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红绿灯惹众怒!“九宫格”难倒老司机,取消读秒为了什么?

Hi科普啦闪电哥 4天前 阅读数 1 #科技

这段时间,很多人都在议论新版国标红绿灯来了,司机反应颇大不说,还上了热搜。

有人说现在的红绿灯太不人性了,要是这么改的话全家的分都不够扣的,可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红绿灯还把人整不会了

其实新版国标红绿灯标准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GB 14886-2016这个标准早在2017年7月1日就开始实行了,根本不是最近才推出的新规。可为啥这么久了,很多人现在才觉得自己看不懂红绿灯呢?

首先很多人说的新版红绿灯变样了,那是因为他们见到了传说中的“九宫格”红绿灯。我们之前的红绿灯一般都是传统的红黄绿灯,现在的新版红绿灯多出了左右转的箭头灯。

这样一看就特别像手机上的九宫格键盘,有些人看到这种红绿灯就愣住了,以前一看灯就知道走还是停,现在可好,又要看左边灯,又要看右边灯,中间灯还得注意,难度直接提高了好几个等级。

很多司机瞬间感觉自己之前学的交规不够用了,再就是网上热传红绿灯读秒的规则要取消了,以前等红绿灯时边上有个读秒器,告诉你还有几秒变灯,现在新版红绿灯干脆把读秒取消了。

这样的调整就让很多司机心里不舒服,毕竟城市中的红绿灯还是很多的,之前还能看着读秒控制车速,如果现在在路口突然变灯,万一闯红灯了责任算谁的!有些人甚至开玩笑要不自己拿个表,自己计时算了!

少了读秒器后,就得完全依赖红绿灯的显示,车流可能会变慢了,这种改变的初衷虽然是为了安全,可对每天习惯看读秒器的人来说,确实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

九宫格加取消读秒,这些新调整直接让很多驾驶员在路口很迷茫,要是面对一个不亮灯的情况,那就更是囧了。

按照新的规则来说,当左转或者右转灯不亮的时候,得去看中间的直行灯。

那我们遇到“九宫格”到底是该怎么操作呢?其实规则也并不是特别难,全部红灯的话,三个方向都不让走;中间灯绿的,就随便走,不用管其他的灯;左转灯如果红,直行灯绿的就不能左转……

不过在早晚高峰期间还是有可能出现一定问题的,大家一不留神错过绿灯或是闯了红灯,一次扣6分,两次就没分了,钱包跟着缩水事儿小,主要是心累!

咋还惹众怒

新版红绿灯惹得网上骂声一片,几乎每天都有人跑到社交平台上诉苦,这些人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怕自己因为不懂规则,稀里糊涂就闯了红灯;另一种是对新灯的规则抓狂,嫌烦。

其实网友们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么多年我们已经看惯了传统红绿灯,骤然面对“九宫格”直觉往往就是三个问题:“现在到底能走吗?是不是闯红灯了?算不算违章啊?”

每个问题都挺让人焦虑的,特别是在热门商圈或大车流量的时候,一个失误就会发生车祸。

另一波不爽新红绿灯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一个“烦”字上,之前开车就是简单的“红灯停绿灯行”,见着绿灯的时候可以闭着眼睛踩油门,但如果遇到不亮灯的情况就比较尴尬了,反而不知道该进还是该停。

再加上取消了读秒,等红灯的车主站在路口,“总得时不时紧张地看看红绿灯到底还有没有变”,这种情况在早晚高峰期间尤其明显,人们一天辛苦工作至于还得为交通规则改变来挠头,不少人表示驾车焦虑感增强了。

可为什么好端端的红绿灯改成这样呢?国家既然做了优化,自然有优化的道理,九宫格是为了让交通信号更加智能,做到针对不同车道情况具体控制,这是时代发展必要的优化。

在传统红绿灯系统下,同一个方向的车辆和人流会在同一个灯下通行,此时难免出现抢道、冲撞的情况,为了让情况更加智能化、交通更加高效,多车道的指示系统才应运出现了。

毕竟之前国内的车并没有这么多,交通情况也没有这么复杂,既然时代在发展,相应的交通信号自然也该与时俱进,紧追时代的潮流了。

到底是“高科技”还是“瞎折腾”

