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量子霸权17模拟宇宙(下)

躺柒 4个月前 (01-26) 阅读数 12 #科技

1. 黑洞

1.1. 模拟黑洞可以很快耗尽普通数字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

1.2. 并没有人真正知道当一颗大质量恒星在引力作用下坍缩时会发生什么,因为爱因斯坦定律和量子理论将会失效,对这些的认知将需要新的物理学

1.3. 事件视界

1.3.1. 事实上,这是在2021年通过将地球周围的一系列射电望远镜的光聚集在一起,创造了一个与地球本身大小相当的射电望远镜而拍摄到的

1.3.2. 研究表明,在距离地球约5300万光年的名为M87的星系中心,事件视界是一个被超高温发光气体包围的暗球

1.4. 黑洞可能会坍缩成一个奇点,这是一个密度难以想象的超压缩点

1.4.1. 黑洞在以惊人的速度旋转

1.4.2. 数学表明,如果你从环中掉下来,可能根本不会死,而会进入一个平行宇宙

1.4.3. 旋转的环变成一个虫洞,一个通往黑洞之外另一个宇宙的门户

1.5. 黑洞数学还停留在理论层面,因为其中还存在量子效应

1.5.1. 只有当空间和时间在黑洞中心发生扭曲时,量子计算机可能才能为我们提供爱因斯坦理论和量子理论的模拟

2. 暗物质

2.1. 大多数小学课本都声称宇宙主要由原子组成

2.1.1. 现在大家都知道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2. 宇宙实际上主要是由神秘的、看不见的暗物质和能量组成的

2.2.1. 宇宙的大部分是黑暗的,我们的望远镜无法研究它,我们的感官也不能探测它

2.3. 1884年,开尔文勋爵首次提出暗物质理论

2.3.1. 星系自转所需的质量远大于恒星的实际质量

2.3.2. 大多数恒星实际上是黑暗的,它们并不发光

2.3.3. 像弗里茨·兹维基和薇拉·鲁宾这样的天文学家证实了这一奇怪的观测结果,他们意识到星系和星团旋转得太快了,根据我们的方程,它们应该就飞散开来了

2.3.4. 我们银河系的自转速度比预想的要快10倍

2.3.4.1. 由于天文学家对牛顿引力理论抱有极大的信心,这一结果就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自然而然被忽视了

2.4. 不仅银河系,所有星系都表现出了同样奇怪的现象

2.4.1. 这些星系包含着将它们维系在一起的看不见的暗物质

2.4.2. 这个光环的质量是银河系本身的许多倍

2.4.3. 宇宙的大部分似乎是由这种神秘的暗物质组成的

2.5. 更神秘的是暗能量,一种奇怪的能量形式,填满了太空的真空部分,甚至导致了整个宇宙的膨胀

2.5.1. 尽管暗能量占宇宙已知物质/能量含量的68%,但人类对它几乎一无所知

2.6. 组成我们身体的许多元素只占宇宙的0.1%。我们才是真正的异类

2.6.1. 构成宇宙大部分的物质具有奇怪的性质。由于暗物质不会与普通物质相互作用,如果你把它拿在手里,它就会从你的手指缝中筛过,掉到地板上

2.6.2. 它不会就此止步,而是继续从泥土和混凝土中坠落,就好像地球不存在一样

2.7. 暗物质以同样的方式扭曲光

2.7.1. 暗物质集中在星系周围,将星系固定在了一起

2.7.2. 并不知道暗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2.7.2.1. 它显然是由一种从未见过的物质构成的,而且这种物质是亚原子粒子标准模型之外的东西

3. 粒子的标准模型

3.1. 量子计算机是利用量子力学的反直觉定律进行计算的

3.2. 随着更大的粒子加速器将质子相互碰撞以找出物质的基本成分,量子力学也在不断发展

3.3. 世界上最强大的加速器是瑞士日内瓦郊外的大型强子对撞机,这是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的科学机器

3.3.1. 它是一个直径为16.6英里的管道,有强大的磁铁,可以将质子发射到14万亿电子伏特

3.4. 它是一个直径为16.6英里的管道,有强大的磁铁,可以将质子发射到14万亿电子伏特

3.5. 粒子的标准模型代表了量子理论最先进的版本

3.5.1. 它是数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辛勤工作的结晶,也是耗资数十亿美元研究巨型原子加速器的最终产物

