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才造26架!苏57难产真相:1亿美元天价背后藏着俄国的致命软肋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苏57——目前俄空军最先进的重型战机,整体机身长达20.1米,但它雷达反射面积却只有0.1到1平方米之间,大约和一只鸟大小差不多,它最大速度能达到2马赫以上。
然而,这款本应代表俄罗斯最高军事科技水平的战斗机,却成为了俄军工最不愿承认的致命伤:6年,只产了26架!
苏57难产背后的真相到底是天价造价掏空了国库,还是被西方制裁掐住了命脉?

2019年,普京放出豪言:“2027年前,将交付76架苏57!”
毕竟这可是俄罗斯第一款五代战斗机,官方图片亮相时,人们惊呼:这大家伙,真帅!
2021年,俄罗斯国防部高调宣布,第一架苏-57正式服役,标志着俄罗斯正式进入了五代战机时代。

然而六年时间过去了,俄军截至目前也只收到26架苏57,这数量连一艘航母的舰载机都没凑齐。
相比之下,同时五代战斗机,美国F-35已量产千架,中国歼-20也突破300架大关。
更为讽刺的是,这26架苏57中还有两架在俄乌战场上坠毁了。

在俄乌战场上,苏-57的表现着实令人大跌眼镜。
也不知道是不是造价高的原因,它基本上很少出现在战场中心区域,通常只在防区外发射导弹,因此又被网友戏称为“最贵的快递员”。

更糟糕的是,苏57虽然号称雷达反射面积很小,堪比F22。但根据北约情报显示,在战斗过程中,苏57的隐身涂层出现剥落情况,导致雷达反射面积超过了四代战斗机。
更荒诞的是,为节省成本,出口版苏-57E竟是“阉割简配版”,与俄军自用的苏57相比,起飞重量整整少了4吨,载油量和武器挂载更是大打折扣,发动机用的还是苏35的AL41F1S。

在去年的珠海航展中,俄王牌飞行员谢尔盖一人一机来到珠海的消息,确实令无数军事迷感到振奋。

然而,当人们看到那裸露的铆钉,能塞得进手指的缝隙,令人们大失所望。
虽然谢尔盖在航展中的“落叶飘”令人震惊,但这也只是展现出了近身战斗的灵活性,而现代化战争中所需的隐身、超音速等性能却很少被俄方提及。
这款被俄罗斯寄予厚望的“空中利刃”,怎么就混到这般田地了呢?

苏57虽然是诞生于俄罗斯时期,但却承载了苏联最后的航天梦想。
在上世纪80年的时候,苏联就开始想要打造一款属于自己的第五代战斗机,来对标美国的F22。
四代战斗机超大的雷达反射面积,很容易被雷达识别,从而暴露自己的位置,同时虽然四代战斗机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超音速飞行,但是其动力和性能却很难保持超音速巡航。
因此,1985年,美国第五代战斗机F22的问世,意味着美国在空军领域甩开了苏联一大截。

然而,当时苏联已经濒临覆灭,经济情况更是乱成一团糟,最后苏联五代战斗机的构想,就只能停留在图纸之上了。
直到普京上台后,他快速解决了苏联时期的烂摊子,使得俄罗斯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2002年,普京宣布重启五代战斗机项目,并将这款战斗机命名为“米格-29K”,以此向传奇战斗机苏27致敬。
虽然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五代战斗机也不是说造就造,光是一台的造价就高达1亿美元,再加上俄罗斯技术相对落后,人才大量外流,使得这款战斗机。
缺钱缺技术,这“无米之炊”可难倒了普京。于是在正式建造之前,普京又找到印度,争取到了和印度合作,印度最初同意投入200多亿美元,并且还把这个项目命名为“FGFA项目”。

印度光是有钱也不行,它其实自己也缺技术,后来两方合作到了2018年,印度迟迟看不到希望,宣布退出了此项目。
印度退出第二年后,众人翘首以盼的第一架苏57终于问世了。
可是谁也没想到,这架万众瞩目的苏57却极度依赖西方供应链,自从俄乌冲突打响后,美西方对俄罗斯进行了全面封锁。
缺少了韩国的砷化镓半导体、法国的热成像仪、德国的数控机床……这些关键因素,俄罗斯要想大批量生产苏57,可以说是比登天还难。

俄罗斯的国产零配件虽然也能“硬凑”,但却会导致电子系统频发故障,雷达检测距离缩水30%。
因此,俄罗斯现在并不是造不出苏57,而是无法造出令他们自己满意的苏57。
苏57如今的困局,撕开了现代军工行业最残酷的真相:若是没有自主供应链,即使图纸中的武器再先进,最终可能也会变成“纸上谈兵”!
而中国却用歼20向世界证明:真正的“国之重器”,必须从螺丝钉到芯片都刻上“自主”二字才算稳妥!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苏-57战斗机
2、封面新闻:“一人一机”飞到珠海参展 第五代隐形战斗机苏-57来了!
3、澎湃新闻:技术派|靠反隐身体系撑腰,苏-57战机的最后“遮羞布”?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