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死前,董卓大喊6字被后世耻笑千年,如今却成为现代人的口头禅
董卓,东汉快完事儿那会儿的大权臣,跟唐朝的安禄山、宋朝的秦桧、明朝的严嵩,还有清朝的慈禧太后是一路人。这些人啊,满心满眼都是自己的私利,手握大权,净干些祸国害民的事儿。
说白了,坏事做多了总会有报应。董卓这家伙,胡来一气,乱杀人,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国家根基都快被他动摇了。结果,天下英雄都联合起来要收拾他。当那个郡骑都尉李肃,拿着把超锋利的戟,直接架到董卓脖子上时,董卓这家伙居然还想指望他的干儿子吕布来救他,就是那个被人叫做“不忠不义”的吕布。可他哪知道,吕布早就加入了反抗董卓的队伍。董卓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人,最后就被义军给宰了。他临死前喊的那六个字,都成了后人笑话的把柄!
董卓这家伙,到底是怎么一步步爬到权力最高点的?后来他又为啥会搞得众叛亲离,最后被干掉的呢?
【陇西董卓,戍边有功】
西羌那些外族人,一直以来都是东汉朝廷的心头大患。到了灵帝统治那会儿,他听说董卓这人特别勇猛,于是,就让他当了羽林郎,负责管西部好几个地方的羽林军。董卓呢,特别看重这次机会,一上战场,就拼尽全力往前冲,勇猛得不得了,把叛乱的羌人打得是节节败退,最后只能逃跑。
结果,董卓因为表现出色,被朝廷赏识,升为了郎中。从那以后,他不断立下功劳,官职也跟着水涨船高,一路升到了并州刺史,成了一方大佬。这时候,灵帝才突然反应过来,觉得董卓这家伙可能会成为朝廷的大麻烦。
所以,灵帝就玩了个“表面升官实则削权”的把戏,给他封了个没啥实权的“少府”职位。董卓这人老谋深算,一眼就看穿了灵帝的打算。他干脆利落地拒绝了这个任命,而且打死也不肯交出兵权!
说起来也怪,因为《三国演义》的缘故,好多朋友都觉得董卓这家伙是个只有勇气没脑子的愣头青。但其实,真实历史上的董卓,在打仗这方面可精明着呢。有那么一回,他跟羌人的叛军干上了,结果敌军人数太多,加上他自己判断出了点差错,愣是给人逼到了死胡同里。
别的将军都吓得不行,心里直打鼓,但董卓却一点不慌。眼看粮草不够用了,他居然让手下到河里捞虾,还让人把堤坝给加高了。这一出,把围着他的那些羌人搞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想董卓这到底是唱的哪一出啊?
第二天,羌人又来看董卓他们时,却发现他们早就跑得没影了,不知道去哪儿了。
所以,不论是碰到危险不手忙脚乱,还是人家给他官位他不接受,这都说明董卓军事才能相当厉害,政治头脑也特别灵光,可不是个能轻易摆平的角色。
【抓准时机,提兵入京】
灵帝去世后,年纪还小的刘辩就当上了皇帝,大家叫他少帝。
东汉末年那会儿,外戚和宦官斗得可凶了。何进是何太后的亲哥哥,何太后帮小皇帝管事后,何进就当上了大将军,一起帮忙处理国家大事。这样一来,以前那个威风凛凛的太监头头张让,地位就大不如前了。他看何进特别不顺眼,心里头就琢磨着,一定要把何进给除掉!
何进那时候特别想除掉张让,但手头的兵力不够强,所以他就找上了当时当司隶校尉的袁绍,商量着怎么杀掉张让。不过,这事儿被何太后知道了,她立马就表示不同意。
一招不行,那就再来一招!何进立刻脑筋一转,想到了手握强大西凉军的董卓。他二话不说,立刻动手伪造了一份圣旨,让董卓接旨进京,来帮忙稳定朝局!
董卓一接到皇上的命令,心里头那个美啊,立马就开始忙活起来,准备兵马。他赶紧让士兵们喂饱战马,磨利武器。就这样,一列列全副武装、气势汹汹的西凉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了洛阳城,威风得很。
谁能想到,董卓一到洛阳,才发现何进已经被张让给解决了,小皇帝刘辩也被一群宦官带到了北邙。董卓一看这情形,立马加快脚步赶了过去,把那些张让的手下宦官都给宰了。然后他就直接走到了刘辩跟前,这时候的刘辩,吓得腿都软了,手也不停地哆嗦,话都说不出来了。反观那个比刘辩小五岁的陈留王刘协,倒是挺淡定,董卓问啥他都能回答上来,董卓别提多高兴了。
董卓掌握了少帝,就能明目张胆地利用皇帝来控制各路诸侯。但刚到京城时,他心里清楚,多数人不会买他的账。所以,为了显示自己的强大,狡猾的董卓又想了个新招。他让手下不到三千的西凉兵,趁着夜深人静悄悄溜出洛阳城。到了第二天早上,再让这些士兵敲着震天的鼓声,排着整齐的队形进城,假装他的兵力每天都在增加。
然而,伪装早晚会被揭露。为了尽快平息事态,董卓打算严惩一人以警示众人,给朝廷立个规矩!