3.5.2. 按理说,它应该是人类精神最崇高成就的光辉里程碑

3.5.2.1. 它由一组令人困惑的亚原子粒子组成,这些粒子也没有什么规律或者逻辑因果

3.5.2.2. 它有36个夸克和反夸克,9个以上可以随意调整的自由参数,三代相同的粒子,以及一堆被称为胶子、W玻色子和Z玻色子、希格斯玻色子和杨-米尔斯粒子等的奇异粒子

3.5.2.3. 该理论没有涉及引力,也无法解释构成已知宇宙的绝大多数的暗物质和暗能量

3.5.2.4. 它还是有效的

3.5.2.5. 在过去的50年里,物理学家没有发现任何偏离标准模型的现象

4. 超越标准模型

4.1. 2021年,芝加哥郊外的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首次发现了标准模型中的裂缝

4.2. 那里的巨大粒子探测器发现μ介子(常见于宇宙射线中)的磁性略有偏差

4.3. 标准模型之外确实存在着新的力量和相互作用

4.4. 量子计算机是出色的搜索引擎,善于在大海里捞针

4.4.1. 量子计算机已经被物理学家用在理解粒子相互作用的神秘动力学方面

4.4.2. 大型强子对撞机上,两束高能质子以14万亿电子伏特的能量相互撞击,产生了自宇宙诞生以来从未有过的能量

4.5. 许多物理学家相信,我们的粒子加速器最终会发现超越标准模型的粒子存在的确凿证据,这也将揭开宇宙简单和美丽之下的真正面纱

4.6. “未来环形对撞机”,将在瑞士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建造

4.6.1. 它的周长为62英里,将使16.6英里的大型强子对撞机相形见绌

4.6.2. 它将耗资230亿美元,并将达到100万亿电子伏特的能量

4.6.3. 它将是迄今为止地球上最大的科学机器

4.7. 万物理论

4.7.1. 它必须包含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

4.7.2. 它必须包含粒子的整个标准模型,包括所有的夸克、胶子、中微子等

4.7.3. 它必须是有限的并且没有异常

5. 弦理论

5.1. 超越标准模型的量子理论的领先(也是唯一)候选者就是弦理论

5.2. 弦理论认为,所有的基本粒子都只是微小振动弦上的音符

5.3. 这根小橡皮筋的每一次振动都对应于一种粒子,因此电子、夸克、中微子和标准模型中的所有其他粒子都只是不同的音符

5.4. 人们可以在这些琴弦上演奏的和声

5.5. 化学则对应于琴弦振动产生的旋律

5.6. 宇宙则可以比作一首弦乐交响曲

5.7. 爱因斯坦笔下的“上帝的心智”将对应于宇宙音乐在宇宙中的共鸣

5.8. 在计算这些振动的性质时,可以发现引力,这是标准模型中明显缺失的

5.9. 如果爱因斯坦从未出生,广义相对论就会被发现是弦理论的副产品,只不过是振动弦的最低音之一

5.10. 事实上,它可能有无限多的解,丰富得令人尴尬

5.11. 必须提前明确你正在研究的东西,也就是说,你必须指定初始条件

5.11.1. 必须明确宇宙大爆炸的初始条件

5.11.2. 没有人知道是什么条件引发了最初的宇宙爆炸,从而创造了整个宇宙

5.12. 弦理论景观上的每一个点都对应着一个完整的宇宙,而其中的一点应该就可以解释我们所在的宇宙的特征

6. 关键

6.1. 也许我们所在宇宙是唯一稳定的宇宙

6.2. 最能描述强核力理论的理论被称为QCD(量子色动力学)

