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三年付出,姐妹说三道四,轮流照顾方见真章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照顾一个病人,时间久了,耐心也会被消磨殆尽。
更何况是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生活无法自理,记忆力衰退,甚至还会做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那么,当这样的重担落在一个人身上时,她又该如何应对呢?
今天我们就来听听景霞的故事,一个关于亲情、责任和理解的故事。
俗话说,看事容易做事难。
很多事情我们作为旁观者时,总觉得轻而易举,可一旦躬身入局,才发现远非如此。
尤其是在照顾老人这件事上,短时间的陪伴或许轻松,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付出,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景霞的家庭原本和睦美满。
丈夫排行老二,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
公婆含辛茹苦拉扯三个孩子长大,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
婆婆年轻时并不想生那么多孩子,奈何奶奶重男轻女,催促她继续生育,这才有了老二和老三。
景霞与丈夫结婚后,一家人相处融洽,婆婆也帮着带大了他们的儿子。
平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
景霞的公公因病去世,婆婆受此打击,精神状态每况愈下。
起初只是丢三落四,后来发展到出门忘记带钥匙,甚至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
最终,婆婆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年痴呆。
为了照顾婆婆,景霞辞去了工厂的工作,在家附近开了一家理发店,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婆婆。
每天除了要为顾客理发,还要照顾婆婆的饮食起居,帮她穿衣、喂饭、处理大小便,生活变得异常忙碌。
尽管景霞尽心尽力地照顾婆婆,但大姑姐和小姑子每次回来探望,总免不了对她指指点点,认为她照顾得不够周到。
她们觉得景霞应该放弃理发店,全天候照顾婆婆。
可景霞也有自己的难处,家里的经济负担全靠丈夫一人支撑,还有正在上大学的儿子,生活的压力让她喘不过气。
一次,景霞出门买菜,为了防止婆婆走失,她将婆婆反锁在家中。
没想到这一幕正好被前来探望的大姑姐看到。
婆婆对着窗外的大姑姐哭诉,大姑姐误以为景霞虐待老人,不由分说地将她痛骂一顿。
随后,小姑子也闻讯赶来,姐妹俩一起指责景霞,引来周围邻居围观,让景霞百口莫辩。
丈夫回家后,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对两个姐姐的无理取闹感到十分愤怒。
他当场提出,以后由三家轮流照顾母亲,每家照顾三年。
景霞家已经照顾了三年,接下来该大姑姐和小姑子承担责任了。
大姑姐起初并不愿意,认为嫁出去的女儿就像泼出去的水,赡养老人的责任应该由儿子承担。
但丈夫反驳道,父母并没有留下什么丰厚的家产,只有一套农村的房子,凭什么女儿就可以免除赡养义务?
他坚持让姐妹俩也体验一下照顾痴呆老人的辛苦,免得她们再站着说话不腰疼。
迫于无奈,大姑姐只好将婆婆接回家中。
可仅仅过了两天,婆婆就差点烧了房子。
大姑姐这才意识到照顾痴呆老人并非易事。
大姑姐的丈夫也不愿意照顾岳母,夫妻俩为此争吵不断。
最终,大姑姐将婆婆送到了小姑子家。
小姑子认为轮到自己照顾的时间还没到,与大姑姐大吵一架后,打电话给景霞的丈夫,希望他能主持公道,或者同意将婆婆送回景霞家。
但丈夫态度坚决,表示三年之内不会再接手照顾母亲,并要求姐妹俩必须尽到责任,否则他不会客气。
从法律角度来说,子女对父母都有赡养的义务,不应区分男女。
从传统观念来看,儿子继承家产,理应承担主要责任,但女儿也应尽一份孝心。
照顾老人,尤其是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绝非易事。
家人之间更应该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共同承担这份责任,才能让老人安享晚年。
景霞的故事,引发了我们对亲情和责任的思考。
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我们该如何平衡家庭与责任?
又该如何处理好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这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