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景独好日子甜——竹溪县多举措赋能林下蜜蜂养殖产业发展
“中蜂最怕热,一到高温季节,做好蜂箱的遮荫散热措施尤为重要。”清晨,太阳还没正式“上班”,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泉溪镇坝溪河村村民张显志就开始了忙碌:先用清水冲洗门前屋后52箱蜂箱,再用前一天砍来的芭蕉叶,为其搭上凉棚。

“在我眼里,这一只只飞舞的小蜜蜂,就像一颗颗跳跃的‘金豆子’。”在一处蜂箱旁,张显志小心翼翼地打开蜂箱盖,熟练地取出一片蜂巢。一时间,成百上千只蜜蜂尽情飞舞,阵阵蜜香扑鼻而来。张显志看着金黄透亮的蜂蜜,脸上洋溢着甜蜜的笑容。“山里生态好,山上蜜源多,养蜂成了我增收致富的甜蜜产业。”张显志介绍,2023年,自家养蜂325箱,出售蜂蜜近1000公斤,增收10多万元。

位于鄂渝陕三省市交界处的竹溪县,森林覆盖率达82.6%,域内山高林密,蜜源丰富,且无污染源。近年来,竹溪县委、县政府立足生态优势,通过成立蜂业协会、制定《竹溪县蜜蜂养殖技术规范》和《竹溪县蜂蜜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申报“竹溪蜂蜜”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培育蜂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探索“协会+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培养养蜂能手、举办蜂产品展销会等一系列举措,推动蜂蜜产业健康发展。

能人带动巧增收。在竹溪县,蜂业被称为“空中林业”“甜蜜产业”。在丰溪镇西米河村林下养蜂基地里,群蜂穿梭在蜂箱与花草之间。养蜂人朱明全身穿防蜂衣,头戴防蜂帽,正在打理自家蜂箱。从小在西米河村长大的朱明全,从2009年的20多箱蜜蜂起手,一边养殖一边摸索窍门,截至目前已发展到500多箱蜜蜂,成为远近有名的养蜂能手。养蜂不仅帮朱明全自己过上了好日子,在他的带动下,西米河村及周边80多户村民依靠养蜂实现增收。

市场引擎添动能。位于桃源乡的竹溪县顺达农业专业合作社是竹溪县林下养蜂产业发展龙头之一。合作社专注从事蜂箱加工、养蜂技术培育、巢础加工、中蜂繁育、土蜂蜜和蜂巢蜜的线上线下销售等业务,所产野迪牌蜂蜜深受消费者青睐。合作社利用桃源乡茂密的森林资源作为养蜂产业基地,鼓励当地林农在门前屋后、林中空闲地养殖蜜蜂。合作社一头对接市场,一头联接农户,目前已吸纳1000多户村民加入养蜂产业,养殖蜜蜂1.5万多箱,年产优质原生态蜂蜜300吨,产值4000万元左右,带动蜂农年户均增收超过3000元。

数字赋能蜜更甜。素有“中药材特色小镇”之称的丰溪镇,利用域内“天然药库、四季药香”的资源优势,实施“智慧养蜂”项目,新建占地200平方米的蜂蜜加工车间,配套购进标准化包装设备,建立智慧养蜂溯源系统及销售平台,安装视频监控100套,对全镇50箱以上蜜蜂养殖区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养殖全过程可追踪溯源。目前,丰溪镇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达12家,蜜蜂养殖户达200余户,累计养蜂8000余箱,年加工蜂蜜产品10万公斤,产值达2000万元,带动800余户农户实现稳定增收,培养专业化养蜂能手60余人。

品牌加持提质效。7月中旬,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公布2024年第一批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竹溪蜂蜜成功入选,这将推动竹溪县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同时,早在2021年12月,“竹溪蜂蜜”就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实施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竹溪县所辖的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丰溪镇、泉溪镇等12个乡(镇),180个行政村在列。依托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品质保证,竹溪县培育的“竹溪土蜂蜜”“野迪”“泗水朝阳宫”“坝溪山宝”等10多个蜂蜜产品,在淘宝、京东、竹溪老家网等平台销售,产品销往北京、深圳、杭州等地,并广受好评。

截至目前,竹溪县蜜蜂养殖量8万余群,年产竹溪蜂蜜1000余吨,年蜂蜜产业综合产值5亿元。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