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被列为重点监控药物!医生提醒:长期服用,注意4大细节

39奇妙的中医 5天前 阅读数 10400 #健康

刘大爷今年60岁,最近一段时间总是胃痛、反酸、烧心,去医院检查后诊断为胃溃疡,医生给他开了奥美拉唑服用,服药后症状得到了缓解。

他的老伴最近一周也出现了胃部不适,想着和刘大爷情况一样就一起吃点药好了,但刘大爷觉得药可不能乱吃,随后第二天复查时咨询了医生,自己老伴的情况能不能吃。

医生了解发现,刘大爷的老伴患心血管疾病多年时间,一直服用氯吡格雷片,她这种情况不建议服用奥美拉唑,泮托拉唑更为适合。

同样的症状为什么推荐的用药不同呢?这中间的门道,除非专业的医生,普通人很难摸得清楚,所以在日常用药前一定要咨询医生。

一、奥美拉唑被列为重点监控药物!4个副作用很伤人

相信不少胃病患者对奥美拉唑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用于抑制胃壁细胞分泌酸的泵,使得细胞内分泌的酸无法进入到胃内,主要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所致的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病以及预防应激性溃疡或药物性胃损伤等胃病。

2023年1月,国家卫健委公布的第二批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内,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多种质子泵抑制剂被列入重点监控药品。在湖北、天津、山地等多个省市公布的重点监控药品目录中,奥美拉唑也在其列,之所以把它列为重点管控药物,主要是因为不合理用药以及滥用太严重。

而滥用奥美拉唑还可能会带来多种不良反应:

破坏肠道菌群、增加患癌风险:奥美拉唑会抑制胃酸分泌,导致胃肠道对细菌的抵抗力下降,有害菌更容易进入到肠道内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增加多种肠道疾病的发生风险。研究发现,长期服用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的人,患急性肠胃炎的风险较普通人增加了80%,且与结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发生存在一定关系。

增加痴呆风险:有研究发现,奥美拉唑这类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在正常血药浓度下会强烈抑制乙酰胆碱合成,从而增加痴呆的发生风险。

增加肾脏疾病风险:长期用药的人群,发生肾脏疾病的风险较普通人增加了1.45倍,可能会诱发慢性肾功能不全。

其他风险: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还可能会掩盖胃癌病情,增加骨折、心血管疾病、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风险。

二、服用奥美拉唑,4个用药细节一定要了解

对于需要用药的患者来说,一定要了解清楚下述的几个细节,以免用药不当给健康带来额外影响。

1、能长期吃吗?

答案是否定的,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程一般为6~8周、十二指肠溃疡的疗程为4~6周、糜烂性食管炎的疗程为8周,如若连续服药超过3个月,则可以算是长期服用。

2、饭前还是饭后吃?

奥美拉唑为肠溶片剂型,几乎所有的肠溶片都建议空腹服药。因饭后食物会将胃酸稀释,让胃内的酸性环境减弱,药物还没到达小肠时就容易释放,会影响药物的吸收。

3、药物的相互作用

服用奥美拉唑期间一定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该药与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硝苯地平以及地高辛等药物联用会增加这些药物的吸收;与多潘立酮、泼尼松、氯吡格雷联用则会降低药物疗效;与地西泮、华法林等联用会影响药物的正常代谢。

4、定期检查

长期用药的患者要定期检查血常规、微量元素以及胃镜等检查,尤其是有胃息肉病史或家族史、萎缩性胃炎等人群,要注重定期检查胃镜,以免掩盖真实病情。

三、奥美拉唑不是“万能胃药”,5类人谨慎用药

很多人认为奥美拉唑属于“万能胃药”,只要胃部不适就会自行服药,但这个做法十分错误。临床数据显示,有7成的患者在适应症不符的情况下盲目用药。尤其是这几类人群,一定要谨慎用药。

1、老年人、抵抗力较差的胃病患者

奥美拉唑容易让呼吸道黏膜受到影响,导致黏膜的非特异性免疫力下降,对于老年人以及抵抗力差的人群而言,容易引起肺部感染。

2、有胃息肉的患者

长期用药可能会导致胃部出现息肉,尤其是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

3、严重萎缩性胃炎的患者

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本身黏膜就萎缩、胃酸分泌较少,服用奥美拉唑会让胃酸分泌更少,加重身体的不适症状。

4、肝肾功能不全比较严重的患者

奥美拉唑需要通过肝脏代谢,肝肾功能严重不全的人群用药容易产生毒性代谢物,加重肝脏负担。

5、长期滥用抗生素的人

长期服用抗生素的人容易有消化系统疾病,同时还服用奥美拉唑的话,会显著增加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的发生风险。

奥美拉唑在符合适应症的情况下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它绝非大众认知中的万能胃药,对此一定要持有正确的心态,切勿滥用药物。

参考资料:

[1] 《常备胃药奥美拉唑,能长期吃吗?》.佛山手心制药2025-04-22

[2] 《【科普篇】奥美拉唑,可以长期吃吗?》.神木市医院药学部2022-07-13

[3] 《奥美拉唑是万能胃药?这4类人慎用》.海口药闻2024-01-16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39奇妙的中医

39奇妙的中医

做新世代喜欢的、年轻化的中医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