6.2.1. 这是一种亚原子粒子的理论,它将夸克结合在一起,产生了中子和质子

6.2.2. 人们认为物理学家足够聪明,可以完全使用纯数学来求解QCD

6.2.2.1. 这被证明是一种幻想

6.3. “格点QCD”,它将空间和时间划分为数十亿个微小的立方体,形成格点

6.4. 人们可能不得不求助于量子计算机来求解所有的弦理论方程

6.5. 有一个可能性是,真正的宇宙理论可能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

6.5.1. 那把能够打开对宇宙创世纪认知的钥匙,可能就掌握在量子计算机的手中

7. 量子谜题

7.1. 宇宙学家斯蒂芬·霍金说过,物理学家是唯一能够说出“上帝”这个词而不会脸红的科学家

7.2. 物理学家发现量子力学的替代方案产生的宇宙要么并不稳定,要么存在某些隐藏的致命缺陷

7.3. 我们希望宇宙是稳定的

7.3.1. 我们不希望它在我们手中分崩离析,最后一无所有

7.3.2. 量子计算机创造稳定宇宙的唯一途径就是从薛定谔方程开始

7.3.3. 一台量子计算机是独一无二的。也许有很多方法可以将物质组装起来,来创建量子计算机

7.3.4. 只有一种方法可以让量子计算机在进行计算的同时还能描述稳定的物质

7.4. 量子理论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电子是用波描述的,而只有这种波的离散共振才能围绕原子核振荡

7.5. 如果我们想要一台能够操纵电子、光和原子的量子计算机,那么我们很可能就只能使用一种独特的量子计算机架构

8. 作为模拟的宇宙

8.1. 要用经典计算机精确建模,你需要处理10^23位信息,这远远超出了经典计算机的能力

8.2. 真正能够模拟天气的最小物体就是天气本身

8.3. 蝴蝶效应

8.4. 一台有300个量子位的量子计算机,那么我们在量子计算机中就有了2^300个状态,比宇宙的状态还要复杂

8.5. 能够模拟宇宙的最小物体就是宇宙本身

8.6. 在基本粒子物理学中,物质的终极单位是粒子,比如电子

8.6.1. 在信息论中,信息的最终单位是比特

8.7. 量子图灵机可以对量子力学定律进行编码,而量子力学定律反过来又统治着宇宙

8.7.1. 宇宙可以不是一台量子计算机,但宇宙中的所有现象都可以被量子计算机编码

8.8. 由于微观层面的所有相互作用都是由量子力学控制的,也就意味着量子计算机可以模拟物理世界的任何现象,从亚原子粒子、DNA、黑洞到大爆炸

8.8.1. 量子计算机的游乐场就是宇宙本身

8.8.2. 如果人类能够真正理解量子图灵机,那么也许人类就能真正理解宇宙了

9. 平行宇宙

9.1. 埃弗里特的多世界理论可能是解决测量问题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9.2. 如果薛定谔波被允许在不坍缩的情况下自行自由移动,那么分裂将会发生无限多次,从而创造出一个可能宇宙的无限级联

9.2.1. 与其坍缩为一个宇宙,我们不如让无限多个宇宙不断平行分裂

9.3. 退相干理论

9.3.1. 该理论认为,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会导致波坍缩,即波一旦接触到环境,就会自行坍缩,因为环境已经退相干了

9.4. 物理学最终不是建立在推测和猜想的基础上的,物理学中的争论通常是通过做实验来解决的

9.4.1. 确凿的证据才是决定性因素

9.5. 一旦引入量子引力理论,量子化的最小单位就是宇宙本身

9.5.1. 在这种量子引力方法中,相干波和空气中的退相干波之间没有真正的区别。区别只是程度上的不同

9.5.2. 也没有任何实验可以真正区分这些不同的方法

9.5.3. 这两种方法都给出了相同的量子力学结果,只是它们对结果的解释不同

9.5.3.1. 这看上去只是哲学层面的区别

9.6. 我们无论使用哥本哈根诠释、退相干方法还是多世界理论,都会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因此这三种方法在实验上是等效的

