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归附刘表后荒废数年,因髀肉复生而感叹垂泪
髀肉复生,原义是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光阴虚度而无所作为。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东汉末年,豪杰并起,刘备虽然为皇室宗亲,但他自起兵以来,却是颠沛流离,毫无根基之地。刘备先是投公孙瓒,后因袁绍击败公孙瓒,截断了刘备与公孙瓒的联系,又在曹操攻打徐州牧陶谦时,投入陶谦麾下。
陶谦去世以后,刘备领徐州牧,好不容易有了徐州这个据点,但转瞬便又被吕布偷袭丢失了徐州,后因被吕布击败,刘备出逃与曹操相遇,便又投入曹操麾下,并跟随曹操击败吕布。“建安三年,布复叛为术,遣高顺攻刘备于沛,破之。太祖遣夏侯惇救备,为顺所败。太祖自征布,至其城下,遗布书,为陈祸福。布欲降,陈宫等自以负罪深,沮其计。布遣人求救于术,术自将千余骑出战,败走,还保城,不敢出。术亦不能救。布虽骁猛,然无谋而多猜忌,不能制御其党,但信诸将。诸将各异意自疑,故每战多败。太祖堑围之三月,上下离心,其将侯成、宋宪、魏续缚陈宫,将其众降。布与其麾下登白门楼。兵围急,乃下降。遂生缚布,布曰:‘缚太急,小缓之。’太祖曰:‘缚虎不得不急也。’布请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太祖颔之。布因指备曰:‘是儿最叵信者。’于是缢杀布。布与宫、顺等皆枭首送许,然后葬之。”
刘备
建安四年(199年),车骑将军董承受衣带诏,与刘备及偏将军王子服、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谋诛曹操。“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会见使,未发。事觉,承等皆伏诛。先主据下邳。灵等还,先主乃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而身还小沛。东海昌霸反,郡县多叛曹公为先主,众数万人,遣孙乾与袁绍连和,曹公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衣带诏”事件后,刘备脱离曹操回到徐州,杀死徐州刺史车胄重夺徐州,但旋即便被曹操击败,于是便又转投袁绍。之后,刘备以连结刘表为由,脱离袁绍南下汝南,但又遭到曹操讨伐,于是转而归附荆州刘表。
刘表虽然给予了刘备极高的礼遇,但碍于刘备皇室宗亲的身份,内心还是有所防备,因此将刘备安置在了荆州以北的新野,将其顶在了对抗曹操的最前沿。此后,刘备屯驻新野,广结荆州豪杰,这更加深了刘表的猜忌。“曹公既破绍,自南击先主。先主遣麋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
从建安六年(201年)南下归附刘表开始,刘备屯驻新野数年,虽然招揽了大量英才,诸葛亮更是为其制定了“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的战略构想,然而由于北有曹操虎视眈眈,南有刘表暗中提防,刘备纵使心怀大业,事业也始终难有起色。
刘备
建安十二年(207年),在曹操出兵进攻乌桓之际,刘备向刘表提出了趁机偷袭许昌的建议,但刘表并未采纳,“十二年,曹公北征乌丸,先主说表袭许,表不能用。”待到曹操从柳城回军,刘表这才追悔莫及。“曹公自柳城还,表谓备曰:‘不用君言,故为失此大会。’备曰:‘今天下分裂,日寻干戈,事会之来,岂有终极乎?若能应之于后者,则此未足为恨也。’”两人说到天下大事,都非常激动,于是就滔滔不绝地谈论了起来。
半晌之后,刘备起身如厕,无意间摸到了自己的大腿,发现大腿内侧因常年骑马而消失的肥肉又长了起来。已经四十七岁的刘备,想到时光飞逝,自己眼看就要老了,却依旧壮志未酬,不免伤心落泪。“备住荆州数年,尝与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如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后来“表病笃,讬国于备,顾谓曰:‘我儿不才,而诸将并零落,我死之后,卿便摄荆州。’备曰:‘诸子自贤,君其忧病。’或劝备宜从表言,备曰:‘此人待我厚,今从其言,人必以我为薄,所不忍也。’”而刘备和他这个老祖宗刘邦一样可谓是大器晚成,早年屡经波折,但最后汉中之战大败曹操,随即进位汉中王,曹操薨逝,曹丕篡位后自己也登基称帝,开创三分之势。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