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金和彩礼有何区别?台湾女生:想找内地男朋友,只要10万聘金
提起台湾,你第一印象会想到哪个字眼?或许见惯了新闻的人,都会想到俩字“机车”。常见的一句话就是:你这人很机车哎~
而提到台湾女生,恐怕大多数人的印象就一个“嗲”字。不管她们是不是用普通话交流,口音和说法的方式,都很容易暴露。这次我们要提到的台湾女生,是一个叫“小潘”的博主,她在游长城时,和一名内地博主偶遇,两人谈到彩礼的话题时,评论区纷纷热血沸腾,直言都想娶个台湾姑娘回家。
与此同时,小潘描述的台湾婚嫁习俗,也给许多人科普了一波。
长城上的偶遇
小潘长得很甜美,第一眼看过去,就给人一种小家碧玉的感觉。说话轻轻柔柔的,还特别爱笑。根据她账号的信息介绍来看,正在北京读大学。
偶遇事件,发生在不久之前,当时小潘正在游长城。她平时空闲的时候,喜欢拍照,来到长城游览一番,自然不能忘了留纪念。巧的是,小潘遇到了博主,希望对方能帮她拍个照,博主一口答应了下来。
等到照片拍完后,小潘的举动,有些让博主哭笑不得。她看了拍出来的照片非常满意,就要向对方付款,因为她觉得,找人帮忙并不是无偿的。
然后,两人聊了起来,小潘的口音,很快被博主留意到了。让她表演台湾女生生气的样子,结果再度被逗乐了。这一则小插曲,让两人聊的内容更多了,从简单的拉家常,又聊到了恋爱方面,博主直接问小潘想不想找个内地的男朋友。
没想到,小潘点了点头,直言她真有这种想法。在没有来到北京上学之前,小潘也是个喜欢在网上冲浪的人,对于内地男生的看法,一直抱有好感。因为在她的了解下,内地男生比较有安全感,吃饭时也会主动请客,表现十分的豪迈。
说完了这些,小潘又抿嘴笑了起来。
于是,博主问出了一个意外的话题,娶台湾女生,需不需要给彩礼?
结果,小潘听完,脸上的笑容短暂消失了。她反驳道,台湾从来没有彩礼的说法,那个应该叫聘金。而且,还会取个吉利的双数,少的是6万台币,常见一点的是10万台币,换算下来也就两万多块人民币。
男方下聘,还只是一方面。女方家里还会准备嫁妆,这么做是为了女儿的将来着想,保证嫁过去之后能有足够的地位。
对话,到这里暂时就结束了。网友听罢,纷纷热血沸腾,称都想娶台湾姑娘,10万的台币,他们早就准备好了。而有的网友,则表示这俩对话如此自然,肯定是认识的,要是他们不认识,自己就去长城把板砖都给吞下去……
当然,更多的评论,都是正面向上的,有些年龄大的网友,也都在下方起哄,要让自己的儿子将来娶台湾姑娘,两万多块人民币,确实不贵。
那么,这里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小潘会反驳彩礼?这玩意和聘金有什么区别呢?彩礼和聘金,又是否属于传统习俗呢?台湾与内地的婚姻,究竟还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两者之间的区别
论起区别,确实挺大的。
聘金的说法,可能大家会觉得陌生,但如果换一个词,一定就很熟悉了——聘礼。
从古代就流传下来的说法了,比如年轻男女情投意合,这时候男方就会说了,我去你家里下聘。聘礼不仅指的是银子,也可以是其他贵重物品,而去“家里下聘”更是一种说法,因为礼给的就是女方本人,并非女方的家人。
去家里下聘,是男方为了展现自己的诚意的表现,然后和未来的老丈人、老丈母娘混个眼熟。而女方在接受聘礼的情况下,就表示她愿意和男方在一起,愿意嫁入对方的家庭。或许这里有人就要说了,古代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呢?
