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409亿现金,吉利还看好燃油车

懂车的小行家 2周前 (04-03) 阅读数 71 #推荐

吉利汽车的进与退: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博弈,谁主沉浮?

嘿,你说这吉利汽车啊,真是让人捉摸不透。一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风生水起,一边又死死咬住燃油车不放手,这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2024年啊,吉利汽车那是交出了一份相当亮眼的成绩单。全年总收入达2402亿元,同比增长34%;期末总现金水平达409亿元,净现金水平上升40%至398亿元,这一个个数字都创下了历史新高。全年归母净利润166亿元,同比增加213%。这就好比一个学生,原本成绩一般,突然在一场大考中名列前茅,让人忍不住要问,这吉利汽车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

这“灵丹妙药”啊,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得到了回报。销量上去了,单车车价也上去了,新能源汽车品牌更是开始进入盈利区间。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行政总裁、CEO桂生悦也自豪地说:“曾经大家对吉利汽车的新能源水平抱有疑惑,如今新能源汽车在新车中的渗透率,以及新车平均售价的上涨,我们走出了自己舒适的发展节奏,也证明了自己。”

可你以为吉利汽车这样就只专心搞新能源汽车啦?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吉利多位高管可是直言,不会放弃油车,还要在油车的智能化和节能化上加大投入。他们觉得啊,再过两三年,中国一定会做到油电平权,到时候如果一家车企没有油车,那就跟少了条胳膊似的,是个缺陷。

吉利汽车这手握409亿元现金,还在做减法呢。从财报上看,销售费用率、行政费用率都下降了,研发投入占收入比也降了。这就好比一个人精打细算过日子,能省则省,把钱花在刀刃上。这一切都得益于吉利系一系列的内部改革。

以前啊,吉利汽车在前瞻技术领域,那是一片混乱。不同的汽车品牌间各有独立的研发团队,还有数只内部孵化和外部投资的团队。虽然这样有助于各品牌更快地推出自己的智驾产品,但也提高了损耗和成本。就好比一个人同时养了一群猫和狗,各玩各的,最后家里肯定乱糟糟的。

2024年9月,事情有了转机。吉利汽车创始人李书福在台州提出了“五大举措”,吉利随后开展了一揽子整合。几何、翼真汽车并入银河,极氪和领克也启动了战略整合。这一整合啊,就像是把家里杂乱的东西都收拾整齐了,不仅节省了成本,还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但是呢,资本市场可不是这么容易被说服的。由于领克此前不在上市公司体系内,海外投资者不了解其成本构成和增长空间,所以在整合合并所带来的降本增效收益上,并没有完全认可吉利汽车。这就好比你明明做出了一顿美味的饭菜,但是别人还是觉得你做得不好,真是让人有点哭笑不得。

2024年,吉利汽车账户总现金水平达409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为265亿元,同比增长18.6%。在这种情况下,吉利汽车还是在稳定甚至高增长的背景下主动转型。这就像一个人在赚了钱之后,没有骄傲自满,而是更注重资源的整合与协同,这是一种长远的眼光啊。

在智能驾驶领域,吉利汽车的高管们也是一副不甘示弱的样子。桂生悦直言有的车企前一年说智驾是骗局,第二年就自诩为行业引领者,这明显是在炮轰那些不靠谱的车企。他还强调,智能驾驶必须建立在安全基础上,没有安全的智驾不如没有智驾。

吉利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上赚了钱,可依然坚定看好燃油车。2024年吉利汽车集团累计销量达217.7万辆,其中88.8万辆为新能源汽车。这成绩确实出色,但这并不意味着吉利汽车会全面转型只做新能源汽车。吉利汽车高管觉得燃油车在全球市场还是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的,而且像甲醇等新技术的加持,也会让燃油车更有竞争力。

这就好比一场拔河比赛,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在两边较着劲。吉利汽车呢,既不偏袒这一边,也不放弃那一边。在全球化受挫、行业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吉利汽车的这种“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策略,到底是能稳操胜券,还是会陷入骑虎难下的局面呢?

在新能源领域,众多车企都在大展拳脚,像蔚小理、华为和小鹏,还有比亚迪等,都借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增长抢占了先机,这让吉利汽车一度被质疑落后于新能源时代。但如今,吉利汽车证明了自己在新能源转型上取得了初步成功。

然而,燃油车的地位也不能忽视。在全球市场上,燃油车有自己的一片天地,而且新技术还能为它注入新的活力。吉利汽车自认有能力和全球燃油车头部企业竞争,这是不是有点像一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感觉,要在燃油车领域大干一场呢?

可这到底能不能如吉利汽车所愿呢?是新能源车的增长势头会让燃油车逐渐被边缘化,还是像吉利汽车认为的那样,油车和电车会平起平坐?这真像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让人看不太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吉利汽车的这一策略,无论是在市场竞争中,还是在资本市场里,都像是一场充满挑战的大冒险,未来的走向,还真让人充满期待啊。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懂车的小行家

懂车的小行家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