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只拉1次,宝宝“菊花”顶不住了
“我们家宝宝上周只大便了一次,是不是便秘了,这该怎么办呀?”张女士带着3岁的宝宝来到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忧心忡忡地告诉医生,孩子几天才大便一次的情况已经持续将近两个月,之前没有那么严重,但最近发现他特别抗拒去大便,说屁股痛,实在不知道应该怎么帮助他。主任医师董小玥询问后得知,该患儿肉类、奶制品吃得多,但蔬菜、粗粮等吃得太少了,考虑为饮食不当导致的便秘。

视觉中国
董小玥介绍,便秘不仅影响孩子的饮食、睡眠和情绪,长期未干预还可能导致肛裂、痔疮,甚至影响生长发育,但90%以上的儿童便秘是功能性的,通过科学管理完全可以改善。
“需要说明的是,几天不排便并不一定代表是便秘了,特别是有些母乳喂养的宝宝,排便间隔长,但粪便柔软、无痛苦,这很可能是‘攒肚’而并非便秘,无需过度干预。”董小玥说,但如出现下列情况,满足2条及以上,且持续时间1个月以上,就可以诊断便秘:
1、每周排便≤2次;
2、每周至少有1次大便失禁:能自主排便后仍弄脏内裤(粪污);
3、有大量粪潴留史或有与粪潴留有关的腹部不适姿势;
4、排便疼痛或费力;
5、直肠内存在大块粪块;
6、排出的粪便粗大,以至于堵塞厕所。
董小玥介绍,排除病理性因素之外,儿童便秘的常见原因有饮食不当,包括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少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饮水不足、过量摄入牛奶或高蛋白食物;排便习惯差,包括憋便、如厕训练过早或强迫、使用不习惯的厕所;活动量少,久坐、缺乏运动导致肠道蠕动减弱等。“一次排便疼痛让孩子产生心理阴影,也会导致主动憋便形成恶性循环。入园、入学后的环境变化也可能导致孩子不愿在学校排便。”
治疗便秘,要先“清库存”,再“防复发”。
第一步:清除肠道淤积粪便
口服药物:聚乙二醇(PEG)是儿童一线用药,还可选择乳果糖,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
直肠用药:开塞露或甘油栓(短期使用安全,但不可长期依赖)。
第二步:维持治疗防复发
维持用药: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不可自行停药!很多家长误以为“排便正常就停药”,导致复发。
调整饮食:每日饮食中膳食纤维(克)=年龄+5(例如3岁儿童需8克/天)
排便训练:医师指导下进行排便训练,每天餐后半小时坐马桶5-10分钟,利用“胃结肠反射”养成规律排便习惯。
心理支持:用绘本、游戏减少孩子对排便的恐惧;避免因“弄脏裤子”责骂孩子,多鼓励。
饮食均衡:蔬菜、水果、全谷物占每日食物的1/3;保证正常的的水分摄入;适量的每日运动;
家庭记录:记录排便时间、性状(可参考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复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
董小玥提醒家长,儿童便秘是一场“持久战”,通常需要治疗数月至数年,发病年龄距首次就诊时间间隔越长,症状缓解率越低,所以一旦出现便秘情况要及时就医,耐心配合医生,坚持药物、饮食、排便训练的综合管理。
通讯员 王凝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许倩倩
校对 陶善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