也是有的,只不过和聘礼不冲突。能高调下聘的,可不是一般人,而且是要把女方娶回去当妻子的,在古代就是正牌夫人的地位。不仅要请来喜庆的仪仗队伍,还要将女方八抬大轿,从正门抬进喜堂,拜天地、入洞房,女方从此就是家里的女主人了。
至于男方想要纳妾?可以,但不能下聘了。
虽然,现在都是一夫一妻制度,在台湾还是存在聘金的,这不仅是订婚阶段的承诺,更是一种礼仪的表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历朝历代都存在过一定的修改与调整,整体上来说,聘礼属于是双方家庭都默认的嫁娶承诺,一旦收了聘,可就不能轻易悔婚了,不论男女。
彩礼的话,就比较直白了,而且现在不断朝着病态的方向狂奔。
尽管都是给女方家里的诚意,但自愿给的,和对方狮子大开口的非自愿的,完全是两回事。动辄几十、上百万,放发达国家都够呛,更别提发展中国家了。普通人的工资,很难达到这一要求,某地之前还发展成了“贷”的产业链,实在是令人大开眼界。
现如今,彩礼已经上升到了法律层面,有专门的规定,也闹出过不少官司来。虽然关注度很高,可是一旦讨论,马上就有人带节奏,这群人才不在乎年轻人的将来怎么样,单纯就是恶毒。
当然了,古代也有和彩礼相似的例子,就是纳妾。男方想要娶小妾,在那个社会太常见了,而小妾不一定都是底层人家,也有家境比较不错的。只要男方没有休妻,小妾是注定不能八抬大轿送进正门的,都是从侧门或者后门直接入洞房。
为了补偿小妾家里办不了婚姻,男方通常会给一笔钱,用来弥补女方的家庭。或者干脆和女方的家人明说,要纳妾,让老头老太太开个价,自己掏多少钱出来。也有明码标价的,古代有卖身葬父,父母卖女儿的更不在少数。
只不过,这里只是举个相似的例子,因为现在的彩礼问题,早就不是两个人的事了,上升到家庭的情况并不少见,赖账不还的,新闻也报道了不少。不仔细的把相关的法律法规研究透了,很容易吃大亏。
以上,就是两者之间的典型区别了,一个是自愿的,穷人也能下聘,只是给的少一点,女方家里要收了,婚事基本上直接定下了;另一个是被自愿的,往往拿不出那么多钱,而且还有许多意外因素干扰,为了自身利益着想,不能疏忽大意。
说完了这俩,再来谈两地结婚的区别。
两地的结婚有什么不同?
首先,不论是聘金,还是彩礼,都和传统习俗无关。前者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后者是近些年来的发扬光大的。其他封建糟粕,都被扫入了历史的尘埃,偏偏这种却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明明是两个家庭的默契,却早已被强行上纲上线毁掉了。
先来看内地结婚。
各地都有自己的习惯,不过算是大同小异,流程都差不多,所以就挑个普遍的例子谈一谈。
结婚的时候,新人会邀请两方的亲朋好友,包个饭店,彼此认识一下,方便互相走动。因为这时候,俩新人的结婚证、婚纱照,基本都提前准备好了,只是过来办一场婚礼。双方的长辈,会是座上宾,聚在一张桌子上,而长辈手里会准备好红包。
等两个新人,依次问候双方的长辈,改了称呼,就会把红白给其中一方,这个叫做“改口钱”,不会规定具体的金额。但是有些人为了争个面子,一般会多给点,然后回去炫耀,不过这倒没什么毛病。
其他不是太亲的亲戚朋友,就需要出礼金了,收礼的地方,会有专人负责,一个小薄子上,记下谁谁谁家出多少钱。等到这些人家有红白喜事了,将来都要去出席,然后别人家给多少,你家就得还多少,这个叫“礼尚往来”。
除此之外,像是婚宴上的司仪、婚纱租用、三金五金、结婚戒指等等,哪个都是需要钱的。所以仅仅是彩礼,还只是一方面的费用,更别说结婚前还有订婚、买房买车。
再来看台湾结婚。
一般来说,台湾比较喜欢吉利数字,唯独4因为谐音被踢了出去。所以不管是聘金,还是嫁妆,都要绕过4。如果是金额大的聘金,婚后会退还给一对新人,用于小家的生活,而小金额的聘金就不用退了。尽管因为聘金闹矛盾的也有,但例子并不多。
婚宴的话,和内地是比较像的,除了改口钱之外,该有的红包、司仪、场地、酒店、婚纱等等收费,每个都不少。最大的不同,便是没有三金五金,只需要准备两位新人的结婚戒指,男方非要给女方送饰品,也是无可厚非的,区别就是自愿和非自愿。
而且,台湾婚后外出度蜜月的比例是相当高的。至于婚房和车,基本也都是默认的项目,但一般不会要求条件有多么好。
好了,这事就说到这里了。其实挺让人感慨的,已经2025年了,嫁娶方面的矛盾,依然没有一个好的解决方式。所谓的传统,对于许多年轻人而言,已经成了“绑架”消费的借口。原本象征着两人组成新家庭的爱情成果,也没有那么纯粹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