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各地美食,你吃过几个呢?

简食光 1个月前 (04-03) 阅读数 22 #推荐

清明时节,雨丝缠绵,天地间浮动着一种湿润的青色。这青色落在山野间,便成了艾草;落在人家的灶台上,便化作了几样应时的吃食。江南的青团最是出名。新采的艾草捣出汁来,和着糯米粉揉成团,包上豆沙或芝麻馅,上笼蒸熟。揭开盖子时,一团青气扑面而来,那碧绿的色泽,仿佛是春天凝结成的实体。青团表面油亮,托在掌心沉甸甸的,咬一口,先是糯米的绵软,继而艾草的清香在舌尖漫开,最后是豆沙的甜润层层叠叠地涌上来。老辈人说,吃青团能祛湿气,我想,这青团里大约还裹着对先人的念想。

往南走,福建人的清明粿又别有一番风味。鼠曲草的汁液染就的粿皮,比青团更添一分野趣。清明粿形似饺子,却比饺子大些,咸馅的是笋丁、肉末与香菇,甜馅的则是花生与芝麻。蒸好的粿子排列在竹编的食盒里,青白相间,像是一幅水墨小品。闽南人吃粿要蘸辣椒酱,这一口鲜辣,倒把清明的愁绪冲淡了几分。

润饼是闽南另一道清明美食。薄如蝉翼的饼皮铺展开来,放上烫熟的豆芽、胡萝卜丝、蛋皮,再撒一把花生碎与白糖,卷成长条。讲究的人家,还要在润饼上系一根红线。这红线系住的,不仅是食物,更是一份对团圆的期盼。清明祭祖归来,一家人分食润饼,那薄薄的饼皮裹着春天的鲜嫩,咬下去,满口生香。

湖南山区的艾草粑粑,则带着山野的粗犷。新鲜的艾草与糯米一同舂捣,做成饼状,用茶油煎至两面金黄。刚出锅的粑粑外酥里糯,掰开时能拉出长长的丝,蘸着土蜂蜜吃,甜中带着微苦,恰似人生的滋味。山民们说,艾草能驱邪,清明时节吃艾草粑粑,可保一年平安。

畲族的乌稔饭,色如墨玉。乌稔树叶煮出的汁液浸泡糯米,蒸熟后饭粒乌黑发亮,点缀着几粒红艳的枸杞,煞是好看。这饭装在竹筒里,带着竹子的清香与树叶的甘涩。畲族人相信,乌稔饭能清热解毒,清明时节食用,可顺应天时,调理身心。

山西的子推馍,形似飞燕。相传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制。发好的面团捏成燕子形状,上笼蒸熟后洁白如玉。晋中人吃子推馍要蘸老陈醋,那酸味穿过馍的绵软,在口中久久不散。老人们说,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吃子推馍,就是把春天吃进肚子里。

雨还在下,远处的山峦笼罩在青色的雾气中。灶台上的蒸笼冒着热气,艾草的香味在屋子里弥漫。我想,清明的意义,大约就藏在这氤氲的热气里——记住过去,珍惜当下,期待未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简食光

简食光

一个爱吃爱做饭不爱洗碗的佩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