9.7. 在多世界的解释中,我们可能在不同的平行宇宙之间移动

评论列表
  •   戴生  发布于 2025-04-25 13:25:00  回复该评论
    光的双缝干涉一观察就会坍塌是某些科学家选择性眼瞎?因为用最简单的实验无论你怎么观察双缝干涉条纹都不会消失。很简单用一黑纸皮刻2条相互靠近的双缝,在一个暗室用激光笔照射双缝选择适当的距离用白色的墙壁做屏幕,就可以稳定地观察到光的双缝干涉条纹。无论你用什么角度,用双眼或者用单眼观察干涉条纹都不会消失,无论用胶片相机还是数码相机拍照干涉条纹也不会消失何来的一观察就坍塌?也许他们的所谓观察是在双缝上装探测器,这样的所谓观察难道不是因为所装的探测器影响光干涉的条件吗?这种观察难道不是破坏性观察吗?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科学家会选择性眼瞎!假如光是粒子是正确的,在双缝上装探测器当单个光子通过时如果进入探测器那么它就无法到达屏幕,因为按这个假设无论它是真正的粒子还是电磁波它通过探测器时只有被它吸收了才能探测到,被探测器吸收了那它就无法去到荧屏。如果光子能通过探测器到达荧屏那么探测器就探测不到它如果被探测器捕获了那么它就到不了屏幕,因此这种所谓的探测实验是根本做不出来的,电子双缝双实验原理也是一样的。能做出来就说明自称所谓的单“光子”或单电子是假的,而是有部分光波或电子被探测器捕获一部分通过双缝到达荧屏
  •   戴生  发布于 2025-04-25 13:28:45  回复该评论
    接第一页: 这种无线电波的强度即每个波包的磁通量变化率主要由振荡线圈的电流大小决定,电磁波的能量大小主要是由每个波包的磁通量的变化率决定的,并不是机械波意义上那种由振幅来决定波的能量大小,电磁波的空间振幅是由它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空间振幅越小,而表征能量大小的磁通量变化率则由振荡线圈的电流变化率决定,振荡线圈电流变化率越大电磁波包的磁通量变化率越大波包的能量就越大。前面说过光是由电子振动产生的电磁波,由于电子的电量是一定的,电子振动一周的电流与其振动频率成正比,公I=Q/t 电流强度是指每秒钟通过导体的电荷量。同理电子振动产生的电磁波包磁通量的变化率与其振动电流成正比,而电子的振动电流与其振动频率成正比,因为电子振动频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的电流越大。据此理论,光电效应就相当于是一个无线电信号接收器。
  •   戴生  发布于 2025-04-25 13:26:07  回复该评论
    到目前为止人类连光的本质属性都没搞清楚更不要说控制单个光脉冲了!我的理论是根据电磁波原理(振荡电流产生电磁波)推导出光波是由单个电子振动产生的电磁波,一个电子振动一次产生一个光脉冲,一群电子振动产生一群光脉冲。所谓单光子目前人类还无法做到,因为人类到目前为止连控制一个原子都做不到更不要说控制一个电子。所谓探测,目前的探测手段也只探测一群光波,因为目前所有的感光材料都要有一定量的光波作用才能体现出来。所谓的单光子双缝干涉实验实际上是一群光波在起作用,只是要达到一定的量才能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如果还原光的电磁波属性,用光的电磁感应原理解释光电效应,解释黑体辐射(在光的电磁感应原理解释光电效应实验时说的光波作用于电子电子获得的能量就是一份份的,在效果上是不连续的)也就是说光的电磁感应原理也能解释黑体辐射实验。再有就是解释康普顿效应,是光激光辐射引起的,我认为光通过透明体是光激辐射也就是入射光激发透明体的电子引起透明体物质的电子共振再发射出光波,晶体里的电子振动频率受晶体原子势能的影响,不同角度的晶格电子受激后振荡频率不一样引起康普顿实验结果。声波通过空气或固体物传播的原理也是一样的。
  •   戴生  发布于 2025-04-25 13:25:45  回复该评论
