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2025综艺下沉之王非它莫属
2025年综艺市场第一爆款,来自一群“大龄繁花”。
由爱奇艺出品、打火机工作室制作的跨龄旅行生活体验真人秀,召集了蔡明、陈岚(向太)、李小冉、刘晓庆、倪萍、张蔷、时代少年团-贺峻霖、牛在在八位艺人担任繁花团成员,开启了一场“追时间”的旅行。这群年纪加起来超过400岁的姐姐,成了最近舆论场上的话题担当,甚至有观众打趣“能不能直接把母带放出来,太喜欢看姐姐们了”。
很少有一档节目能够在码盘子时期就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与热议,而且节目开播后这种高关注度始终没有降温,反而越燃越高,而且冲破了所谓长视频平台的主流用户群体,辐射到了下沉市场以及银发群体。
跨龄旅行真人秀在市场上并不罕见,《一路繁花》也不是第一个想到把国民女艺人们召集起来的节目,但它确实做到了此前许多综艺没能做到的事情——不仅吸引到了年轻人的关注,且辐射到了下沉城市的中老观众群体。
这无疑打破了我们对于“综艺只有年轻人在看”的固有印象,特别是在长视频增长见顶的当下,《一路繁花》能够做到全年龄覆盖,有效抓住新用户,无疑具备更深远的行业价值与探讨意义。
全家都爱繁花团
“建国以来最有种的女人们,都被这档节目请来了。”
《一路繁花》的国民热度,源于这些极具时代印记的“大女主”:刘晓庆是开创顶流概念的初代巨星,倪萍以主持功力与犀利观点贯穿几代人记忆,蔡明从春晚喜剧女王跨界二次元化身“菜菜子”,张蔷用迪斯科金曲镌刻一代青春,李小冉则以冻龄形象成为荧屏焦点。她们以独立、突破的女性姿态,串联起跨越半个世纪的流行文化图景,既承载国民情怀,又与当代女性追求自我价值的思潮深度共鸣。多元背景与强个人特质的碰撞,让这场“繁花”绽放更添期待。
而影视观察家进一步拆解阵容发现,《一路繁花》的嘉宾盘子其实码得很巧妙,它既有年轻人喜欢的青年偶像,比如贺峻霖;也有长辈们熟悉的倪萍、刘晓庆、蔡明,天然对全年龄段观众有吸引力。
这也是为什么《一路繁花》从官宣阵容到开播,全网的期待值一直被拉得很高的原因——每个年龄段的观众都有自己想看的那位偶像。
当然嘉宾盘子码得好只是把观众吸引进来的“招牌”,如何留住观众还是要靠内容本身或者说是嘉宾的个人魅力,而《一路繁花》一直保持着高讨论度,就来自姐姐们那挡不住的魅力。
试问谁看了《一路繁花》不会喜欢刘晓庆呢?她有着蓬勃的生命力、不内耗的性格、也有一颗被伤害过无数次却还愿意相信他人的心。观众昵称刘晓庆为“庆奶”,羡慕她的高能量,也佩服她的勇气。
节目中有一幕给人印象很深,刘晓庆因为要处理五个官司导致拖延了整个团队的出发时间,面对其他嘉宾的小小不满,她没有辩驳,只是痛快地表示“对不起,我以后不会再这样了,错了就是错了”,无需鸡汤金句,这就是大女主的人生态度。
向来以毒舌犀利示人的蔡明和倪萍,则让我们看到了姐姐温柔的、强共情的一面。在泸沽湖,她们见到了卖土豆的摩梭族妇女并与之攀谈,姐姐们心疼摩梭族妇女生活的不容易,却没有去指摘她们“应该怎么样生活”,也没有把他人的辛苦当做展示自己幸福的舞台。她们只是动容于摩梭族人的自立自强,想尽己所能地去帮助她们。
包括向太、张蔷、李小冉等姐姐,各有各的闪光点,各有各的令观众动容之处。
其次,综艺节目的看点在于“出其不意”,而代际关系是总容易产生这种意外性的。
开播前有人打趣这是“贺峻霖牛在在历险记”,实际上随着彼此了解两位弟弟和姐姐们之间不再是前后辈的关系,而是有了更牢固的感情联结,他们会和姐姐开玩笑,也会拿姐姐们调侃,比如牛在在模仿刘晓庆“不会有虫子吧”、贺峻霖调侃李小冉“小姨你蓝牙是不是连成了wifi?”等等。
这种关系的“逆转”超出了观众的预判,也带来了新的看点。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一路繁花》中姐姐们的生活,与普通人的相似度很高,观众更有代入感。
