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影坛1993:李连杰的“武侠”巅峰
在香港武侠片的发展史上,1993年是极其特殊的一年。
那年全港推出380多部电影,其中有33部是武侠题材作品,比例占了近一成。
在这33部电影中,只有少数几部获得超过千万的票房,其他大部分电影则以票房惨败收场。
今再回顾1993年,香港电影市场的那场“群雄逐鹿”,其实比武侠电影本身还要精彩……
双周一成在香港影坛毫无疑问是最具代表性的三位演员,他们在八九十年代的那段时间里,有着无与伦比的票房号召力。
甚至于最高光的那一年都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然而到了1993年,三人的风头却被别人抢了过去,因为这一年的周润发属于半退休状态,93年一部电影都没推出,票房共计只有0元,而成龙则在该年度推出了两部作品,香港总票房达到了5700万港币,之前一直高产的周星驰这一年也慢了下来,全年只推出了三部电影,加起来一共有8700万港币。
他们的成绩远远不如一位刚刚翻红才两年的演员,那个人在1993年迎来了事业爆发期,全年共推出了六部作品,其中三部进入了年度前十,总票房高达1.2亿港币,甚至于在香港之外的市场,它也是嘎嘎乱杀,而这个人的名字便是李连杰。
之前讲过,1992年的时候,李连杰经纪人被杀,他为了躲避危险回到北京待了一个月,这期间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之前的李连杰或许是因为少林系列拍摄期间的一些不公正待遇,导致有些愤世嫉俗,遇到事情总是强硬的去反击,但是这一个月的思考让他明白了,该如何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
李连杰口中给自己下蛋,指代的就是创办正东电影公司,虽然他现在知道了利益分配,但一个老母鸡不想下蛋,想开养鸡场,自然不是各方势力想看到的,然而正东的招牌为什么最终还能挂出来,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李连杰又找到了一个靠山,这就是台湾巨登娱乐公司董事长杨登魁。
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的台湾电影人,好像都有点帮派背景,前几期咱们说的那个吴敦,是竹联帮护法,而这个杨登奎也是江湖人士,年轻时就因为杀死“基隆戏院帮”头目陈顺发入狱,之后的几十年里,更是来来回回进了三次监狱,在这期间他跟电影一直就没断过联系,曾拿到过1982年台湾市场票房亚军的《红粉兵团》以及为台湾电影夺得首座威尼斯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奖杯的《悲情城市》,都是他投资拍摄的,可见其在台湾影坛的影响力非同一般。
90年代初,他最后一次出狱后,看到台商都到香港掘金,于是便也跟风准备大展身手,至于他是怎么跟李连杰认识的,现在是不得而知,反正最终谈妥的支持李连杰组建公司的条件是给李连杰3000万港币,买下他三部新片的台湾发行权,一部就是1000万,作为对比,同一年周星驰的那一部《济公》在台湾的发行权卖了3000万港币,可以说,李连杰的这三部电影,绝对算是友情价出售了,由此“正东电影”正式成立,而“正东”两字的由来,是李连杰曾用的名字“李正东”。
在此之外,为了能让新事业顺风顺水,他还取了另一个名字“李阳中”作为自己担纲监制时的化名,大部分人应该都听说过这个名字,是金庸给他取的,其实只说对了一半,这个名字的诞生要从一个叫“赵群学”的女人说起。
她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人物,李连杰对其非常尊敬,很多时候在公开场合都会提起她。比如2005年五年的时候,李连杰在艺术人生中就提到过这个人,当时的节目组并不知道赵群学是做什么的,只是主持人提问道:是谁在你的人生中帮助最大时,李连杰便谈到了自己的干妈,并且非常动情,剧组认为李连杰在节目中讲的很感人,并且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所以决定把节目剪辑成两期,但是等录制完毕后,节目组查了查赵群学的生平,才发现这个人是搞特异功能的中央台,当然是不可能宣传这个东西的,于是李连杰的这一期艺术人生只播出了前半部分,下集直接被砍掉了。
