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聪不聪明,看手就知道,聪明的大脑会在手上显“信号”

布谷妈妈 3天前 阅读数 128 #育儿

我们去观察身边的孩子,就会发现,有的孩子,一看就是“机灵劲儿”十足:

拿筷子比别的孩子早、会系鞋带、喜欢自己动手搭东西……

很多人说,这种孩子,是典型的聪明。

其实,“心灵手巧”这话,讲得一点没错。

孩子聪不聪明,看手就知道,聪明的大脑会在手上显“信号”。

一:聪明孩子的“手”,有啥不一样?

我们小时候常听大人说,“这孩子将来有出息,看他那手多灵。”

这话听着像是夸张,但其实一点也不假。

科学研究也表明,手越灵,大脑越活。

以下这几种“信号”,说明孩子的大脑,很聪明:

①手指灵活,动手能力强

很多孩子,从小手指就比别人更灵活:两三岁就能拼出小积木,五六岁自己能拧瓶盖、剪纸、穿针引线。

你可能以为,这只是“手巧”,其实不然。

科学研究发现,手指的活动,能直接刺激大脑皮层的发育,尤其是掌管注意力、思维能力、计划能力的前额叶。

一个在家常常搭积木、做手工、剪贴画的孩子,不光小肌肉发育得好,他在动手的同时也在动脑。

这种“边动手、边动脑”的孩子,往往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做事有条理,理解力也更强。

他们在做中学,在学中思,是学习的好苗子。

②喜欢“鼓捣”,爱动手探索

你家孩子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表现:喜欢拆玩具、翻抽屉、摸螺丝刀……

不少大人觉得“这孩子太淘气”,但其实,这是聪明孩子的一种典型表现。

心理学家说,爱动手的孩子,探索欲更强,主动学习能力更高。

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总想着“这是什么”“我来试试”。

我一位朋友的孩子,从小就爱拆钟表,拆完还想办法装回去。

刚开始,大人怕他弄坏,后来发现,他手越拆越灵、脑子越拆越快。现在家里什么东西坏了,都让他“过目”一遍。

你以为孩子时在瞎捣鼓,其实,人家是在动脑子。

③精细动作好,专注力强

很多人都知道,“专注力重要”,但不一定知道:手部精细动作的能力,和专注力、记忆力、语言能力都有关系。

为什么孩子多锻炼手,对学习有帮助?

是因为这些活动,锻炼了孩子“聚精会神做一件事”的能力。

这样的孩子,比起同龄人,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更稳定,完成作业效率也更高。

所以,那些能专注地画一幅画、耐心系好鞋带、把小颗粒积木一颗颗拼好的孩子,其实已经在锻炼脑子里的专注力和记忆力。

④左右手配合协调,大脑发育更全面

有些孩子玩拼图、画画、搭积木的时候,能左右手一起上,配合得特别好。

这种表现,不仅说明孩子动作协调,还意味着他们的大脑两侧——也就是左右脑——发育比较平衡。

左右手协作,需要左右脑高效协同。

这种能力培养得越好,孩子的综合思维能力就越强。

打个比方,左脑像“算盘”,管算计分析;右脑像“画笔”,擅长形象思维。

两边一起用,就是“又会算、又会想”,这样的孩子,在学习上往往能又快又稳。

二:在家练出“聪明手”

看到这儿,相信你会问:“我要怎么帮孩子练手呢?”

其实,真不难。

聪明手,靠日常里的“陪伴+细节”,就能慢慢培养出来。

以下几个方法简单又实用,咱们可以试试:

方法一:剪纸、折纸、串珠子

这些事情,3岁以上的孩子都能做。

别看这些像是“女孩子的活儿”,其实男孩女孩都适合。

拿一张彩纸,教孩子对折、再折,用剪刀剪个小图形。

再让他穿串珠子或纽扣。

开始时,可以我们教一步,他做一步;慢慢地,孩子就能自己动手完成。

这些活动,能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小肌肉群发育和空间想象能力。

而且每剪一次、每串一次,他都得“认真看、仔细做”,专注力在这过程中也被一步步拉长了。

你会发现,越爱剪纸的孩子,写字越稳,画画越细心。

方法二:闭眼系鞋带、用筷子夹豆子

这些活动,4岁以上的孩子,以及小学低年级,都非常适合练。

这虽然是小游戏,但对孩子来说,是大挑战。

我们准备一双带鞋带的鞋,让孩子在闭上眼的情况下系好。

刚开始,他肯定笨手笨脚,但别急,多练几次,他就会慢慢找到方法。

另一个游戏是“筷子夹豆子”:用一双普通筷子夹花生、绿豆、毛豆,看谁夹得快、夹得准。

孩子之间比着玩,特别起劲。

这两项活动,锻炼的是手指的精细控制力、动作敏感度和自主操作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孩子的耐心和信心。

而且我们在旁边一夸“你真厉害!”——孩子那个眼神,是发亮的。

方法三:每天画10分钟画

适合年龄:全年龄通吃,尤其是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孩子。

每天固定一个“安静时间”:放下手机、关掉电视,拿出画本或者字帖,让孩子坐下来,画10分钟画、写10分钟字。

写什么不重要,写得像不像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过程。

画画和写字,是手、眼、大脑同时参与的精细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要构思、规划、控制手指动作,对专注力、思维能力都有提升。

而且,这10分钟像一块“心理减速带”,可以帮孩子从一天的浮躁中慢下来、沉下来。

“教孩子动手,就是教孩子思考。”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

聪明,并不是天生就注定。

只要我们愿意陪孩子动一动手,孩子的大脑,也一定会跟着动起来。

“一双小手,是孩子未来的方向盘。”我们看准了、扶正了,孩子就会开得又快又稳。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布谷妈妈

布谷妈妈

每日一篇科普原创,解决育儿路上百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