很多时候旅综让人觉得不接地气不是因为嘉宾态度高高在上,而是他们的日常离普通人太远。《一路繁花》却不是这样。
刘晓庆能吃能喝,尤其爱吃鱼,吃鱼能吃一整条,这就让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身边某个食欲也很好的豁达爽朗的朋友,早睡早起的蔡明和倪萍,在餐厅里一边吃早餐一边闲聊的模样,又让观众看到自己与长辈一起出行的既视感;包括蔡明的毒舌、倪萍的冷幽默,她们身上总有某个点让你想起某位熟悉的ta,这种与普通人高度贴合的生活日常,也成为观众喜欢《一路繁花》的原因——足够接地气,足够生活化。
高国民度力的嘉宾、足够真实的、反映大众日常的节目内容,使得《一路繁花》完成了对全年龄段观众的“通杀”。
另外,《一路繁花》也通过嘉宾及内容抓手解决了银发一族与年轻群体不能兼顾的问题。
银发一族与年轻群体之间存在信息差,年轻人能看懂的银发一族不了解,银发一族喜欢的年轻人又没经历过,没有代入感。但这群姐姐却不一样,如前文所说,她们的高国民度及传奇经历决定了年轻人对她们有好奇心,所以她们随口讲讲圈中往事都让年轻人觉得很有趣很新鲜,而对于银发一族来说,姐姐们所说的人和事正是他们年轻时所关注或见证过的,做到了年轻人与银发一族都能从中get到信息增量和乐趣。
做全年龄观众的榜样
观众喜欢一档节目,愿意实时追更新并讨论,一定是因为节目除了内容本身之外,还传递出了某种更深刻的内核,给予观众启发与力量。《一路繁花》的“繁花精神”,无疑是全年龄观众的力量源泉。
年轻人需要“繁花精神”的鼓舞,快节奏的生活与残酷的职场竞争,让大家对“变老”这件事变得恐惧,而姐姐们则是破除洗脑包的一剂良药。
在网络上这样的留言比比皆是“七十多的庆奶比20多岁的我有生命力多了,变老好像没有那么可怕”,从第一期刘晓庆就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年龄只是个数字,心态年轻就是永远年轻”。
她在高原地区一路小跑着找餐厅,丝毫没有高反的迹象;她和年轻人一起爬玉龙雪山,全程脚步不停,甚至不用吸氧;她和牛在在比赛游泳,一口气能游十个来回,把其他人看得目瞪口呆。
还有蔡明,她是繁花团中唯一一个把所有项目都体验了一遍的姐姐。虽然她恐高,会有高原反应,但姐姐一直秉承着“不要因为年龄给自己设限,总得试试”的想法,在旅行中收获了不一样的体验。这对于做事思前想后的年轻观众而言,无疑也是一种鼓励。
银发一族同样需要“繁花精神”为自己打气,他们其实也害怕变老,怕自己跟不上时代,怕自己被年轻人抛弃,和他们年纪相仿的姐姐们,无疑是一面镜子,给予他们勇气。
这一点从《一路繁花》在下沉市场有极强的影响力就能得到作证。很多时候银发一族对新事物不是没有好奇心了,而是怕“我不行”,这种害怕很难靠他人的几句劝解得到缓解,但来自年纪相仿的人的现身说法却是最好的鼓励。
在印尼站,姐姐们体验了越野摩托、高空秋千,还去爬了布罗莫火山;在东北站,姐姐们则体验了被视为年轻人才会感兴趣的脱口秀、密室逃脱等线下娱乐项目,而且她们也都表示很感兴趣,有机会还想再尝试。她们在身体力行地告诉自己的同龄人们“新事物并不可怕,只要你敢去尝试”。
如果站在代际沟通的角度会发现《一路繁花》还有更深远的意义:年轻人与长辈们之间彼此更了解,也打破了社会对于银发一族的某些刻板印象。
当然“繁花精神”不止是指心态上的年轻与始终保持好奇心,也包括对于生活特别是困境的态度。
刘晓庆、向太、倪萍、张蔷等姐姐都经历过人生的至暗时刻,但她们以各自的方式走出了低谷,活出了另一番精彩。在短视频平台上,我们发现了很多观众的有感而发,比如:
“我今年40岁了,在家做了17年全职主妇,现在想出去工作了,加油”“四十岁没工作,看到晓庆老师,我觉得我还可以,一切都来得及”“不是让大家每天焦躁地看嘉宾吵架,而是教会看节目的人如何好好面对社会和生活,这是一档有深度的节目”等等。
这说明“繁花精神”确实地给观众带来了某种疗愈与力量。
