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豆角种植技巧分享,从选种到收获,掌握5个关键点实现高产

三农纪实 2天前 阅读数 0 #推荐

豆角,这种常见的农作物,在过去曾让种植者经历诸多波折。

去年三伏天,地头那一幕至今仍被村里人当作笑话。当时40℃的高温炙烤着豆角架,架子像是被烤得冒烟了一般。当人们掀开那枯黄的叶子,看到的全是发黑的藤蔓,豆荚更是被白虫子啃得千疮百孔,就像被虫子用筛子筛过一样。隔壁王叔叼着烟杆直摇头,直咂嘴说道:“种了十多年地,还头一回见着能把豆角种到绝收的!”这样的失败场景,无疑是每一个种植者心中的痛。

然而,现在的情况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家的豆角架摇身一变,成了全镇的示范田。市农科站的专家们都带着仪器前来测产。这其中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其实,这是我这几年摸索出来的一套种植豆角的有效方法,今天就把这能让你少走五年弯路的五个救命招分享给大家。

先来说说选种防骗这件事。很多种植者在选种的时候都容易犯错,就拿我来说,之前我在某个平台买到了一种号称“抗病王”的种子。那包装上还印着三个金奖章,在灯光下看着特别耀眼,仿佛这种子就是无敌的存在。可谁知道呢,种出来的豆角苗刚出土就发黄。后来农资店的老周拿手一搓,才发现这是染色玉米粒,根本就不是什么好种子。所以,现在我选种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首先,要仔细看包装袋侧边的小蓝标,一定要有国标GB/T16715.3才是可靠的。然后,用45℃的温盐水来泡种,就是100毫升水加半勺盐的比例,这样能筛选出比较优质的种子。最后,用湿毛巾把种子包起来放在路由器上催芽,这是很关键的一步,只有等种子在两天后露白了,才算是可以播种的种子。

再谈谈整地的禁忌。前年我表弟就是因为在一个小细节上出了错,他用了生鸡粪当底肥,结果呢,苗子全都烂根了。农大的教授到现场查看,扒开土一看,原来是发酵的温度不够,氨气把根都给烧熟了。所以现在我的定植沟都会铺三样宝物。一是两把草木灰,这草木灰可不仅能够防虫,还能给土壤补充钾元素呢。二是半碗碎鸡蛋壳,这小小的鸡蛋壳能够给豆角补钙,防止豆荚裂开。三是三锹腐熟的羊粪,这羊粪可是提前两个月堆好的,经过了充分的腐熟过程。

搭架也是种植豆角中很关键的一环。以前我都是用铁丝搭人字架,到了夏天的时候,那藤蔓被铁丝架限制住,太阳一晒就烫得直冒烟,豆角的生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现在我使用的是用六根竹竿扎成的“六合架”。这个架子可是有讲究的,市农机站都来测过,用这个架子的豆角采光面积是传统人字架的三倍。这里面还有几个关键技巧。主蔓长到胸口高的时候就要打顶了,这样能让豆角的营养更多地分配到侧枝上。要留下8 - 12根侧枝,这些侧枝就像伞骨一样展开,每一根侧枝只留3串花,这样就能保证豆角的生长更加合理,结出的豆角也会更多更好。

浇水施肥也是大有学问的。苗期的时候,一定要等到土不干不浇,这样做是为了让豆角的根往深处扎,就像锻炼人的耐力一样,根扎得深了,以后豆角就不容易倒伏,也能更好地吸收土壤深处的养分。开花之前呢,要让它“渴”上十天,这么做的目的是让花骨朵积累更多的养分,到时候开花就会更多。到了结荚期,就要早晚浇小水,就像给豆角做精准的输液一样,不多不少刚刚好。而且我还自制了一种催荚肥,用1斤煮黄豆、3个香蕉皮和2两鱼内脏,密封发酵7天后,离根20公分挖个环沟,把发酵好的溶液兑水浇进去,浇完之后再在上面盖一层草木灰,这样能让豆角长得更快更多。我自己做过对比,在2023年的种植记录里,传统种植的豆角亩产只有2200斤,而且烂荚率达到了38%,而采用我现在的这些方法,亩产达到了5980斤,商品率更是达到了91%。

在虫害防治方面也有不少妙招。去年我使用黄板粘虫,结果却适得其反,蜜蜂被黄板误伤了不少,这对豆角的授粉等方面造成了不好的影响。现在我在田埂种上两排薄荷,薄荷散发出来的气味能够让虫子远远绕道走。要是有突发的虫害情况,我还有应急方案,将10个红辣椒和2头大蒜榨汁,然后兑上洗衣粉水喷在叶背,就能够起到防治虫害的作用。而且我每天上午十点都会去巡查叶背面,这样能够及时发现虫害并处理。

不过,在种植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来自外界的质疑。昨天镇上的技术员说我用竹竿搭架是瞎折腾,非让我换钢管架。但是我觉得我的“六合架”有自己的优势。我这“六合架”三年都没倒过,他推广的钢架去年在大风天还压塌了七亩地呢。

我还有一些应对特殊天气的办法。像连阴雨的时候,我会用PVC管撑透明膜,并且留下30公分的通风口,这样既能保证雨水不会把豆角地淹了,又能保证通风。高温天的时候,我会在垄沟铺上反光膜,这样能够降温5℃,这对豆角在高温下的生长很有帮助。如果遇到急茬口的情况,我会喷红糖水加上酵母,三天就能让豆角出新蔓。

在种植豆角这条路上,我这五年就像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踩过无数的坑,也试出了不少真正有用的方法。我把这些都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了。咱庄稼人就是要互相帮衬着往前走。各位种植的朋友们,如果您觉得这些方法管用,麻烦点个红心。要是您有什么独特的种植绝技,也请在评论区分享出来,咱们一起探讨,一起进步。大家想想,现在农业发展这么快,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我们传统的种植经验是不是也应该与时俱进呢?这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三农纪实

三农纪实

欢迎关注我,分享农村新鲜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