    光子论和相对论都是谬论!目前对粒子的加速手段都是靠电场或者磁场还有万有引力,而电磁场及引力的速度就等于光速,所以目前任何物质都不可能加速到光速,因为接近光速时电磁场对其作用力就按指数级变小了!这类似于异步电动机,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旋转磁场永远都不能把转子加速到同步速度,因为当转子转速越接近旋转磁场速度时,旋转磁场对转子的作用力就越小。电磁场对粒子的加速也是同样道理。并非是其质量增加了,而是电磁场对其的作用力变小了!回旋加速器加速粒子时粒子速度接近光速时磁场对其的约束力变小也是这个道理,并非是其质量增加了,而是带电粒子在高速运动时同时会产生磁场,当磁场到达一定的强度就会出现磁饱和现象,这时回旋加速器对带电粒子的约束力就会迅速变小,从而产生类似于带电粒子质量增加的假象。所以所谓的能量能转变成质量的质能方程就是谬论。
  •   信任自然可求真  发布于 2025-03-07 12:44:37  回复该评论
    ⭕️到底是量子摇号机?? 还是量子计算机?? ——— 导体与绝缘体的差异带来了电子的空间运动操控性。三极管电子运动与电平高低,电路的“与或非”运算,是标准的牛顿力学。 量子计算搞的是哪个量子?电子,质子,三体多体量子?还是花仙子? ………量子位置稳定吗?存储记忆能力可靠吗?如何定位找到特定量子,观测特定量子,操控特定量子?如何用量子表达数字?如何实现与运算,或运算,非运算? ———有人说,量子计算机主要是用来产生随机密码的,为了避免误导,理解计算速度提升千万亿倍??叫量子计算机?还是应该称为量子秘码机,或量子摇号机呢?
  •   戴生  发布于 2025-04-25 13:28:28  回复该评论
    第一页内容: 光的电磁感应原理解释光电效应的详细解释:前面说了光是由电子的振动产生的电磁波。我们首先说一下电磁感应原理,当线圈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线圈会产生感生电动势其大小与通过线圈中的磁通变化率成正比。公式为E = -dΦ/dt 其中,E表示感应电动势的大小,Φ表示磁通量,t表示时间,d表示微分符号,dt表示时间的微小变化量。日常生活中的变压器、交流电动机、电磁炉甚至微波炉等都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工作的。现在说一下我们日常使用的无线通讯工具也是用电磁感应原理来工作的。首先无线电信号发射器是由一个信号振荡器产生一定频率的主频振荡信号,然后将要发出的信息用调频或调幅的方式加载到振荡信号上,然后用天线将振荡电磁波发射出去。无线接收器则是采用调谐器将接收器的谐振器的频率调到与发射器的振荡频率一样利用电磁谐振原理使无线电波与谐振器发生共振从而高效的接收对应的无线电波信号,这种接收无线信号的原理本质上就是电磁感应原理!下接笫二页:
  •   戴生  发布于 2025-04-25 13:24:25  回复该评论
    量子学家就是睁眼说瞎话不会脸红的科学家!
  •   戴生  发布于 2025-04-25 13:28:09  回复该评论
    要理解光波我觉得可以和水波对应起来。把一潭平静的湖水看作是真空中的磁场,把一颗小石子看作是电子,当把一颗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湖水时会激荡起水波,就象电子振动产生电磁波一样。水波观察起来就比电磁波直观多了。水波就是传递这颗小石子的能量波,相对于电磁波就是传递电子振动的能量波了。我对原子模型的理解是电子是以一定的固定阵列分布在原子核周围,在不同势能位电子振动的固有频率不同,所以不同原素会有对应的光谱线。拉曼效应就是原子的电子振动固有频率的最好证明。温度反映的就原子中电子振动程度。所有能量的传递都是靠电磁感应(电磁波)来传递的。光电效应就是电磁感应原理产生的。赫兹发现电磁波的实验其实就是最早的光电效应实验,只是其用的是不可见光(高频电磁波)。这样所有物理学理论都串联起来了,而且所有理论都通顺了!现有的原子模型也应该是错误的,电子并非绕核旋转,而是在某一固定阵列位置按固有频率在振动。
  •   戴生  发布于 2025-04-25 13:26:57  回复该评论
