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学生上普高!名校录取率……其实,这所学校厉害的,不只这些
普高录取率98%
“一双外六科”录取率61%
……
每次看到厦门市火炬学校的中考数据
很多人都很意外
这是真的吗?
是真的!
但是
火炬学校的含金量
并不只是普高率和名校率
厦门市火炬学校位于湖里区火炬高新科技开发区旁,由厦门本地知名的“校长世家”创办于2001年,是一所小学到初中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在很多人看来,火炬学校之所以是一所值得读的学校,是因为98%的普高录取率,和61%的一(中)、双(十)、外(国语)、六(中)、科(技中学)录取率,以最近两年为例,2023年中考,火炬学校学生平均分是712.8,2024年的平均分是701.27。
从业内看,火炬学校的真正价值在于:一届届优异的中考成绩,并没有让学校自满,这所学校一直在寻求着除了分数之外,能够有利于学生今后发展的核心素养和硬实力。

那么
火炬学校好在哪里?
总的来说
它有一系列“组合拳”
↓↓↓
01.如履薄冰的“小步走”课改瞄准孩子学习自驱力
近年来,火炬学校在课堂里进行一场 “静悄悄的课改”,为的是“站在未来办教育”——现在就想到十年甚至更久的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火炬学校的教育者清醒地认识到今天的学校面临的巨大挑战:现在的孩子成长历程丰富且有趣,见多识广,如果一味灌输,老师很难“打动”他们,甚至灌输已经让一些孩子对课堂产生“厌食症”,更让人苦恼的是:在蜜罐中长大的孩子,越来越缺乏学习的动力。
与此同时,在信息化时代,孩子要获得知识是没有思维挑战的,只要动动手指即可,这也会使他们产生困惑:学校的学习有必要吗?是为了什么?
2016年秋季,火炬学校开始探索课改,就是为了应对学校面临的这些挑战,而且,“擒贼先擒王”,从课堂开始改革——课堂占据着孩子读书80%的时间、精力,孩子成才与否与课堂质量息息相关,但是,课堂也是最难攻克的堡垒。

在经历两年的充分研讨、实践之后,2018年,火炬学校进行以“学习共同体”为主要特征的“静悄悄的课改”。
为什么是“静悄悄”?火炬学校认为,学校里的任何改革,都必须是如履薄冰“小步走”——对于学校来说,或许就是一次改革,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可能影响的是他的一生。而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课堂,不改不行了。
为了改变课堂,火炬学校做了充足的准备,除了外出考察,全校教师大量阅读相关著作、文献,论证学习共同体的科学性、可行性外,2019年,火炬学校还花费几十万元,把22名校级高管和骨干老师送到 “学习共同体”的鼻祖——日本教育学会前会长佐藤学身边,深入到他所实验的学校去参观、听课和研讨。
2021年秋季学期,火炬学校正式启动全校性、全学科的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改革实验,聘请来自台湾著名的“学习共同体”研究专家林文生校长驻点火炬学校。
看出不同了吧?大多数学校的课改,专家只在台上开讲座,但是,火炬学校不仅把专家留下来,还让他走到一线课堂,引领和陪伴教师开展学习共同体实践研究。
课改实验改变了什么?
火炬学校的这场课堂改革实验,从备课就开始不一样了——过去老师们备课,想的是:这节课如何教,但是,现在火炬学校的老师要从“如何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如何学”的角度来备课。
从一个小板凳来介绍学校课堂的改变:火炬学校的老师要带一张小板凳去听课,坐在学生旁边——小板凳的高度使得老师和学生的视线处于同一平面,可以观察每一位学生是怎么学的,学习是否真实发生,思维是否得到激发,情感是否得到感染,怎么倾听、记录、辨析、发言、评价、互学,处在一种什么样的学习状态。

小板凳背后是火炬学校课改的意义:教育者的使命是捕捉每个孩子“学习发生的瞬间”,关注学生学得怎样,是否以让孩子的学习真正发生为中心。
课堂形态也发生改变,每节课,老师要精心设计“基础性问题”,涵盖课内知识点,以及“挑战性问题”,跨学科融合、实践运用,为的是搭建思维脚手架,促进学习效率提升。
火炬学校校长王哲红说,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独立自主,到了初中,父母讲什么,孩子十有八九会跟你唱反调,所以,你不能再用灌输方式管教他们,唯一的方式就是恢复学习主体性,让学生去挑战,这是孩子喜欢的。

