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里细思极恐的细节,司马迁不敢明写,只好拐着弯告诉你
【前言】
《秦始皇本纪》载其父为秦庄襄王,而《吕不韦列传》却暗指吕不韦为其生父。汉惠帝虽有四子,却记载为无子绝后,原因何在?
上述所述均为《史记》中存在的自相矛盾内容及采用的春秋笔法,即对某些事件有意跳过或简写,使人忽略的著书方式。
《史记》乃中国首部纪传体史书,鲁迅赞其为“史家绝唱,无韵离骚”。此等史学经典,竟存错漏,何也?
事实上,司马迁所致的矛盾与错漏,多为情势所迫。部分史实若如实记载,他将面临身死族灭之灾,故不得不有所取舍。
若司马迁依篡改史实修史,史记难获高评。实则,史书中的错漏乃太史公暗语,揭示事件真相。
【一、“除宫”之变的真相】
首先,我们从汉初的典型案例——除宫之变入手分析。
汉高祖刘邦击败项羽统一天下后,七年驾崩。惠帝刘盈十六岁继位,由母吕后辅政。惠帝亡故,吕后独揽大权,立刘盈幼子为帝,并召吕家亲族入宫。
吕后称制后,大封吕氏亲信,直系亲属几尽封王,无视群臣反对。此举违逆刘邦与群臣所立白马之盟:“非刘不王,共击之。”
这激起功臣集团强烈反感,然吕后政治手腕强硬、实力强大,众人不敢轻举妄动,只暗中蓄力。待吕后逝世,失去压制,他们便大肆屠戮。
公元前180年,吕后亡故,随即宫中爆发除宫之变。
陈平、周勃等功臣与宗室齐王联手平定诸吕之乱,后迎立刘邦薄姬之子代王刘恒为帝,即汉文帝。
问题显现:刘盈有四子,是否除去?不除,则刘恒上位无合法性,为篡位;且刘盈一脉为先帝嫡系,日后或借身份复仇,难以预料。
陈平未犹豫,果断屠尽刘盈一脉。为师出有名,他仅以“非刘氏子孙,不应继位”为由,便平息了一切。
太史公此刻展现春秋笔法的高超,史记中记录刘盈无后之事,依循朝廷说法,确保史实准确。
少帝及梁王、淮阳王、常山王均非孝惠帝真子。吕后诈称他人子为孝惠帝后嗣,并杀其生母以掩人耳目。
太史公称文帝刘恒进宫当天为“代王”,实则明确正统。彼时,刘恒已被百官迎为天子法架,法理上已成天子,而原天子虽在宫中,却已被视作非正统。
班固版《汉书》将“代王”改为“皇帝”,并将此事单独列入《周勃传》,避讳之意明显。班固奉诏修书,其立场代表汉庭立场。
除宫之变,太史公先现政变血腥,再以文字隐晦表态。读者览毕,不难推敲事情真相。
【二、七国之乱引线——吴太子之死】
此外,《史记》各成分相互照应,处处留下线索,串联起一个大事件。
《孝文本纪》载:“吴王诈病不朝,赐几杖。”意为吴王因装病未朝,文帝赐其拐杖。文帝此举显宽容,亦符其一贯作风。
史记的优点在于详录重要人物,如吴王有专传。该传详述吴王藐视圣意之因,及文帝不治反安抚之由。
事情简明:吴王嫡子遭文帝嫡子杀害,手段是用棋盘砸死。起因是下棋争执,文帝嫡子因败局而冲动行凶。
简单且荒谬的理由,皇太子抄棋盘砸向同宗兄弟,直至对方无声息才停手。这位暴虐者,便是后世称颂的汉孝景帝刘启。
结合吴王传,汉文帝行为耐人寻味:子逝,吴王有气不上朝,文帝赠杖以慰,然杖有何用?太子未罚,吴国自此记恨。
景帝继文帝三年后,着手严厉削藩。吴国早有不满,遂起兵联合其余六诸侯国,引发七国之乱,形势一度危及京都。
汉景帝的削藩政策本会激怒封国,导致诸侯起兵。虽不能说其一砸有大推动,但吴国带头叛乱且早有积蓄,无疑加剧了这次叛乱的局势。
此次战役,汉景帝为求和,竟杀晁错。晁错本因景帝削藩之心被启用,今却为求和而被弃,其寡义廉耻,显而易见。
通过皇帝本纪中的一句话,推及官员诸侯列传,再观他人列传,可串联当时大事件。此乃司马迁独创纪传体史书之魅力。
《史记》中草蛇灰线之例甚多,读之不似枯燥史学,而如观多样立体之文学作。此即《史记》异于其他史学作品之处。
【三、史记的严谨性】
还记得开头的问题吗?为何《史记》在两处传记中,对秦始皇生父记载不一,一为秦国王室正统血脉,一为商人吕不韦与姬妾之子。
《吕不韦列传》未直言,仅隐晦提及:“姬匿孕,至期满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
吕不韦将宠姬赵姬赠予子楚,即后来的秦庄襄王。赵姬隐瞒身孕,后诞下嬴政。子楚赐予赵姬母子名分。
秦始皇生父身份至今无定论。司马迁距秦不过百余年,前朝旧事难考证,故为严谨,将两种说法分记于不同传记。
史记中存在诸多此类多说法记录,其主要原因在于史料证据的不足。
春秋战国四百年战乱及秦始皇焚书坑儒,致使众多珍贵书籍,尤其是大量史书散失。
司马迁诞生于汉建国五十七载后,时值数帝倡典籍修复,略有成效,如《论语》重现,然众多史学典籍与史实仍湮没于历史长河。
司马迁未气馁,亲身游历汉地山川,探访名胜,询问老者,查访风俗,且与所读史书对照,进行勘误。
登太史令位后,他利用职权遍阅皇家典籍,经深厚积累与严谨勘误,终著成天下第一史《史记》。
唐朝的史家同样遭遇了与司马迁相似的修史困境。
西晋八王之乱后,五胡乱华时代开启,继之十六国与南北朝,历经四百年乱世。直至隋唐兴起,中华大地终迎复苏。
唐一统后即筹备修史,太宗李世民诏令房玄龄主编,共二十一位学者参与,历两年完成巨著《晋书》。
该作品质量如何?先审视其风评。通过风评,可初步了解其品质表现。
“魔法晋书目录”评:“文采卓越,类封神演义。”但内容荒诞,多处违背史籍,缺乏阅读价值。
《晋书》载魔法、荒诞之事,显其不可靠。书中多鬼神之说,逻辑混乱,如大将斩敌数万后,却骤败,令人难以置信。
后秦开国太祖姚苌篡夺前秦皇帝苻坚帝位。《晋书》记载,姚苌死因是夜间被苻坚鬼魂复仇所杀,被鬼魂捅死。
阅《晋书》再观《史记》,可感太史公治史之严谨。虽《史记》载有鬼怪之事,但多为帝王降生神话,无关历史大势,且部分玄奇之事亦有所解释。
陈胜吴广以“大楚兴,陈胜王”直示意图,夜使狐鸣,鱼腹藏书。刘邦斩白蛇后未留意,后有同乡附会,称其所斩为白帝。
《汉高祖本纪》显太史公春秋笔法,刘邦傲侠斩蛇显威武。白蛇显灵之事,太史公借他人之语述之,态度已明。
《史记》蕴含诸多令人深思之处,深入探究即见与常识相悖之处。若感兴趣,建议一读,以领略其独特魅力。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