当然这都是新千年之后的事情,两人最早相识于80年代末,据说李连杰是得了一场重病,遍寻名医没有结果,最终被赵群学治好了,所以才对其深信不疑的,在创办正东之前,赵群学对李连杰,你父亲去世的早,阳刚气不够,胆子太小,所以要在名字中加一个“阳”,接着让李连杰找金庸先生填了尾,也就是“中”字,“李阳中”这个名字也就诞生了。
虽然李连杰做了老板,但他肯定不能单枪匹马干,毕竟他只是演员,对于电影的幕后制作流程并不是很熟悉,于是便又找了个合伙人加盟,这个人就是香港影坛最厉害的女制片人之一“崔宝珠”,他们两人相视于《黄飞鸿》拍摄期间,崔宝珠作为制片经理,对大小事务都安排的井井有条,因此李连杰对其印象深刻,当时下定决心以后,我要是当老板,肯定请她来帮忙。
1992年底,两人就真的联手开创了一番事业,而他们公司的创业作就是元奎执导的《方世玉》,其实本片最初定下来的导演是许鞍华,她跟崔宝珠是极为要好的朋友,80年代初的时候,两人就合作过一部《撞到正》,许鞍华做导演,崔宝珠做制片,而主演则是萧芳芳,这部全女班制作的电影在当年上映后很是卖座,掀起了香港影坛的恐怖喜剧浪潮。
所以当崔宝珠做正东电影的时候,才拉来了许鞍华做导演,并邀请萧芳芳饰演重要角色,这都是因为当年的友谊所在,不过李连杰并且认为这部电影最主要的卖点还是功夫,所以后来索性让武术指导元奎做了本片的导演。
而许鞍华也没有退出,她仍然担任了本片的策划,其实整部电影的故事架构应该就是他提出来的。
毕竟方世玉是少林十虎之一,跟红花会其实并没有什么联系,正是因为1987年的时候知道过两部《书剑恩仇录》,所以这两个不相干的元素才被融合在了一起,当时他正在跟一个叫蔡康永的编剧合作,所以也把他拉进剧组,按照这个框架写起了剧本儿,没错这个蔡康永就是后来的那个主持人,只不过当时他还比较年轻,经验不是很足,写出来的剧本并不能满足李连杰,在反复修改了好几次之后,元奎看不下去了,直接说还是找我哥们吧,他的点子比较多。
李连杰早就听说过元奎那个哥们的大名,毫不犹豫的就同意了此方案,而这个人的名字便是:刘镇伟,当时的刘镇伟其实挺忙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正处于一生中压力最大的时候,因为他在加急拍摄一部非常非常经典的无厘头喜剧片,毕生才华在那一个月内都给榨干了,这个时候要是一般人来求剧本,刘镇伟肯定直接就拒了,但元奎是二般人,他在不少采访中都表示,王家卫与自己是极为要好的朋友,而元奎与自己却不能以朋友相称,而是兄弟,当年刘镇伟的女儿出生,就是元奎从产房里抱出来的,可见其关系之铁。
面对兄弟的请求他自然不能拒绝,在百忙之中,硬是抽出了五天的时间写出了大致的剧本,元奎拿回去后,又让蔡康永,陈建忠稍加修改了一番,便拍出了这部极为经典的《方世玉》,本片应该算是一部传奇人物故事片,因为历史上真的有方世玉这个人,在该片中方世玉以青春风格,颠覆了李连杰《黄飞鸿》中的沉稳老练,相对来说更加受到年轻观众们的喜爱,此外其余演员的表演也非常精彩,获得过金马奖影帝的陈松勇,在本片中饰演了豪迈爽快的雷老虎,那句“以德服人”想必大家都记忆深刻,而这也成为了他职业生涯中,最为观众们熟知的角色之一。
还有萧芳芳这位老戏骨也同样出色,她应该是唯一一个能与李连杰这位旗帜性偶像对戏过程中,很抢对方风头的女演员了,片中她饰演的苗翠花武功高强,古灵精怪,化身方世玉的哥哥方大玉,打擂台的时候,喜剧效果十足,与方世玉的母子情深,也感动的让人落泪,可以说这个角色虽然被演绎了无数次,但他这个版本绝对算是最经典的那几个之一。
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个老戏骨外,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初涉大银幕的赵文卓了,此时的他可以说是没有演技,元奎为了让其演出九门提督的阴狠,便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斜着眼睛看人。
所以在片中我们很少看到他的正脸,没成想还真的造就了就是一个经典角色,当然该角色能成为经典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赵文卓斜着眼睛看人,最主要的还是其过硬的身手,他跟李连杰一样也是武术运动员出身,因此两人的交手极具看点,尤其是在染坊的那一段长短棍恶斗,可以媲美《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中高潮戏,黄飞鸿与纳兰元述的生死决斗。
