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还是不涨价?特斯拉最终选择“下架” Model S/X
汽车科技 I 渝码科技
2025 年 4 月 11 日,特斯拉中国官网调整销售政策,暂停 Model S 和 Model X 的“订购新车”选项,仅保留库存现车与二手车销售渠道。
此项政策调整原因在于其既有销量长期低迷,以及贸易政策冲击的偶然性;对此,网友调侃,涨价还是不涨价?而特斯拉则最终选择“下架” Model S/X。
销量低迷:Model S 和 X 的市场困境
Model S 和 Model X 作为特斯拉早期树立品牌高端形象的标杆产品,曾是电动汽车市场的“神话”。
然而,其高昂的售价(70万-100万)使得两款车型始终难以突破小众市场。
从 2024 年的数据来看,Model S 和 Model X 在华年销量不足 2000 辆,仅为 Model 3/Y 同期销量的 0.3%-4.6%。
在全球范围内,上述两款车型的销量占比也常年低于 4%-27%。
此外,产品迭代与技术脱节也是 Model S/X 销量低迷的重要原因。
自 2012 年发布以来,Model S 虽经历多次升级,但其核心架构仍基于早期设计,相比之下,Model 3/Y 凭借集成化生产与持续化技术优化,成本更低且更贴合主流市场需求。
关税冲击:贸易政策的“急性病”
如果说销量低迷是Model S/X 停售的“慢性病”,那么中美贸易摩擦则是“急性病”。
2025 年 4 月 9 日,中国对美进口商品加征 84% 关税,并于次日上调至 125%。
Model S/X 作为美国加州工厂生产的纯进口车型,关税成本飙升使其终端售价逼近翻倍。
例如,Model S Plaid 版,若按最新关税计算,其售价或突破 150 万元,远超豪华燃油车竞品(保时捷Taycan)的定价区间。
由此可见,特斯拉面临的两难选择显而易见:继续销售高价车型可能引发市场抵触,而降价则需要特斯拉自行消化关税成本。
而最新财报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净利润同比下滑21%,毛利率降至 15.3%,已无让利空间。
战略调整:聚焦核心产品与市场
业内人士指出,特斯拉停售 Model S/X ,表面是关税压力下做出的决策,实际是市场规律与战略聚焦的结果。
上海超级工厂作为特斯拉全球产能核心,2025 年一季度贡献了 51.3% 的全球销量,其中Model 3/Y 国产化率超 90%,成本优势明显。
相比之下,Model S/X 的进口模式存在成本高的问题,还面临供应链波动风险,如美国工厂产能不足、物流周期长等问题。
因而,特斯拉将主要资源集中于 Model 3/Y ,有助于巩固市场份额,并能避免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
此外,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进入“贴身肉搏”阶段,意味着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面临着激烈的本土竞争。
比亚迪、蔚来、理想等品牌在 30万-50万区间密集布局,而小米、华为则凭借小米 SU7、问界 M9 两款现象级产品,分别攻陷20万-30万、45万-60万汽车市场。
因此,特斯拉若继续为小众车型投入资源,可能分散其应对本土竞争的精力。
总而言之,特斯拉的此项决策,提醒了整个汽车行业:在全球化退潮与贸易壁垒高筑的背景下,本土化生产能力已从“竞争优势”升级为“生存门槛”。
而对于特斯拉而言,守住 Model 3/Y 的基本盘,或许比追求高端形象更为紧迫。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