“繁花精神”也体现很多具体的小事中,比如牛在在找蔡明诉说自己觉得“我不配”的问题,原本困扰他许久的问题被蔡明几句话就轻松化解。其实被开导走出死胡同的岂止牛在在,也包括屏幕前的你和我。
从一路繁花到一条花路
如果跳出内容视角从商业化的角度来看《一路繁花》会发现,它对实际消费行为是有切实促进的、且在文旅结合方面也确实为市场提供了新思路与新玩法。
当下“银发经济”已经成了各行各业讨论研究的热词,如何抓住银发一族更是许多行业的发力重点。而旅行真人秀,天然在商业化方面有更多优势。
一方面,根据相关机构发布的《2024年中国银龄旅游专题报告》,17.6%的中老年群体每年旅游3次及以上,40.8%的中老年人每年旅游一到两次。换言之银发一族正成为撑起旅行业的主力军。
旅综的看点不止是人物关系,也带有“旅行路书参考”的性质,针对银发一族的旅综在过去属于空白,《一路繁花》的出现补上了这块缺口,繁花团相当于提前为观众们打了个样。
例如节目中姐姐们体验过的旅行线路,银发一族完全可以“照搬”,而且观众也确实可以在美团 App 上获取明星同款路书,搜索“住进繁花”体验昆明、泸沽湖等地的特色住宿和美食。
在社交媒体上我们已经看到了有观众去泸沽湖get繁花团同款,包括庆姐吃得停不下来的石锅鱼,也有不少观众去打卡,想尝尝有多好吃。又比如东北站。提到东北,我们第一反应就是冰天雪地,但其实东北还有丰富的线下娱乐活动,比如极具东北风格的脱口秀。
《一路繁花》对这些已经形成某种固化标签的经典旅游目的地而言,无疑为他们提供了新的向观众展示自己的机会,也带来了新的线下消费的可能。
另一方面,在文旅融合与综艺营销领域,《一路繁花》凭借巧妙内容,将节目流量高效转化为美团等平台的实际消费,显著提升平台活跃度与用户粘性,为行业客户营销转化提供宝贵经验,树立全新标杆。
在社交平台上,许多网友分享了因节目而产生的美团消费经历。有网友表示:“看《一路繁花》里姐姐们在泸沽湖吃石锅鱼,馋得不行,直接上美团搜了同款店铺团购,没想到真的找到了,味道和节目里看着一样好!”还有网友提到:“正好有去丽江的计划,跟着节目用美团订了姐姐们同款民宿,没想到真的比其他渠道便宜,还特别省心,四舍五入也算是和繁花团一起住过了。”
这些网友的反馈表明,节目不仅让观众产生消费欲望,还借助客户“美团”平台实现了消费转化。《一路繁花》精准地将节目内容与平台消费紧密相连,观众能迅速通过美团搜索、下单,获取明星同款体验。这一模式打破了传统营销的壁垒,让文旅推广不再只是简单的宣传,而是直接推动了消费行为。对于其他旅综节目和文旅相关行业而言,《一路繁花》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范式,通过与热门消费平台合作,挖掘潜在消费需求,有效提升品牌和产品的市场影响力,促进文旅消费市场的繁荣发展。
结语
去年优爱腾芒等长视频平台,不约而同地提到未来的增量关键在于“一老一小”,特别是银发一族。但银发一族已经形成了自己固有的审美体系与内容偏好,如何让他们主动关注到长视频内容并且成为长期用户,还是要依靠内容本身。
事实也确实如此,长视频的用户增速来看,年轻用户群体的增长已经见顶,相反过去一直被忽视的银发一族,特别是下沉市场的银发一族才是增长的新关键。
长视频节目如何在保证现有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抓住这批人,《一路繁花》提供了很好的样本,它仍旧采用了已经经过市场验证的经典模式,但启用了有意思有特点的嘉宾,于是既满足了长视频现有用户需求,也抓住了新的中老年用户。
于市场而言,《一路繁花》不止是一次成功的打样,也提供了如何打通全年龄层观众,将影响力扩大到下沉市场的方法论。伴随着沈阳站的开启,《一路繁花》的故事也走到了尾声,期待与姐姐们的下一次见面,也期待着这朵“繁花”能激发市场开出更多“繁花”。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