虽然李连杰对本片是信心满满,但外界却并不看好这部电影,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黄飞鸿》系列已经让他那沉稳老成的设定深入人心,这次换成了跳脱活泼的少年,观众们真的能够接受吗,所以本片上映前不少人都是冷言嘲讽,然而影片最终收获的成绩,却结结实实的给了这些人一巴掌,1993年3月4号,本片正式登陆了香港各大戏院,最终下映的时候,一共拿下了3700万港币的票房,比黄飞鸿系列中最卖座的《男儿当自强》都要多了几十万港币,成功为正东电影打响了名气。
除了在香港市场卖座之外,本片在台湾也进入了年度票房榜的前十,在新加坡还打破了华语片的卖座记录,稳压成龙,周星驰,仅次于《侏罗纪公园》,只是很可惜在韩国李连杰的铁票仓,本片很意外的没有进入华语片年度票房榜前十,但整体上来说,这部电影绝对算是成绩斐然了,而方世玉第一部的成功,自然也让续集的拍摄提上了日程,仅用了三个多月,电影就拍了出来。
本片中的两位港姐双雌争雄的戏份非常精彩,颜值巅峰期的郭蔼明在可爱人设的加持下,居然在惊为天人的李嘉欣面前不落下风,不过他俩虽然是够美了,但要说谁是女主角,我认为还得是萧芳芳,本片里面他仍延续了前作中古灵精怪的人物设定,贡献出了大部分分的笑料,除此之外,他在这部续作中还有着新的突破,那就是在影片的后半段上演了一出悲情戏码,即便之前的几十分钟他都是一路搞笑,但这最后的十几分钟,却仍能让观众们莞然泪下,而且还毫无突兀之感,不得不佩服其演技之强。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的插曲“世上只有妈妈好”,首唱者正是萧芳芳,1960年国风影业出品的《苦儿流浪记中》,年仅13岁的她第一次演唱了该曲,后来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大火让这首歌传遍了大江南北。
除了萧芳芳的精彩演出之外,本片最大的卖点自然还是动作戏,尤其是那段血战红花巷最为精彩,这段戏采用暖色,营造出了苍凉伤感的氛围,方世玉在萧瑟秋风中缓步走来,他要去拯救为了自己忍受折磨的母亲,但阻挡他前进的却又是曾与自己并肩作战的兄弟们,在义气与孝心之间艰难抉择中,他只能蒙住双眼,这一幕真可以说是浪漫与悲壮的完美结合。
或许是因为方世玉开拍前已经规划好了要拍两集,所以这部续作的完成度也很高,因此在7月30号上映后,再一次获得了不错的成绩,顶着《侏罗纪公园》的巨大压力,仍拿到了2300万港币的票房,再次进入年度十大卖座佳片之列,比相隔一天上映的《济公》多了100多万,这是李连杰第一次在同档期的香港市场,打败周星驰,而在台湾市场,这部续作仍然位列年度十大卖座佳片之列。
还有李连杰的铁票仓韩国,这部续作也终于如愿进入了华语片票房榜的年度前十,另外还有新加坡,该片也位列年度票房榜的第五名,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新加坡最卖座的三部华语片,都是他的作品。
从上面这些数据就能看得出,李连杰虽然整个八九十年代一次香港年冠都没,但在香港以外的市场,它的票房号召力是仅次于成龙的存在,这两部《方世玉》虽然也是非常经典了,但是在我个人看来,却还是不如正东电影出品的第三部电影,可以说在整个香港的武侠片发展史中,这部片子都是能排的上号的作品,而它的名字便是《太极张三丰》
其实本片跟方世玉续集是同期拍摄的,拍摄场地都是北京电影制片厂,只不过《方世玉》续集是在西南角的民清风情街拍摄,而太极张三丰则是在隔壁一条街,所以李连杰可以在一个剧组没有自己戏份的时候,去另一个剧组拍摄,但是导演袁奎却不可能离场,因此太极张三丰,请来了跟李连杰合作过多次的袁和平担任导演职务,然而当他进组的时候,却发现李连杰不会太极,说准确点儿是没怎么练过,在武术队的时候,他练习最多的是长拳,之后进入电影圈,为了提高观赏性,他打的一般都是翻子拳。
