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骏享境卖超过15万,吕俊成想让谁买单?

黎子轩说车 4天前 阅读数 18 #汽车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如何有效地重塑一个品牌,尤其是像宝骏这样的传统品牌,已成为业内人士热议的话题。作为上汽通用五菱的子品牌,宝骏经历了诸多风雨,其市场表现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吕俊成担任宝骏汽车总经理后,其首要任务就是推动品牌在新能源和高端化转型中的成功。但截至目前,宝骏的前景并不乐观,这与其品牌定位、产品策略及市场认知等多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

许多消费者可能对宝骏这一品牌并不陌生,甚至曾是其忠实用户。近年来,宝骏的市场表现并未如预期般理想。2022年,全年的终端销量仅为43647辆,这个数字显然不能与“重回主流”的雄心相提并论。在这样的销量压力下,宝骏推出的新品享境开始预售,意图为品牌注入新的活力,但市场反响却乏善可陈。这款定位于主流市场的车型,究竟能否帮助宝骏实现转型?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实际上,在宝骏当前的产品线上,享境的预售价在13.28万元到15.58万元之间,已成为宝骏史上售价最高的车型。然而,市场普遍认知的“主流”价格区间,往往在10万元左右甚至更低。此价位的设定与目标客群之间的失衡便显露无遗。宝骏无疑在努力塑造自身的高端形象,但过高的产品定价与目标消费者的实际支付能力之间的矛盾,可能会让享境的市场接受度大打折扣。

许多消费者关注的不仅是价格,产品的配置与真实体验同样至关重要。宝骏享境试图以“水桶车”的概念来应对市场,即做到“没有短板,样样通”。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因其技术和整体体系能力的不足,享境在市场中显得“样样通,样样松”。举个例子,享境的续航表现,宝骏宣称纯电版的续航可达600公里,插混版则为140公里,但在-7°C的极寒环境下,这一数字的达成率依然令人质疑。如果在实际使用中,续航未能如宣传般持久,这将直接影响用户的购买决策和品牌好感。

而在配置方面,宝骏在享境中搭载了同级唯一的“四座吸风式通风座椅”,对此宝骏的宣传唱响了一曲自夸的旋律。然则内外部的实际材料与构造却未能为这种高端定位进行支撑。使用名为“Nappa”的真皮座椅是否真的能提升产品档次,或者这种设计只是在纸上写出来的“画饼”?无疑,工艺水平如何,透过实际体验才是真正的检验。在众多的配置宣称背后,消费者更加期待的是能回馈其实际使用舒适度和便捷性,而不仅仅是一些华而不实的名词游戏。

不仅如此,享境的智能化配置也成为了探讨的重点。作为一款号称智能舒适旗舰轿车,享境搭载了灵眸智驾3.0系统,然而却并没有实现车位到车位的自动驾驶功能。谚语说“开始比结果重要”,但如果发布时的产品无法满足基本功能,显然是对市场承诺的虚假兑现。去年底,因刹车失灵问题,宝骏在用户圈子中遭到了强烈吐槽,如今的享境再度引发消费者的担忧,这种持续的负面效应将可能永久影响品牌的声誉。

不仅是享境,宝骏品牌近年来的市场定位不明确,致使消费者对其未来的信心逐渐减弱。吕俊成上任后,虽不断推动品牌的转型,但他和副总经理练朝春却始终没能为宝骏提供一条明确的发展道路。产品线的松散与多线布局的模糊,使得宝骏在激烈竞争中显得手足无措。正如一头盲目的独角兽,虽然市场机会犹在,但难以分清方向。

面对这样的困境,宝骏能否摆脱被五菱的光环遮蔽的困扰,得到独立的品牌认知,是其未来必须直面的问题。过去的宝骏新品往往是通过贴近主流产品进行市场营销,制造出一堆“大玩具”般的车型,然而弥漫在市场中的对其的固化印象,尤其是“换壳车”的负面印象,注定了其在消费者心中的“买一送一”式的通病。难以提升的品牌影响力和低迷的销量,将使其陷入恶性循环。

同样,批判宝骏的品牌建设之路,亦需重拾对自身产品的深刻反思。发展无固定路径、无明确定位,ビー環路的盲目拼复制,迟早会让品牌陷入无尽的泥潭。对于宝骏来说,未能找到理性、清醒的市场策略,与其暴露出的传统品牌的失落,以及对高端化与新能源化的误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事实上,经营者急于求成的心态,源于汽车市场风云变幻以及消费者需求日新月异。传统品牌在快速适应的同时,更应明确市场目标,理性思考内部价值。难以摆脱“堆配置=高端化”的路径依赖,消费者信任的崩坍,又让宝骏与核心客群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张。

在未来的发展中,宝骏依然拥有新的机遇。与许多新兴车企相比,宝骏有着较为雄厚的技术积累和市场运营经验。如果能够善用这些优势,明确品牌的核心价值和市场定位,发展清晰的产品线,定能迎来新的曙光。在自主品牌的电动化热潮中,宝骏若能依托五菱的强大生产线实现更有效的生产管理与快速反应,重塑品牌形象与产品信任度,未来的市场前景依然值得期待。

宝骏的品牌分化与重塑之路,其实是整个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缩影。在把握市场趋势、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出重围,成为行业的亮点,仍然是宝骏亟待解决的问题。借鉴其他成功的品牌案例,未来可能的道路无非是通过降低产品定价、提升品牌认知,进而获得市场的满意度。

总结而言,宝骏在新产品推出过程中应保持理性思考,深度学习品牌建设与营销策略的平衡点。把握消费者心理,不固执于传统认识,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创新与客户体验提升,才是宝骏品牌延续与蜕变的关注点。假以时日,若能理清当前的错综复杂关系,宝骏或许会趁势而上,重回汽市的巅峰。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黎子轩说车

黎子轩说车

黎子轩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