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主教盛赞中国 西方为何坐不住了?

叁江品历史 11小时前 阅读数 2470 #历史

2025年4月21日,88岁的罗马教皇方济各安详离世。

这位"骑着自行车上班"的平民教皇,生前做了件让西方大跌眼镜的事——他不仅和中国签了主教任命协议,还公开称赞中国是"拥有大智慧的国家"。

更让人意外的是,梵蒂冈前主教索龙多最近直言:"中国才是天主教精神的最佳践行者。"这话就像往油锅里泼了盆水,西方媒体顿时炸开了锅。

说起方济各,这位老教皇可不简单。他是500年来首位非欧洲出身的教皇,老家在阿根廷的贫民窟边上。

2013年上任时,他拒绝住进豪华的教皇公寓,天天坐公交车上下班,老百姓都爱叫他"平民教皇"。

罗马教皇方济各

这位老人在任期间干了件大事——2018年和中国签署《中梵主教任命协议》。

要知道,过去几十年梵蒂冈和中国因为主教任命问题一直僵着。

方济各说了句实在话:"与其站在门外批评,不如进屋坐下来谈。"

协议签完第二年,中国就有两位主教获得梵蒂冈承认,这事儿放在十年前想都不敢想。

梵蒂冈前主教索龙多说的话更有意思。这位教皇的老乡、前社会科学院院长去年访问中国后,竟然公开表示:"中国在扶贫、禁毒、环保这些事上,比很多天主教国家做得更到位。"

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2020年中国完成脱贫攻坚战,1亿人摘了贫困帽,相当于把整个德国的人口从贫困线里拉出来。

再说禁毒,咱们云南边境的缉毒警每年缴获的毒品能堆成山,现在国内吸毒人员比十年前少了三成。这些实打实的成绩单,连联合国都竖大拇指。

可能有人要问:天主教的社会教义和中国做法怎么就扯上关系了?

咱们掰开揉碎了说,天主教社会教义讲究七件事:尊重人的尊严、追求共同利益、团结互助、经济公平、保护环境、维护和平、政府要为民服务。

看咱们国家的做法——脱贫攻坚保障了人的尊严,全民医保体现了团结互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应环保理念。

特别是"共同富裕"这个目标,和天主教强调的"经济正义"简直不谋而合。

难怪索龙多主教说,中国在用东方智慧践行着西方的宗教理念。

西方为何急得跳脚?

索龙多的话传到西方,就像捅了马蜂窝。有媒体骂他"背叛信仰",还有人说这是"中国渗透梵蒂冈"。

但仔细想想,这些国家自己做得怎么样?美国贫富差距创40年新高,欧洲毒品问题愈演愈烈,巴黎气候协定说退就退。

有个数据挺有意思:中国每年投入扶贫的资金,相当于捷克整个国家的GDP。

而某些发达国家,光军费开支就是扶贫经费的几十倍。这么一对比,到底谁在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做事?

方济各和索龙多的努力,给世界上了生动一课。过去总有人说不同文明没法对话,可中梵这两个意识形态差异巨大的主体,不也找到了合作空间?

2018年协议签署后,中国天主教会既坚持独立自主,又保持与普世教会的共融,这种"中国智慧"正在被越来越多国家关注。

最让人感慨的是,中国不是天主教国家,但在实践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反而走到了前面。这就像咱们中国人常说的"英雄不问出处",做好事不分东西方,关键看行动。

老教皇留下的思考题

方济各生前最爱说:"我们要做搭建桥梁的人,而不是筑墙的人。"如今老人走了,但他推动的中梵对话仍在继续。

现在全世界都面临疫情、战乱、气候危机,与其互相指责,不如像中梵这样坐下来找共同点。

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证明,脚踏实地办实事比空喊口号管用。

就像咱们建高铁,不是天天争论该用德国技术还是日本标准,而是先修起来再说。这种务实精神,或许正是老教皇最欣赏的"东方智慧"。

写到最后,看着西方某些人急赤白脸的样子,倒想起《论语》里的话:"君子和而不同。"

中梵之间的故事告诉我们,不同信仰、不同制度的国家完全可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方济各和索龙多这些"搭桥人",正在为世界打开新的可能。

下次再有人说中国这不好那不好,咱们可以把脱贫攻坚的成绩单拍在桌上,把缉毒警的勋章摆出来,把青山绿水的照片亮出来。

毕竟,行动才是最好的语言,事实才是最硬的道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叁江品历史

叁江品历史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