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日的阳光透过纱窗洒在客厅,我攥着那份刚打印好的法律意见书,听着公婆兴奋地讨论新买的学区房要写孙女的名字。这个消息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我心头 —— 表面上看是为了孙女上学,可背后的产权问题却让我如坐针毡。

三个月前,公婆突然提出要给孙女买学区房。"反正以后都是孩子的,直接写她名字得了。" 公公的话让我心里咯噔一下。我知道,根据法律规定,父母出资买房登记在子女名下,若没有明确约定,很可能被认定为赠与。一旦未来出现纠纷,这套房子的归属将难以界定。更关键的是,公婆的房产本就是他们与丈夫的共有财产,未经共有人同意随意处置,存在法律风险。

我悄悄咨询了律师,得知根据《民法典》规定,共有房产的处分需全体共有人一致同意。如果公婆坚持将房产登记在孙女名下,作为配偶的我虽不直接拥有产权,但婚后共同还贷部分及增值仍可能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不过,若能在房产证上加名,我的权益将得到更直接的保障。

周末家庭聚餐时,我拿出精心准备的方案。"爸妈,我理解你们想给孩子最好的,但咱们也得按法律来。" 我打开法律意见书,"这套房子是你们和老公共有的,直接过户给孙女需要全体共有人同意。而且,根据最新规定,父母出资购房登记在子女名下,若无明确约定,可能被视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 公婆的脸色逐渐凝重,我趁热打铁:"如果你们愿意在房产证上加我的名字,既能明确产权归属,也能避免未来的纠纷。"
见公婆有些动摇,我又递上一份经过公证的协议。协议中明确约定,公婆出资部分作为对孙女的赠与,而我和丈夫婚后共同还贷部分及增值部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同时,若未来涉及房产处置,需经全体共有人一致同意。"这样既保障了孩子的权益,也明确了我们的责任。" 我解释道。

经过一番权衡,公婆最终同意了我的方案。我们按照法律程序办理了加名手续:先到银行办理抵押变更手续,再携带结婚证、身份证、房产证等材料前往房地产交易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审核材料后,我们缴纳了 110 元手续费,20 个工作日后,新的房产证上赫然印着我们四个人的名字。
这场房产证上的博弈,让我深刻体会到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在亲情与利益的平衡中,一份严谨的协议不仅化解了潜在的矛盾,更让家庭关系在法律的保障下更加稳固。如今,每当看到房产证上的名字,我都感到欣慰 —— 这不仅是对权益的守护,更是对家庭责任的郑重承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