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兵行险招,乌军再次攻入俄本土

罗马讯息 3天前 阅读数 64 #社会

中新网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证实乌军在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地区展开军事行动,这是继库尔斯克攻势后乌方再次突破俄边境防线。此次行动正值美俄利雅得会谈破裂、特朗普政府对俄政策转向的敏感节点,引发国际社会对俄乌冲突升级的担忧。

根据俄罗斯国防部监测数据,自3月中旬以来,乌军在别尔哥罗德方向累计发起17次营级规模进攻,投入兵力约5000人、装甲车辆300余辆,成功控制杰米多夫卡等3个居民点,形成纵深5公里的前沿阵地。乌方宣称此举是为"保护苏梅和哈尔科夫地区安全",但军事分析人士指出,这一行动与俄在库尔斯克地区的反攻形成战略对冲。

装甲车资料图

俄军事专家科特诺克在《沙皇堡》撰文指出,乌军在别尔哥罗德构筑的防御体系包含密集战壕、反坦克雷场和无人机指挥中心,其战术模式与2024年库尔斯克战役初期如出一辙。不过俄军此次反应速度显著提升,3月20日对集结中的乌装甲纵队实施云爆弹打击,单日造成乌方50人伤亡。这种"刺猬战术"虽能迟滞俄军推进,但难以改变战场主动权归属。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行动背后存在北约军事力量介入迹象。俄罗斯媒体披露,被围困在库尔斯克的20余名北约军官可能涉及化学武器试验,乌军突袭别尔哥罗德或为灭口行动。俄联邦委员会国防与安全委员会副主席奇若夫证实,俄在战场缴获的北约制式装备中检测出沙林毒气残留,这一发现可能引发重大外交风波。

面对乌方军事冒险,特朗普政府采取"极限施压+利益交换"的双重策略。4月7日,特朗普在白宫记者会上罕见指责俄"疯狂轰炸乌克兰",并威胁对俄石油出口加征二级关税。这一表态与其3月24日在利雅得会谈中主张的"能源设施停火"形成鲜明对比,暴露出美俄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深层矛盾。

特朗普资料图

美国对俄政策的转向源于多重考量。一方面,特朗普政府提出的1万亿美元国防预算案需国会批准,渲染"俄罗斯威胁"可争取军工复合体支持。另一方面,欧盟"重新武装欧洲"计划的推进削弱了美国对欧洲防务的主导权,特朗普试图通过强化对俄制裁巩固北约内部团结。数据显示,美国国防预算中约40%流向洛克希德·马丁等军工巨头,而欧盟8000亿欧元防务计划可能分流30%的欧洲军购订单。

在对乌关系上,特朗普政府的耐心已接近极限。3月2日泽连斯基访美期间爆发的"矿产协议"风波尚未平息,乌方4月3日再次拒绝美俄提出的停火方案。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透露,白宫正考虑对乌实施"最后通牒",若泽连斯基不接受俄方和平条件,美国将停止提供卫星情报和精确制导武器。这种"以援促谈"策略在北约内部引发分歧,英国首相斯塔默已联合法国提出替代停火方案。

俄乌局势的恶化对全球能源市场产生冲击。俄罗斯财政部数据显示,其2025年军费占GDP比重已达6.3%,若冲突持续可能突破8%。为维持战争开支,俄加速向亚洲市场出口石油,3月对华原油交付量同比增长22%。这种"向东转"战略使欧盟对俄能源依赖度从40%降至18%,但推高了国际油价至每桶85美元。

特朗普资料图

美国对俄制裁的加码则加剧了全球贸易体系动荡。特朗普政府拟对俄石油征收的二级关税,可能导致全球原油供应链每天减少200万桶。国际能源署警告,此举将使印度、土耳其等第三国陷入能源危机,进而引发粮食价格波动。这种"伤人一千自损八百"的制裁策略,暴露出美国在战略目标与现实利益间的失衡。

在欧洲大陆,"重新武装欧洲"计划遭遇现实阻力。尽管欧盟批准1500亿欧元防务贷款,但法国、意大利等国要求资金优先用于采购欧盟内部装备,而德国主张向非欧盟国家开放。这种内部分歧使计划实际执行效果大打折扣,欧洲军工企业产能利用率仍不足60%。面对美俄博弈的加剧,欧洲正陷入"战略自主"与"安全依赖"的两难境地。

当前俄乌冲突已进入"消耗战"新阶段,双方在别尔哥罗德的争夺本质上是战略耐力的较量。泽连斯基的军事冒险虽能短期提振士气,但难以扭转兵力枯竭的现实;特朗普的"极限施压"策略虽能制造谈判筹码,却可能使美国陷入更深的战略泥潭。这场持续三年的冲突,正以其独特方式重塑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格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罗马讯息

罗马讯息

新闻阅览、生活服务、休闲娱乐,尽在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