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重的王近山埋怨杜义德:你咋才来呢?杜:我来不来,你都不许死

覃仕勇来说史 3周前 (03-14) 阅读数 26 #历史

1978年的时候,王近山因为重病住进了医院,那时候他虚弱得连开口说话的劲儿都没了。

没多久,有个人就把病房的门给推开了。

王近山一瞅见来人,心里头立马乐开了花:“你怎么现在才露面啊?我可盼你好久了,都快望眼欲穿了!”

杜义德一听王近山这话,心里头立马酸溜溜的:“甭管我来不来,你可得给我好好活着!咱俩还有好多陈年旧事没聊呢!”

杜义德紧紧抓着王近山的手,瞅瞅战友那苍白的脸,心里直犯嘀咕,不知道该咋开口安慰他。

他和王近山之间到底有啥样的故事呢?他们俩是什么时候开始建立友情的?

【两个“二杆子”】

你瞧,王近山和杜义德现在情谊深得很,但谁又能料到,他们年轻时那会儿,可是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呢。

1935年的时候,红军决定换个打法,得从嘉陵江过去。那时候,徐向前是红四方面军的头儿,他让杜义德带着第10师去想办法怎么过河。

接到命令后,杜义德立刻带着第29团去前线看看啥情况。嘉陵江的水流挺平缓的,现在也不是潮水大涨的时候,搭个浮桥就能过河了。

杜义德随即指挥,一边让人赶紧搭起浮桥,另一边则组织整理队伍,确保部队能顺畅通过。

因为这座浮桥是匆忙中搭起来的,特别不结实,所以战士们走得都特别小心。

杜义德大声提醒:“大家走好,留神脚下!”

可战士们还没来得及有啥动静,突然间,脚下浮桥开始往下沉,这可把桥上的战士们给急坏了。

有个战士瞧见这状况,赶紧跟杜义德说了。杜义德一听,立马跑过去看看是咋回事。

瞧见王近山身后那两匹大马,杜义德心里顿时明白了,他赶紧跟王近山说:“王团长,这马太重了,过不去,得让它们在水里趟着走!”

王近山心里直犯嘀咕,他费了好大劲才弄到的这些战马,怎么可能让它们去水里趟呢,这不是成心给自己找不痛快嘛。

他死活不答应,直接冲着杜义德嚷道:“那可不行!”

杜义德见王近山态度这么强硬,也火了。现在可是紧要关头,后头还有国民党军队在穷追不舍呢。要是战士们没法快点过河,红军的整个作战计划可能就得乱套了。

杜义德反复提醒王近山好几次,但王近山还是坚持己见,不听劝告。

时间过得差不多了,但还有一半的战士没过来。桥上那两匹战马挡着道,战士们过不去。可王近山跟没看见似的,还是一个劲儿地往前走。

杜义德从没碰上过王近山这样的人,他被气得不轻,一气之下连开了两枪,直接把那匹马给解决了。

一听到枪声,大家伙儿都以为是敌人打过来了,慌忙往四周瞧,结果一看,原来是杜义德开的枪。再看那两匹战马,早从浮桥上滑溜下去了,泡在了水里。这样一来,浮桥顿时轻松了不少。

可是,当王近山眼睁睁看着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战利品被杜义德给弄死了,他那火爆性子哪里忍得了这个。

他掏出腰间的手枪,径直走向杜义德。一到跟前,就直接用枪指着杜义德的脑袋,怒气冲冲地吼着:“那是我辛苦养的马,你为啥要给杀了?你真是个糊涂蛋!”

杜义德扯着嗓子喊:“你没瞅瞅战士们都过不去江吗?到底是你的马金贵,还是咱们的战士金贵?”

两个人吵得不可开交,王近山一直拿枪对着杜义德,但杜义德却毫不畏惧。最终,还是徐向前出面,把两人给拉开了,这才结束了这场争吵。

后来,大伙儿都清楚了王近山和杜义德那倔强的脾气,军营里也传开了两个“愣头青”的事儿。

因为这事儿,两人老是对不上眼,一见面就掐架。可你猜怎么着?最后这俩人竟然成了无敌的好搭档。

【6纵显神威】

红军走完长征路后,杜义德和王近山没怎么打交道。杜义德去了延安深造,王近山呢,他继续留在前线打仗。

战火让杜义德变得更加沉着冷静,而王近山却因此更加性情急躁。可能正是他们俩性格一个稳一个急,所以才被安排搭档。

1945年的时候,国民党大军大举攻打晋冀鲁豫军区。为了抵挡他们的进攻,中央决定组建第6纵队。王近山担任了这个纵队的司令员,政委的位置则交给了杜义德。

其实,当王近山当上司令员那会儿,好多人都心里打鼓,怕他那股子不要命的冲劲儿上了战场,会把6纵都给搭进去。

陈赓是王近山的直接上司,但他对王近山挺有信心。当然,他也经常告诫王近山要改改自己的火爆脾气。话说回来,王近山立的战功可不少,那些荣耀足以让人忽略他性格上的小瑕疵。

有了杜义德担任政委,陈赓心里那叫一个踏实。

杜义德和王近山一到晋冀鲁豫军区,就立马坐下来开了个小会,聊聊6纵现在的状况。他们俩之前的那些小矛盾,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六纵刚成立时力量挺薄弱,王近山和杜义德马上动手训练起来,用的是真家伙,实打实地锤炼队伍。就这么几个月工夫,他们硬是把六纵锻炼成了一支厉害的部队。

1946年的时候,国民党派了30万大军往山东南边打过来,想把我们军队逼到太行山去。可那时候,晋冀鲁豫的部队刚好被调走了,手头上就只剩下5万多人了。

这场仗怎么看怎么像是赢不了的,因此有些将领觉得,咱们还是先撤为好,毕竟只要咱们还在,机会就总还是有的。

但有些将领却强烈反对,觉得应该直接跟敌人干一架。可当说到谁去冲锋陷阵时,大伙儿又都不吭声了。

最后,王近山猛地一站,直接说了句:“这事儿,我来干!”

