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的效率革命:高效工作六大实操步骤

讲师赋能教练蓝西 1周前 (05-08) 阅读数 0 #推荐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每天都被无数碎片化信息包围,注意力像被掰碎的拼图,难以完整拼凑出高效的工作状态。无论是写方案、做课程研发,还是处理日常事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扰:明明想专注做事,却总被各种干扰打断,最后工作没完成,还累得不行。接下来分享的这六大步骤,是我自己亲测有效的方法,无论是职场新人还是资深从业者,都能从中找到提升效率的突破口。

第一步:断舍离,关闭干扰源

(1)关闭社交工具

现在的社交工具已经成了注意力的“头号杀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体验:正坐在电脑前认真写方案,微信“叮咚”一声弹出新消息,想着看一眼没关系,结果处理完消息,再回到方案时,思路全断了;刚找回点感觉写了几百字,QQ又开始闪烁,又得去处理新消息。就这样来来回回,原本计划两小时完成的工作,拖到下班都没写完。

要想高效工作,第一步就是果断关闭或隐藏社交工具。在Windows系统里,右键点击任务栏,选择“任务栏设置”,把微信、QQ这些图标设置为隐藏;如果是Mac系统,在“系统偏好设置”的“程序坞与菜单栏”里进行设置。当然,更直接的办法是直接退出登录,眼不见心不烦。有人可能会担心,重要消息错过怎么办?其实,我们可以给自己设定固定的时间,比如每小时抽出5分钟统一处理消息,这样既不耽误重要事情,又能保证工作时的专注度。

(2)控制电子设备

除了社交工具,智能手环、电子手表这些设备也在悄悄分散我们的注意力。现在很多手环和手表都能接收手机消息、来电提醒,即使手机不在身边,手腕上的震动和提示灯也会打断你的思路。我认识一位做设计的朋友,有次在赶项目时,手环不停地接收消息提醒,他忍不住去看,结果一个下午都没完成多少工作。

解决办法很简单,工作时要么把手环、手表调成免打扰模式,要么直接摘下来放在抽屉里。别小看这个动作,当你感受不到这些设备的存在时,就能更专注地投入工作。

第二步:锁手机,和碎片化时间说再见

手机绝对是占用我们时间的“大户”。刷短视频、看新闻、刷朋友圈……很多人明明知道这样不对,可一拿起手机就停不下来。睡前刷手机,刷着刷着就到凌晨;工作时刷手机,原本计划的任务一拖再拖。相信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刷完手机后懊悔不已,觉得自己浪费了时间,可下次还是控制不住。

想要高效工作,就必须对手机“狠一点”。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买个锁手机的盒子,这种盒子在电商平台上就能买到,价格不贵但非常实用。工作前把手机放进去,设定好时间,比如接下来的两小时,没到时间盒子打不开,自然就不会被手机干扰。如果觉得买盒子麻烦,那就直接关机,或者把手机放在另一个房间,调成静音模式。刚开始可能会不习惯,总想着拿手机看看,但坚持几天就会发现,没有手机干扰,工作效率真的能提升一大截。

第三步:塞上耳塞,打造安静工作环境

噪音也是影响工作效率的一大因素。想象一下,你正在全神贯注地思考问题,窗外突然传来汽车的鸣笛声、装修的电钻声,或者同事的聊天声,瞬间就会被拉回现实,思路也断了。尤其是在开放式办公环境中,各种杂音很难避免。

这时候,降噪耳塞就是我们的“救星”。市面上有很多不同类型的降噪耳塞,价格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戴上耳塞后,世界仿佛一下子安静了,能明显感觉到注意力更集中了。刚开始戴可能会有点不习惯,觉得耳朵胀胀的,但适应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它的好处。除了耳塞,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戴上降噪耳机,播放一些舒缓的白噪音,比如雨声、海浪声,帮助自己更好地进入工作状态。

第四步:双脚“钉”在座位上,减少不必要的走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过,有些人工作时总是坐不住,一会儿起来倒杯水,一会儿去上个厕所,一会儿又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偶尔活动一下身体是好事,但如果频繁走动,就会打乱工作节奏,影响效率。就像辅导孩子做作业时,孩子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上厕所,很难集中精力完成作业。

工作时,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走动。可以在工作前做好准备,比如提前倒好水、上好厕所。如果担心久坐对身体不好,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比如每工作一小时,起来活动5 - 10分钟,做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但在工作时间内,尽量让自己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专注于手头的工作。一开始可能会觉得有点难,但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就能养成专注工作的好习惯。

第五步:打开计时器,给自己制造紧迫感

时间管理有个很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计时器制造紧迫感。大家应该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考试时,因为有时间限制,做题的速度和效率会比平时高很多。工作也是一样,当我们给自己设定一个明确的时间期限时,会不自觉地提高效率。

建议大家买一个单独的计时器,不要用手机上的计时功能。因为用手机计时,很容易忍不住去看其他消息,又回到被手机干扰的状态。计时器可以选择机械的,也可以选择电子的,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比如,你计划用两小时完成一份报告,就把计时器设定为120分钟,开始倒计时。当看到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心里就会有一种紧迫感,促使自己加快工作进度。

除了设定总时长,还可以把工作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每个小任务设定一个时间节点。比如写一篇文章,可以把它分为列提纲、写初稿、修改完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分别设定30分钟、60分钟、30分钟。这样一步步完成,既能保证工作质量,又能提高效率。

第六步:收心静心,以最佳状态投入工作

即使做好了前面五步,很多人还是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虽然环境安静了,没有外界干扰了,但就是无法集中精力工作,脑子里总是想着其他事情,可能是昨天发生的不愉快,或者是接下来要处理的麻烦事。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收心静心,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深呼吸。找个舒服的坐姿,闭上眼睛,慢慢地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再缓缓地呼气,把所有的烦恼和杂念都呼出去。在呼吸的过程中,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呼吸上,什么都不要想。刚开始可能会觉得很难,思绪总是飘走,但没关系,一旦发现走神,就把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坚持做1 - 2分钟,就能明显感觉到情绪平静了很多,思路也更清晰了。

除了深呼吸,也可以尝试冥想。不需要很长时间,5 - 10分钟就行。冥想时,专注于自己的内心感受,放松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当你睁开眼睛时,会感觉整个人焕然一新,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这六大步骤环环相扣,从排除外界干扰到调整自身状态,每一步都很关键。刚开始实践时,可能会觉得有点难,毕竟改变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坚持下去,你会发现工作效率真的能得到大幅提升。无论是写方案、做课程研发,还是处理日常事务,都能更加得心应手。

这六大步骤的精髓在于"层层设防"。就像给注意力穿防护服:先断外网隔绝信息流,再封手机切断即时反馈,用耳塞筑起隔音墙,固定身体减少能耗,倒计时制造紧迫感,最后通过呼吸法收拢心神。六道防线建起来,基本能抵住90%的干扰。

当然,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方法。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专注仪式感",有人需要绝对安静,有人反而需要背景音,多试几次就知道哪套打法最顺手。

最后分享个小窍门:每周选三天练习"专注冲刺",每次两小时雷打不动。坚持一个月,你会发现自己对干扰的耐受力明显提升。就像健身练耐力,注意力也是可以锻炼的肌肉。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讲师赋能教练蓝西

讲师赋能教练蓝西

二十年专注于培训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