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越南是如何恢复人口的?当地女性忍痛讲述,这个方法太狠了
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2025年5月,俄乌冲突仍未结束,这场冲突持续了三年还要多的时间了。
三年多的俄乌冲突,双方都出现了不少的伤亡,不过俄罗斯的人口比乌克兰多多了,是三倍还要多,因此是乌克兰这边先出现兵力不足的情况。
为了解决前线告急的情况,乌克兰也是对征兵条件进行过相应的调整,甚至就连囚犯都能参军换取减刑的机会。
即便下调了征兵条件,乌克兰前线兵力还是经常会出现不足的情况,除了前线兵力不足之外,还有个问题更值得重视——乌克兰现在人口锐减,而且减少的大多还是年轻的男性,如今已经出现男女比例失衡的情况了。
并且俄乌冲突若是一直不结束的话,这种比例失衡的情况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哪怕冲突结束后,如何快速恢复人口也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对于这一点,在国际当中其实是有一个可以用来“参考”的例子的,那就是位于东南亚的国家——越南。
乌克兰现在的情况,其实就跟当时的越南比较像,甚至越南的情况要更严重一些——越南战争打了一二十年时间,已经不单单是男女比例失调了,越南男人都快要被打光了。
然而过了20年左右的时间,越南人口得到了快速的恢复,在这人口快速增长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越南战争其实也叫做越南统一战争,是越南的南北之战,不过美国选择了支持南越政权,因此对于那时候的北越来说,他们面对的是当时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之一,对方的装备领先他们一大截。
而结果却是北越打赢了战争,赶走了美军,完成了统一,而这背后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惨重的。
漫长的战争中,美军也出现了不少的伤亡,但更多的还是越南人——毕竟这本质上属于是内战,两边交战,死的都是越南的军人,而且还基本都是青壮年男性。
仗打完了,人们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基本上只剩下老弱病残了,放眼望去,都是失去了儿子的老人、没了父亲的孩子以及丧偶的寡妇,当时越南的人口中,成年青壮男性只剩下10%左右了。
成年男性数量的减少,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劳动力紧缺,这无疑是非常不利于战后重建的,想要恢复战后经济,那就要先恢复战后人口。
因此当时的越南女性,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那就是履行起生育的职责——说是任务,其实也没有强制,只不过是不愿意配合生育的话,就减少口粮分配,因此妇女们都选择“主动”配合。
但生孩子向来是需要男女双方共同才能完成的,光有女性愿意还是不够的,男性也要参与其中,但当时的男女比例,已经不能再让他们“成双成对”结为连理了。
男少女多,却没有“女光棍”的出现,因为适龄女性都要承担生育的任务,怎么能让打光棍呢,在这种背景下,自然而然的就变成了一个男人和几个女人的组合,也可以理解为“一夫多妻”,只不过这种说法不太对。
之所以说“一夫多妻”不太对,是因为这根本不能算是丈夫和妻子,只是为了生孩子罢了,在男性缺少的情况下,一个村子大多数新生儿可能有着同一个父亲。
而且当时年龄符合条件的男性,大多都是上过战场的,即便在战争中活了下来,但大多数是受过伤甚至身体不健全的,在这种情况下,男性无法承担起作为父亲的职责,这又如何叫做“一夫多妻”呢?
提到这一点,就不得不再说当时女性的处境了,她们承担着生孩子的“重要任务”,而孩子生下来后还要照顾孩子,除此之外还要去田间劳作维持生产,一个人顶好几个人用。
“女人必须生孩子”,这就是当时越南女性必须面对的一件事,即便是黄花大闺女,只要年龄一到,那就要开始生育,即便对方是一个好几十岁身体还有残缺的人。
要是不愿意,那就没有粮食分配,也没有地可种,生孩子生活还能维持下去,不生孩子显然是过不下去了,因此她们没有选择。
而且可不是生一个孩子就“大功告成”结束任务的了,这是一个“无法停下”的任务,孩子生完之后,只经过半年左右的时间,就需要再次“履行职责”了。
这样的频率,对于身体来说无疑是会造成很大的伤害的,但即便如此也要生,当时的越南女性,平均每个都要生育五个孩子,孩子生的越多,政府给的补贴也越多——即便这些补贴根本无法完成对一个孩子的照顾。
这就揭开了另一个问题——当时的越南刚脱离战争的摧残,国内粮食生产总值也还没跟上,生了那么多孩子,有足够的资源照顾吗?
答案显然是没有的,不仅仅是缺吃少穿,医疗也相当跟不上,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孩子都早早夭折了,但总的下来新生儿还是大于夭折的数量的。
正是这样的“效率”,才会让越南迅速完成人口恢复,这背后,是一代越南女性做出的牺牲。
就这样过了二十年,人口恢复的很好,自然也不再需要这样一个劲的生孩子了,婚姻制度也回到了一夫一妻制,但当时的这批人,还是在受到伤害。
虽然这样生孩子的方式,是当时战后为了快速恢复人口“不得已”的办法,但毕竟是“不光彩”的,因此在不需要了之后,对这些卖力生孩子的“补贴”自然也就取消了,这段历史,自然也不会被记录在其中。
残酷的战争,对每一个普通人都会带来沉重的伤害,惟愿世界和平。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