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大王曹德旺:美国随便加关税,只要不赚钱我就不卖!
“美国随便加关税,反正不赚钱我是不卖!”
2018年,面对特朗普挥舞的关税大棒,曹德旺掷地有声地给白宫上了一课。
即便工厂遭到调查,24小时内,股价下跌六个百分点,他也坚决不退缩。
而福耀当年同比增长12.60%的营收,也狠狠打脸白宫。
他为何敢如此硬气?又是怎么扭亏转盈?
在美国建工厂
2016年,福耀玻璃在美国市场的年出口额,已经突破10亿美元。
这个数字,是曹德旺在全球市场的深耕十多年的成果。
然而,当年特朗普当选总统后,对中国汽车玻璃加征了15%的关税。
不仅如此,特朗普还在演讲中不断重复:“是中国人偷走了美国工作。”
在这样的备受打压的环境中,福耀玻璃的出口利润应声而落。
为了减少损失,曹德旺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既然说美国人说中国工人抢走了他们的工作,那我们就去美国建厂,给他们创造就业!
这个决定在当时给曹德旺招来了不少骂声,有中国工人不用,为什么高价聘用美国人?
对此,曹德旺有自己的考量:特朗普提高关税,无非是为了阻挡中国产品。
但曹德旺就是不信邪,他偏偏要把中国玻璃做到“世界第一”。
更何况,他算了一笔账后发现,除了人工成本,在美国建厂的其他成本都比中国低。
美国的天然气价格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电力成本仅为中国的一半。
俄亥俄州还抛出了5000万美元补贴,只要工厂能保证当地人就业,就能获得长期税收减免。
同时,在美国本地化生产,能够直接规避15%的关税。
就连30%的海运费用和运输破损风险,也能节省掉。
说干就干,曹德旺立马以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俄亥俄州代顿的通用汽车废弃工厂。
这座厂房占地18万平方米,位于美国汽车制造业的心脏地带。
不仅周边聚集着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汽车制造巨头,物流成本也十分低廉。
一下子就能将福耀45天的海运交货周期,缩短至2-3天的公路运输。
近距离服务不仅提升了客户满意度,还加深了与美国汽车巨头的战略合作。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竟然无意中为福耀提供了战略机遇。
挑战与逆转
2016年10月,福耀收购的汽车工厂正式开始投产。
当时,在美国媒体眼中,曹德旺的行为几乎被视为笑话。
许多人对福耀的前景表示怀疑,认为这家中国企业将面临无法克服的挑战。
事实上确实如此,开工的第一天,福耀就遭遇了种种“美国特色”问题。
美国工人们上班时悠然自得,叼着烟斗,慢悠悠地调试机器,完全没有紧迫感。
而且,他们的工作效率远低于中国工人。
装一块玻璃在美国工厂需要五分钟,而在中国的工厂只需90秒。
这种效率上的巨大差距,让福耀的生产线废品率飙升至30%。
但工人们却不消停,认为福耀“剥削”了他们。
一群工会的成员聚集在厕所里密谋,企图组织抗议,整个工厂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在这种情况下,福耀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利润却越来越少。
面对这些初期挑战,曹德旺并没有退缩,而是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曹德旺强硬表态,“谁支持工会就开除谁”,以此震慑那些试图组织抗议的工人。
紧接着,他将剩下的部分工人和高管,空运到了中国的工厂。
高管们亲眼见识到,中国车间24小时轰鸣的全自动化生产线,无不震惊。
他们意识到只有提升效率,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于是回到福耀后立马进行更严格的管理。
曹德旺还专门投入了100万美元,聘请专业的反工会机构驻厂培训。
为了缓解工人们的不满情绪,他又将工人的时薪从12美元提高到14美元。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福耀的工厂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生产线的效率逐步提升,废品率显著降低,工人们的工作热情也随之高涨。
工会投票的结果更让人意外——868票反对、444票支持,工会惨败。
从2018年开始,这座曾被认为“必死无疑”的工厂,开始不断盈利。
但与此同时,随着中美贸易争端的初起,福耀工厂也再次迎来了挑战。
他的坚守
2018年,福耀玻璃在美国的工厂遭遇了调查,股价在24小时内下跌了六个百分点。
福特、通用等大客户抓住机会,开始向曹德旺施压,要求由他消化高额关税成本。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压力,曹德旺毫不妥协。
为了让中国企业在海外扎根,也为了维护好福耀的企业形象,他坚持继续投产。
同时,他与客户谈判,态度强硬地拒绝压价:“当我做慈善啊?”
玻璃卖不出去,许多企业都在考虑退出美国市场,曹德旺也收到了这种劝言。
可他坚决不退,在他看来美国市场对汽车玻璃是刚需。
而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就算特朗普极力推动制造业回流,也需要很长时间。
只要他能在成本控制、产品质量和服务上做到极致,就能站稳脚跟。
在曹德旺看来,在中国赚钱与在美国赚钱的意义截然不同。
他视福耀美国工厂为试金石,旨在证明中国企业的能力与价值。
何况,曹德旺认为,贸易逆差根本就不是因为中国需要美国市场。
而是中国产品物美价廉,所以美国企业才会争相购买。
因此,不管美国要加多少税他都不会卖工厂,大不了“不赚钱就不卖了”。
出乎意料的是,经过一系列的调整,福耀美国公司的利润率反而提升了。
如今,福耀的全球布局正在不断优化。
2024年,福耀的全球营收达到了392.52亿元,其中美国子公司的净利润为6.3亿元。
工厂占地675亩,年产450万套玻璃,市场份额达到25%,产能利用率高达90%。
这一切都表明,福耀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正在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曹德旺开始用赚来的钱,投身慈善事业和教育事业。
从1983年捐赠3万块给母校开始,曹德旺的慈善之路便未曾停歇。
当时,他刚承包玻璃厂,兜里总共只有5万块钱,但他依然选择了回馈社会。
汶川地震时,曹德旺捐赠了2000万元;青海玉树地震时,他慷慨解囊捐赠1亿元。
在2020年疫情爆发时,他又捐赠了1亿元,并在大年初二坐镇指挥全球采购防疫物资。
此外,2021年,曹德旺投资100亿元建立福耀科技大学,学费每年仅5460元。
该大学本硕博贯通培养,聘请了15位院士任教。
专业设置更是直接聚焦国家“卡脖子”领域,如智能制造、新材料和人工智能。
结语
曹德旺始终坚持“不赚钱不卖”的原则,用简单的算术逻辑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看似固执,实际上却是最朴实的坚守,让福耀在贸易战中展现出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真正的商业成功不在于追逐资本游戏,而在于坚守实业,回馈社会。这种精神,正是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市场中开疆拓土的底气与力量。
【参考文献】
澎湃新闻-2018-03-21——《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美国随便加关税,只要不赚钱我就不卖》
每日经济新闻-2023-03-22——《没上过大学,却捐100亿元建大学!曹德旺:建大学我就是包工头,孤勇者歌词最适合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