因此,在火炬学校的课堂,老师要在上课开始时,用学习单引导小组在5—10分钟内完成基础目标,必须留足10—15分钟挑战学科本质问题。
王哲红说,我们把提问权、评价权还给学生,让教师从演说家变为学习设计师,用有深度、有挑战的课堂内容,激发学生深度思考,而后再进行讨论、协作、创生,学习的效果才是最好的。
简而言之
火炬学校进行的这场“静悄悄的课改”,归根到底是要努力解决教育难题:如何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从某种角度看,这是在为明天准备人才——技术巨变使未来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所以要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如果课堂被赋予培养思维理解能力、灵活的跨学科应用和现实生活场景的应用能力,孩子慢慢形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力就诞生了。那么,无论知识如何更新迭代, 孩子走出初中校门,带着学习力的本领,依然可以应对各种挑战。

火炬娃在高中的表现,证明了这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后劲”:2024年,黄荷考上北京大学,魏靖博、纪铭诚获得第3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 黄子宸荣获2024年第38届中国信息学奥赛一等奖等等,他们初中都来自火炬学校。

与此同时,火炬学校的这场课堂改革实验,还有一个使命:努力不让任何学生掉队。
这从火炬学校每年中考的平均分也可见一斑。火炬学校副校长黄群说,我们一直信奉这个观点:所有的学生都好,才是真的好。
他说,火炬学校的课改是关系到教育的愿景——不让任何学生掉队、被忽视,努力为义务教育的每位学生打好终身的基础。
02.教师的工资和工作质量挂钩
除了课堂,火炬学校还抓住教学质量提升的另一个关键点:教师。这所学校坚持的一个原则是:老师成功,学生不一定成功,但是,如果学生成功,老师也一定成功。
学校从管理角度寻找教学效益,譬如说,管理力量进课堂——火炬学校每位校级领导每周都要听六到十节课,这里的前提是,这些校领导都是一线老师“出身”的行家里手;其次,学校各学科都聘请退休教研员或名师深入课堂“锤炼”教师,两股力量叠加,催生好老师。

在火炬学校,教师的工资和职称是不挂钩的,而是和工作量、工作质量有关。王哲红说,“英雄不问出处”,火炬学校的好老师的标准是:老师眼里要有学生,心里要有学生——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全身心地投入学生身上,简称“四心”。

当然,重奖之下才有勇夫,学校设立学习共同体专项奖励和“四心”奖,每月、每学期、每学年兑现奖励,让激励成为风向标、“涌动机”。王哲红说,“区市监测第一名,但是学生负担重,学生不喜欢的老师,是得不到奖励的。”
03.培养孩子一生都需要的责任和习惯
前几天,火炬学校小六兰爸爸在社交媒体“凡尔赛”自己孩子:“洗碗、摆碗筷、拖地、整理房间、自己坐地铁回家,都是到火炬学的,我自己都教不好。”
这应该也是火炬学校的含金量所在:教会孩子责任和习惯,为孩子的人生扣好第一个扣子。
二十多年来,火炬学校一直在强调学生的责任和习惯培养。学校认为,以现在知识更新速度,或许还没有毕业,知识已经过时了,因此,学校要教给人工智能不可替代的、学生可以带走的“一辈子都不会过时”的本领。
在火炬学校教育者看来,责任和习惯是孩子一生都会受用的东西——一个人有了责任心,小到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为自己的终身发展负起责任,大到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负起责任;而一个人养成了良好习惯,长大后,一切思想、行动、言语都受公民道德的规范,事事处处都能自重自律。

但是,看不见的责任心和习惯要怎么培养?
学校的策略也很简单:让孩子在承担责任中培养责任心。学校制定“50项技能”校本课程,共六大类:健康技能、礼仪技能、安全技能、学习技能、艺术技能、家务技能,总目标就是——让火炬的学生既能读好书,又啥事都会做。
学校时常要“生”出任务来培养学生的责任,火炬学校党支部书记胡志铭举例说,从学生入学第一天,火炬学校开始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和训练,例如,“十个不随便”“下课三提醒”,洗澡的“两开两关”节约用水习惯,用餐的“少打一点,多打几次”不浪费粮食习惯等等,此外,每个班级都把所有需要做的事情罗列出来,每位孩子认领一件;每周,有一个班级轮到为全校同学服务,他们要打扫学校公共卫生,提前到食堂为同学打饭打菜……