【倒行逆施,作恶多端】
要想让朝廷里的人都听他的话,掌握兵权特别重要。所以,他就叫自己的心腹大将吕布,把管京城防务的头头儿,就是那个执金吾给干掉了,这样一来,京城的守卫就都被他捏在手里了。然后,董卓又把守洛阳的主力部队也给控制住了,朝廷里大小官职,全都是他自己的人来当。
然后,董卓对那个老是不听话的何太后和小皇帝刘辩下了毒手,两杯毒酒就要了他们的命。打那以后,朝廷里的大臣们都害怕董卓的凶狠,心里有气但不敢说,一个个都变得小心谨慎,走路时连眼神交流都不敢,生怕惹祸上身。
这时候,董卓小时候那股凶狠劲儿就一点点露出来了,他甚至开始对无辜的老百姓下手。
有一次,董卓任由他手下的羌兵去糟蹋一座城池里的百姓,那些狠毒的西凉兵,竟然把城里的男人全给杀了,还把尸体摆在路两边。城里的老人、小孩、妇女看到后,吓得魂飞魄散,都哭着捂住了脸。
更厉害的是,他们不仅把城里的女人和财物都抢走了,还大模大样地回了洛阳。到了那儿,他们又把杀掉的那些人全都堆在一起烧掉,想以此来吓唬东汉的大臣们。
另有一回,董卓把文臣武将都叫来一起吃饭喝酒,吃到一半,董卓突然扯着嗓子说:“今儿个有个特别的节目要给大家瞧瞧,给各位乐呵乐呵!”大臣们一个个都应和着,董卓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
谁能想到,董卓居然让手下把那一百多个跟他唱反调的人,全都带到了宴会上。当着所有大臣的面,他对这些毫无反抗之力的人动用了残酷的刑罚。那场面,真是血腥得吓人,让人看了心里直发憷,根本看不下去。
董卓干的那些缺德事儿,真是让人恨得牙痒痒,连神仙看了都得生气。全天下的正义人士,都憋着劲儿想一块儿收拾他!
【策反心腹,齐心共诛】
说到董卓是怎么死的,很多人更喜欢《三国演义》里的故事,觉得“王司徒巧妙用了连环计”是真的。但其实,历史上貂蝉这个人可能根本不存在。不过,司徒王允确实为了挑拨董卓和吕布的关系,下了不少功夫。
董卓和吕布,表面上看像是一对感情深厚的父子,相处得很融洽,但实际上他们只是互相利用,心里还藏着猜忌。有那么一回,吕布不小心惹恼了董卓,董卓立马就发火了,顺手就把身边的钢戟往吕布那边扔了过去。这哪像是一个父亲对儿子能干出的事儿啊,简直比对待一个家奴还要过分。
另外,虽然貂蝉这个人并不存在,但真实历史里确实写了吕布和董卓的一个小老婆搞暧昧,行为不端。这事儿,后来就成了他们俩关系变差的导火索。
这时候,司徒王允就像往火里加了把劲儿的最后一撮柴!他跟吕布讲:“吕布将军啊,你和董卓那老家伙真当自己是父子了?一个姓董,一个姓吕,这哪儿跟哪儿啊。现在董卓这家伙惹得天怒人怨,大伙儿都恨不能把他生吞活剥了。要是将军你心里还有那么点儿大义,就别再帮他干坏事了,别再走错路了。我劝你啊,早点儿想明白,跟那些正义的兄弟们一起,把董卓给收拾了,这样才能立下大功啊!”
一顿真诚的话语,让吕布彻底被打动。这个多次改换门庭的少年,终于走上了他人生中唯一对的道路!
结果,干掉大奸臣董卓的行动进行得异常顺畅。就在郡骑都尉李肃拿着那把超锋利的戟,架在董卓脖子上那会儿,董卓扯着嗓子大喊:我儿子奉先呢!?
董卓到死那会儿,压根儿没察觉到吕布已经反水了,真是既可怜又好笑。以至于后来的人们,老拿“我那奉先孩儿在哪呢”这句话当笑话讲。现在还有人拿这话当日常用语,用来调侃把别人当笨蛋的人。从这事儿就能看出,董卓这个权臣,是多么让人恨得牙痒痒!
【结语】
历史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人类不断往前走。
聪明的人,会从历史书里学到东西,时刻提醒自己,别干那些坏事,哪怕它看起来很小;也别忽略做好事,哪怕它微不足道!
不明白事理的人,把历史书不当回事儿,还是随心所欲,贪心又狠毒,最后肯定会被老天收拾!
董卓这辈子,简直就是活生生的一个坏榜样!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