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家开发商破产,为何不降价“自救”?背后有什么难言之隐?
近些年,房地产业遭遇大洗牌的阵痛。数据显示,2024年已有288家房地产开发商宣布破产,较2023年同期增长43%。而在进入到2025年之后,房企破产势头没有放缓。仅第一季度新增破产房企数量就达到97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破产房企当中,不乏有头部房企,以及区域龙头。

于是,有不少购房者感到困惑,为何开发商宁愿破产,也不愿意降价“自救”。这背后有什么难言之急?为此,我们走访了房地产领域的专家,他们表示:开发商之所以不降价“自救”主要基于以下这几大因素:
第一,房企降价,政府会隐形干预

房企不敢大幅降价,因为各地方政府会进行干预。因为,如果房企大幅降价,会影响到土地价值,导致地方财政收入的减少。2024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2.17万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31.4%。此外,如果房企大幅降价,还会影响到当地经济增长,以及金融和社会的稳定。
所以,地方政府并不愿意看到房企大幅降价。而为了不让房企大幅降价促销。各地会对房企采取“限跌令”。比如,华东某省会城市住建部曾明确要求,新房销售价格不得低于备案价格的85%,这等于变相设置了房企降价的幅度。
第二,降价会导致原来业主维权

如果开发商选择大幅降价,原来买房的老业主就要前来维权索赔。根据2024年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因房价下调引发的业主维权事件达到1873起,涉及金额超过230亿元。届时,不仅是房企销售业务会受到干扰。而且,还会受到相关部门的约谈,甚至处罚。显然,在原来业主维权的压力之下,房企也不敢大幅降价促销。
第三,房企降价会引发连锁反应

现在很多地方的房企都在死守价格底线。因为,只要有几家房企率先打抢降价第一枪,其他让房企也随后跟进。届时,整个区域的房价会出现大跌,房企利润也大幅缩水。2025年第一季度,北京某高端楼盘降价18%后,周边5个项目被迫跟进降价,最终导致区域房价整体下跌23%,远超最初预期。所以,很多房企宁愿破产,也不愿意打响这大幅降价的第一枪,这会遭到同行的一片唾骂之声。
第四,降价促销,未必会带来成交反弹

众所周知,购房家庭都有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前些年房价大涨,很多家庭都会跟风追涨,因为房子具有赚钱效应。而从2022年开始,房价进入到下跌的通道之中。不少城市的二手房价跌幅都超过30%以上。
所以,很多开发商担心,自己越是大幅降价,越是没有人敢来买房。这倒还不如硬杠着房价不降,说不是后面国家出台各种救市利好政策,未来楼市会有新的转机。
第五,降价关乎企业财务报表和股价波动

现在有不少上市房企,都不愿意大幅降价促销。即使降价范围也规定在5%-10%。背后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如果房企选择大幅降价促销,即使成交量出现反弹,但会影响到房企的业绩水平,从而影响到股价的重新估值。
另一个是,如果房企大幅降价促销,会影响到其股价走势。届时,该房企的股价会一路向下,市值会快速缩水。这样的结果,则是任何房企所不愿意看到的。
288家开发商破产,为何不降价“自救”?实际上,对于很多房企来说,他们不是不想降价“自救”。而是上有个地方的“限跌令”,不敢大幅降价。还有房企之间要严守价格同盟,不愿降价。当然,也有老业主维权,导致房企不能大幅降价。
但是,随着房地产市场已经“供大于求”,城镇化进入尾声、老龄化时代到来。房企如果肯早点降价促销,及时回笼资金,保持充足的现金流,避免出现破产的情况,这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