效。
而歼-20和歼-16作为“压箱底”的宝贝,留给更重要的场合,这说明我国空军不是光想着表面风光,而是真有长远的打算。
美方发现我国用歼-11当主力收拾他们的飞机,这不是啥怪事儿,而是我国空军深思熟虑的结果。歼-11靠着数量多、成本低、实用性强的特点,成了拦截任务的“最佳人选”。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