太极拳他当然是知道的,但却没怎么研究过,现在要饰演一个太极宗师,打着一手生疏的拳法,这怎么能行,袁和平本想着凑合拍一下就可以了,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李连杰居然在开拍前,临时找了位太极拳师傅学习,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该拳法的精髓,袁和平设计的那些招式,在他极其到位的表演下,不但打出了太极的潇洒飘逸,而且在此之中还有刚劲威猛的势头,怪不得袁和平总是称赞他为“功夫字典”,不但什么都懂,而且学什么都快,简直就是打通了任督二脉。
如果只有这些精彩的动作场面,那么该片在我心中的地位,顶多和《方世玉》齐平,而钱小豪对天宝这个角色的演绎,则直接升华了这部武侠片,他从小就渴望出人头地,但是却一直未能如愿,甚至还三番两次的受到不公正待遇,因此最后黑化获得了荣华富贵。
这番遭遇可能会让很多观众带入其中,毕竟每个人都会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不公正的待遇,也都会幻想着跟天宝一样,不再顾忌着各种束缚,从而出人头地,然而我在这里还是要说上一句,大家最好还是少幻想自己是天宝,因为现实中的我们只是一个旁观的小兵,最好祈求着现实中遇到的人是君宝,而不是天宝,要不然指不定哪天就变成了天宝的垫脚石,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说出那句经典台词
本片十月份拍摄完毕后定在了11月18号上映,在李连杰看来,之前两部方世玉的卖座,已经为正东打响了名气,这部太极张三丰的成绩肯定是不会太差的,而这个档期也没有什么大制作,只有一部电影还算是明星多点,但它还是个文艺片,根本就不足为虑,因此李连杰是信心满满,然而他怎么都没想到,就是这部文艺片,给1993年的李连杰热狠狠的浇了一盆冷水,这部爆冷击败《太极张三丰》的文艺片就是尔冬升执导的《新不了情》
其实尔冬升不但是本片的导演,他还是整个项目的发起者,剧本也是自己写的,但是那几年的香港影坛最流行的是武侠电影,他拿着这个剧本找了三年,都没能找到愿意投资的公司,没有办法,只能破釜沉舟抵押了房子才筹够拍摄资金,不少演艺界的朋友看他意志如此坚定,便也拔刀相助,比如张艾嘉,张之亮,陈可辛,张同祖等人都在片中有客串演出,而主演则选定了不算很贵的刘青云跟袁咏仪,至此影片得以正式开拍。
本片的剧情现在看来还是比较老套的,讲述了身患绝症的阿敏,与怀才不遇的音乐人阿杰之间的爱情故事,不过好在尔冬升的剧本够细腻,他从人类的温情处入手,对影片处理的不温不火,自然流畅的叙事手法,使得这一部剧情老套的爱情悲剧,洋溢着一种亲切而又动人的平民风味,因此在第二年的金像奖颁奖礼上,该片直接拿到了12个提名,最终斩获了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配,女配等多个重量级奖项,堪称那一界颁奖礼上最大的赢家。
而袁咏仪也靠这部作品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金像奖影后,前一年他才拿到了金像奖的最佳新人演员奖,这进步速度真是够快,与他演对手戏的刘青云就比较可惜了,全剧组都在拿奖,只有他这个男主角,败给了一个做叉烧包的,好在本片让他名气大增,帮助他成功的从电视剧领域转移到了电影领域,并在之后的几十年里贡献出诸多的精彩表演,而如此出众的一部文艺片,在商业方面也同样获得大卖。
他比太极张三丰早上映了一个星期,良好的口碑让他仅仅用了3天就过了500万票房,之后更是一路高歌猛进,最终下映的时候,一共拿到了3100多万港币的票房,不但位列那一年十大卖座嘉宾的第三位,而且还超过了周润发的《阿郎的故事》,成为了当时港片历史上最卖座的文艺片,反观《太极张三丰》这边,演员咖位更大,制作费用也更高,但是面对《新不了情》的凶猛攻势,最终下映的时候,只拿到了1200多万港币的票房,可以说是远远不及预期,连年度前20都没进去。
虽然《太极张三丰》在香港的成绩不怎么样,但好在李连杰香港以外的影响力够大,在韩国市场本片进入了华语片票房榜的前十名。
而在台湾市场,该片成绩也跟《唐伯虎点秋香》旗鼓相当,因此总的来说,这部太极张三丰并不算是票房失利,然而一个月后,李连杰推出的另一部作品,却让他真正的感受到了失败的滋味,甚至于原本定好要拍的续集,也因为第一部的票房失利而不了了之,成为了广大影迷心中的一个遗憾,而这部电影的名字便是《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