那时候,杜义德也在旁边,他点头赞同了王近山的想法。三万对三十万,他们有信心一定能赢!

会议一完事儿,王近山和杜义德就火急火燎地带着6纵奔大杨湖去了,给国民党那整编第3师的59团来了个突然袭击,让他们根本没反应过来。

王近山他们为了安全起见,选择晚上赶路,火速抵达国军可能经过的地方,并且早早就安排好了埋伏。

尽管敌军人数远超6纵,但6纵继承了王近山那股不要命的狠劲儿,攻势凌厉得很。没一会儿,就把敌军的火力给压下去了,敌军压根儿没法还手。

尽管敌军配备了顶级的武器,可最终还是没能逃脱失败的命运。打完这场胜仗,我军找到了一个进攻的缺口,有了把敌军打退的好机会。

国民党那个整编第3师的师长,一听到第59团被打得全军覆没,心里头就咯噔一下,知道大事不妙,立马就想开溜。可哪儿逃得掉啊,都被我军给堵上了。结果,这整编第3师也是全军覆没,一个不剩。

王近山和杜义德在这场战役里可是立下了大功,他俩配合得天衣无缝,一仗接一仗地打。如今,他俩早不再是当年的愣头青了,心里头装满了沉甸甸的责任感。

【再次合作立功勋】

“老杜,第六纵队就拜托你了,我回来找你!”王近山在病床上对杜义德说。

“行!我盼着你快点好起来,回咱们这儿!”杜义德回应道。

一次交通事故,让王近山只能到后方去养身体,这样一来,杜义德就得一个人扛起6纵的重担。他们俩讲好,等王近山身体恢复,两人再并肩作战。

王近山离开后,6纵接到了新任务,得赶紧去给刘邓大军打掩护,助他们千里奔袭大别山,还得挡住国民党军队的攻势。

这次敌人来得很猛,大家心里都没底。6纵又一次勇敢地站了出来,给中原野战军杀出一条生路。

为了让部队能顺利渡过汝河,杜义德指挥队伍打算从两边同时发起攻击,用强劲的火力迅速打败敌人。

16旅、17旅、18旅全都准备好了,就等着杜义德一声命令。他一说开始,这几个旅就立马动手,强行过了河。

前头的队伍给后边的部队清道儿,后边的部队就用火力给主力打掩护。这么一来二去,6纵虽然伤亡不小,但没有一个战士说要往后撤。

杜义德亲自带着队伍冲上前线,与敌人拼杀,好让主力部队和机关能够安全通过。

在我军的强劲攻击下,敌军根本没法反击,只能无奈地看着刘邓大军顺利渡过汝河。

打完这场仗,刘伯承对杜义德和6纵那是赞不绝口,说没有他们,这场仗的结果还真不好说。

6纵在杜义德的带领下,战斗力越来越强。王近山在后方听到6纵的表现后,满意地笑了笑,点了点头。

王近山养伤花了一年多时间,伤一好,他就急着赶回了6纵的阵地。杜义德呢,早就守在大门口盼着他了。

瞧见王近山来了,杜义德连忙迎上去,关心地问起他的身体咋样。俩人简单聊了几句家常,杜义德就转而讲起了部队的最新动态。他这人,可不会因为以前的战功就飘飘然。

没过多大会儿,王近山和杜义德就又带着队伍去攻打襄阳城了。他们俩特别默契,一个眼神或者动作,就能明白对方心里怎么想。

他们俩配合得天衣无缝,一边队伍把敌人的火力都吸引过去,另一边则直接冲向襄阳城门。没多久,襄阳城就被拿下了,城里的敌人吓得四处乱窜,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说起解放战争那会儿,王近山和杜义德一起打仗,真是战功赫赫啊。在那段时间里,他们俩不光并肩作战,还建立了特别深的交情。

新中国成立后,杜义德挑起了海军副政委的大梁,负责海军的好多建设事儿。另一边,王近山选择了退休。虽说两人之后走了不同的路,但他们之间的联系一直没断。

电话里,杜义德跟王近山聊道:“等有空了,咱俩出去溜达溜达咋样?”

可谁曾想,王近山以前战场上落下的那些伤病突然间就恶化了,害得他这一病,就再也没能起来。

一听到王近山病得不轻,杜义德立马赶去看望他。瞅着老朋友那憔悴的样子,杜义德心里挺不是滋味。

王近山笑眯眯的,就像啥事儿都没发生一样,说道:“你怎么才来呢?咱俩可真是好久没碰面了!我还担心见不着你了呢。”

杜义德连忙喊道:“甭管我来不来,你都得给我好好活着!咱俩还没聊聊军区的事儿呢,我也还没好好逛逛呢!”

聊着聊着,他们俩好像陷入了对过去革命日子的回忆中,好一阵子都没吭声。

杜义德跟王近山说好下次要再见个面,可没想到王近山最后还是没能守信,放了鸽子。

听到好友离世的消息,杜义德心里头那个难受啊,直后悔以前没能多陪陪这位老朋友,现在想再见一面,却是再也没机会了。

王近山和杜义德那深厚的战友情,真是让人眼红啊,看来,这种情谊是将领们之间独有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覃仕勇来说史

覃仕勇来说史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