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出台,芯片原产地确定!台媒:两岸合作,天下无敌
2025年4月11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一纸通知震动全球芯片业——原产地认定规则正式明确,芯片“户口本”只看流片地。新规一出,美系芯片巨头德州仪器、英特尔股价应声下跌,而A股国产模拟芯片企业股价集体涨停。面对这场关税风暴,台媒评论员近日喊出惊人观点:“只要台积电宣布停止赴美投资,转与大陆合作,两岸半导体产业联手,必能天下无敌!”
全球芯片产业链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美国试图通过高关税迫使制造业回流,中国则以原产地新规精准反制,矛头直指美国本土晶圆厂生产的芯片。在此背景下,台湾的先进制程技术(如台积电的3nm工艺)与大陆的庞大市场、基建能力和资源禀赋,若能深度融合,或许真能颠覆现有格局。
芯片制造是“吞金兽”,更是“水电黑洞”,一座先进晶圆厂每日耗水量堪比一座中小城市,而大陆的基建能力恰好能破解这一难题。以长江存储、中芯国际为例,其武汉、上海工厂均依托大陆完善的电网和水利系统,单厂投资动辄千亿,产能规划已占全球12英寸晶圆总产能的25%。反观美国,得州大停电曾让三星工厂损失数亿美元,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因缺水和人工成本高昂屡屡延期。
更关键的是,大陆拥有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2024年,中国进口芯片金额高达3857亿美元,占全球需求的三分之一。若台积电将高端产能向大陆倾斜,不仅能规避美国关税(流片地若在台湾则不受新规影响),还能直接对接华为、比亚迪等本土巨头的需求,形成“研发-制造-应用”闭环。
台积电一家独占全球晶圆代工市场60%份额,7nm以下先进制程更是垄断90%。其技术护城河不仅在于光刻机,更在于数千项工艺专利和数十年积累的良率管理经验。而大陆企业在成熟制程已实现国产替代突破,2024年圣邦股份、艾为电子等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超300%,但在高端数字芯片领域仍需依赖台企。
若两岸合作,大陆可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如补贴流片费用),台湾则输出技术和管理经验。例如,台积电南京厂若扩产至5nm,配合大陆本土的封测产业链(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全球前三),成本可再降20%。这种组合,正是美国最忌惮的“技术+市场”双杀。
理想丰满,现实却布满荆棘。美国《芯片法案》明文禁止获得补贴的企业在中国大陆扩产,台积电赴美设厂实为政治妥协。而大陆的“原产地新规”虽未直接针对台企,但若台积电持续向美国倾斜,未来或面临“选边站”压力。
不过,经济利益终将压倒政治算计。台积电2024年在中国大陆营收占比已超15%,若放弃这块蛋糕,其全球份额恐被三星、英特尔蚕食。而大陆企业也需清醒:强推“纯国产”可能导致技术脱钩,如长江存储曾因美国设备断供险些停产。合作,或许是唯一出路。
“制裁与反制裁”的剧本仍在续写,但芯片战争的终局,或许不取决于谁能卡死对方脖子,而在于谁能更快融合共赢。读者朋友们,你们认为两岸半导体合作是“天方夜谭”还是“大势所趋”?欢迎在评论区留下观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