胡志铭说,长期的坚持,良好习惯似乎成了学生肢体的延伸,在这其中,自然产生责任心,习惯和责任心都跟随学生一辈子,一生受用。
04.把生活做成教育
某种角度看,火炬学校开办以来取得的成绩,寄宿制发挥了作用——不仅让学生周一至周五隔绝手机,减少手机游戏对孩子的影响,还可以节省很多时间。王哲红认为,要理性地看待寄宿,优质的寄宿制学校让孩子变得更加强大——住宿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别人把时间花在来去学校堵塞的交通上,寄宿制学生把这些时间都用了起来。
这从阅读时间就可见一斑——火炬学校住宿生每天至少有两个阅读时间:午后15分钟,睡前20分钟的阅读。不要小看这零碎的十几、二十分钟,每天都这样,学生便有了不一样的知识积累和阅读习惯。

再譬如说,在学校住宿使得学生们保障每天晨练,火炬学校的体育老师因此比别人更多。充分的体育锻炼时间,保证了这所学校学生的中考体育成绩,2024年体育中考技能考试,火炬学校学生平均分是35.15分(满分36分)。不过,火炬学校认为,更重要的是,体育锻炼培养了孩子的意志力,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最后拼的其实都是体力、耐力、意志力。


王哲红说,不少家长一提到寄宿制学校,总有这样的担忧:孩子上寄宿学校,我会不会少了个孩子?
她说,一年365天,细算下来,寄宿在校的时间约为190天,仅比在家的时间多10多天。而且,对于青春期孩子来说,每周五天的分离“产生了美”。
05.这样减负不减质
“双减”后,如何减出质量,成为不少学校最大的难题,王哲红说,“一直以来,火炬学校的分数,不是题海战术的结果,我们用管理制度堵住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路。”
举个例子,火炬学校初中部的晚自习,为了杜绝在晚自习时段各学科作业时间的互相挤占,统一规定各学科完成作业的时长,布置多了,还没完成就会被收起。以初中部为例,晚自习规定各科作业完成时间,时间一到,作业马上收上来。
这种“倒计时”制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倒逼老师设计有效作业、高效作业、分层作业,注重每一道作业题的知识涵盖面和举一反三的功效。

当然,不是说时间一到,作业收上去就完事了,完不成作业的孩子,说明他们知识掌握出现问题,他们可以马上找到老师请教——晚自习语数英当值老师都会守候在教室门口,等待咨询的学生。
不仅是“倒计时”作业完成制度,在火炬学校,还有些雷打不动的规定:
(1)任何学科必须按时下课,不得拖堂,确保学生下课休息;
(2)不得私下挪课、占课、调课,确保所有学科的授课时数;
(3)每天30分钟大课间,全校师生必须走出教室,走出办公室,下到操场运动,尤其要背晒太阳补足阳气;
(4)全校统一征订各学科配套练习,不得以任何借口或通过家委等形式增订教辅;
(5)印刷课后练习卷、周末卷、试卷等,教师先做下水卷(学校认为,教师不下水,减负成空话),再报教务处做量和质的审核;
(6)每周的自习课,老师不得进入课堂,不得布置作业,完全由学生自主支配,为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
(7)住宿生、晚托生严控晚自习时间,七、八年级18:50—21:10,九年级19:00—21:30,这个时间包括书面作业、朗读、背诵和复习、预习、课外阅读等。时间一到铃声响起,统一组织回宿舍。
功夫其实在减负的背后。王哲红说,所有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路都被堵死之后,倒逼教师专业成长——教师把过去花在课后补课、大量批改作业等师生都累死累活的时间,转移到课前教师备课上——研读课标,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益。
她说,这一系列的组合拳打下来,学生蜕变成优秀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为学校真正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火炬学校为什么值得读?
或许是
在这人人都说如何搞好教育的纷繁时代
这所学校坚守教育规律
从学习共同体、责任内驱力、习惯持续力入手
努力让每位孩子带着能力走出校门
走向他们美好未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