    光的本质属性就是电磁波!没有粒子性!用光的电磁感应原理能完美地解释光电效应实验。根据本人用光波的电磁感应原理解释光电效应实验可以推导出用偏振光做光电效应实验会对逸出电子方向产生影响,逸出电子的方向与入射光波包的切线方向相同,而实验证明推论完全正确!光的电磁感应原理导论1:光的波包的磁通变化率与光的频率成正比,所以光的波泡对电子的感应能力与光的频率成正比!与实验结果相符。而光子论的假设是无法解释逸出电子方向与入射光方向无关的实验事实,而且逸出电子方向可以与入射光方向相反,爱因斯坦的光子论假设是光子撞击电子产生光电效应的,按此推论逸出电子方向应该与入射光同向,而实验事实却是与入射光方向无关反而与偏振光的偏振方向有关。所有实验证明用光波包电磁感应原理解释光电效应实验才是正确的光子论是错误的,波粒两象性更是谎谬!所谓的电子双缝干涉实验我认为是电子撞击双缝产生的衍生物,我们可以用不同材质的金属材料来做双缝中间隔栅两侧也用不同的金属看还能不能产生双缝干涉现象就知道。最简单的原因光的双缝干涉实验是不怕观察的,为什么电子双缝干涉怕观察?那是因为光的双缝干涉是真正的双缝干涉电子双缝干涉是假的双缝干涉。
  •   戴生  发布于 2025-04-25 13:27:39  回复该评论
    光通过透明体时是受激辐射是有实验依据的。其实拉曼效应就是原子的受激辐射产生的。当光通过透明体时其实是透明体里的原子中的电子受激再辐射出光,这个推论是有实验依据的。当光通过带颜色的透明体时就会辐射出物体本身颜色的光,也就是拉曼效应光。拉曼效应实验就是物质受激辐射,所以它辐射出的是物质原子里电子固有频率的光。所以拉曼在发现拉曼效应时观察的海水颜色是蓝色的。其实水就是高度透明的蓝色物质,所以它受激辐射出固有频率蓝光。所以以前的理论说水是无色透明的物质是错误的!水其实就是蓝色高度透明的物质!只是在少量时辐射出的蓝光很少反射的都是它背后物质的颜色,所以就被误认为无色。还原光的电磁波属性后到此所有的之前无法解释的物理理论都可以通顺了!所谓的测不准原理,薛定谔的猫,光子论(量子),四不象的波粒两象性都将成为过去时。
  •   戴生  发布于 2025-04-25 13:29:03  回复该评论
    接第二页: 光电波照到光电效应的金属材料上时,材料上的电子就会受到光电波的电磁感应从而获得相应的电动势(能量)。这种电磁感应在真空状态下几乎是无损耗的。我们日常使用的变压器其实它的电磁感应效率也是很高的,只是它存在铁损和铜损。其实专家们也知光波和电子是存在本质的区别的,首先光波符合所有波的特性:折射、衍射、干涉、反射等还有一个重要的属性就是不用任何加速器一经产生即达光速。这个属性包括机械波也是一样。而电子等实物粒子除了所谓的电子双缝干涉实验表面上看具有干涉性,实际就是衍生物而已 。波最关健的1个属性就是一经产生就能达到属于性其自身本质属性的固有速度。电子和其它实物粒子是没有这个波的基本属性的。实物粒子的速度是需要加速器来加速的,一但停止加速它们的速度很快就会衰减。而很多专家为了证明光具有波粒两象性,拼命去实验验证光具有质量,波粒两象性理论已经出来上百年了直到现在也还没有人能证明光具有质量。最后只能搞出来1个更加荒谬的光没有静止质量,只有动质量的质能方程。
  •   戴生  发布于 2025-04-25 13:26:37  回复该评论
    光的电磁波理论遇到最大的难题就是解释光电效应实验。我已经成功地用电磁感应原理完美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实验。而且还完美地解释了假设的光子撞击电子为什么电子的逸出方与入射光方向无关的问题。而用偏振光做光电效应实验却对逸出电子的逸出方向相关!而且还能解释少量逸出电子的能量与入射光的能量成倍增加。而这些把光假设成粒子是无法解释光电效应的这些实验结果的。唯有用电磁感应原理来解释光电效应实验才能完美地解释这些实验结果。既然不存在“光量子”何来的量子通信?如果真的存在量子纠缠,那么用电子纠缠来做量子通信是最容易实现的。先制备一对纠缠态的电子把其中一个电子用导体移动到另一端(可以是1米或几万K米),然后测量其中一个电子的状态另一个电子的状态就确定了,这样就可以做出真正的量子通信了!而不是用激光来骗人了。目前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人能做出真正的纠缠态电子对,所以只能用偏振光的交织说成是什么光子纠缠来骗人其实本质上还是激光通信。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躺柒

躺柒

书既能读薄也能读厚,输出才能检验输入,完成才能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