在经历了路口迷茫和规则错乱之后,许多人质疑这套“智能交通控制”的实用性,但对大城市而言,传统红绿灯确实已经不再够用。

在一些复杂的十字路口,各种方向的车流和人流混杂在一起,事故隐患无形中增加,想要让交通变得更安全、更高效,靠以前那种“一刀切”的交通信号指挥已经难以实现了。

此时分方向、分车道的控制就显得尤为必要,红绿灯的发展方向自然要适应现代交通需求的复杂性,尽管短期会让人有些不适应,但未来的交通安全和效率才是核心目标。

有人吐槽九宫格红绿灯是为了“搞复杂”而复杂,实则不然,这套所谓的“特殊组合”并不是每个路口都要安装,仅仅出现在少数车流量巨大、路况复杂的特殊路段。

这样的路段常常需要多相位控制,车辆左转、直行、右转的时间和路线必须精准分开,要不然人和车一锅粥,肯定会大大增加交通事故的概率。

在这方面,官方和民众之间肯定是有信息差的,普通人的视角中,这样复杂的信号设置是自己出行的烦恼,毕竟增加了学习成本。

可在官方的数据中,这些设置多相位控制的路段往往之前都是事故多发路段,有了更加复杂的交通信号,反而能大大减少事故发生率,这对减缓拥堵和群众的生命安全来说,是必要的!

这些九宫格的设计,就是确保各个方向的车流在恰当的时间里互不干扰,这样的设计其实是瞄准了未来更复杂的城市交通路网,我们不能只看眼下的不适,更要考虑长远来看交通安全提升的需求。

再说取消读秒这事,不少人觉得取消后心理没底,等个红灯得盯着灯看生怕错过时机。这确实是个问题,但从交通管理的角度看,取消读秒其实是为了安全考虑。有不少司机就是因为红绿灯读秒机制,会利用其中的漏洞抢黄灯,往往这时容易发生冲闯红灯或紧急刹车的情况,取消读秒就可以避免司机抢行的心理,让他们更加谨慎驾驶。

这在短期内可能让一些人觉得不适,但长远来说是为了整体交通的更安全流畅,慢就是快,临门一脚远不如平稳通过来的安全舒适,每一项改变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初期有些问题不可避免,但终究是为了大众的出行安全。

现代社会的复杂交通情况需要这些技术的介入,智能红绿灯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每个路段的具体情况调整信号灯的时间和模式,实时优化路口的通行效率,通过大数据的监测给不同方向的车流更合理的时间分配。

如果没有智能系统的介入,单纯依靠以往经验和固定时间分配的方式难免带来效率低下的问题。

毕竟现代社会车流变化多端,固定信号系统无力应对瞬息万变的路况,这也说明了新版红绿灯的推出是应对复杂交通状况的必然产物。

问题的关键点还在新技术的推进速度与公众接受度能否匹配上,但我们还是要与时俱进,复杂的交通信号系统是顺应了现代社会出行的需求,不改动才是固步自封。

即便短期内令许多驾驶员感到不适,但随着系统的改进和人们逐步适应,这套系统未来一定会展现出比传统信号灯更强的管理效率和安全性。

所以我们要用积极的心态看待这个问题,交通信号系统变得复杂绝对不是为了故意“为难”驾驶员,正是由于现代交通环境越来越复杂,信号灯也必须随之进化。

以往我们熟记的“红灯停,绿灯行”也许不再足以应对眼下复杂的交叉路口和密集的车流,这种表面的“复杂化”正是为了保证所有交通参与者的安全和城市的交通流转高效性。

改革过程中总会遇到各样的问题,但确实不能只看眼前的不便,必须将视角放的更高一些,综合考虑我国我国车辆增加与城市道路拥堵加剧的现实,只有这样才能理解政策制定的苦心和用意。

结尾

城市与交通信号技术的同步进化必然是走向合理化的高效路线,今后的驾驶员们面对复杂信号规则需要一个适应期,但从安全和交通整体畅通的出发点考虑,设立一套适应现代交通环境机制是相当必要的。

等到全国每个路口都慢慢更新成新版红绿灯之后,我们的交通运转效率一定会提升,事故也将大大减少,到那时,人们一定会意识到,新版红绿灯的方向是值得肯定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Hi科普啦闪电哥

Hi科普啦闪电哥

Hi科普啦,每天科普一点,收获更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