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不是清朝时期国家,会和中国强强对决,韩国现在为何这么嚣张?
韩国现在是越来越飘了!
自从美国驻韩大统领尹锡悦上台之后,韩国面对中国的态度就变得嚣张起来了,各种明里暗里的挑衅不断。
比如在6月份,韩国中央日报刊登文章写道:“中方应该清醒!韩国已不是清朝时期的国家,中韩关系一旦进一步恶化,中韩将会出现强强对决”。其大致意思就是在警告中国,时代已经变了,如今的韩国已经是很强大了,不再会像清朝时期那般甘当中国“附庸”。如果中国仍然以“宗主国”来对待韩国,那么中韩两国的关系就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并最终演变为两国的“强强对抗”。
如果光是韩国媒体在那里自嗨也就罢了,毕竟他们那边的媒体是出了名的不靠谱,长期喜欢语不惊人死不休。但偏偏韩国官方也是这样的态度,他们曾在多种场合发表过类似的观点。
比如韩国国家安保室长赵太庸就曾公开表达了对中韩关系的不满,认为韩国现在已经是强大的国家,要用“符合国力的外交”来构筑中韩关系。
而韩国总统尹锡悦更是直言韩国现在是已经非常强大的发达国家,中国不要再把自己当做多年前的“宗主国”,需要掂量一下两国的关系,否则后果很严重。
当然最令人气愤的是,韩国不光是在两国的外交对话上盛气凌人,还要在中国的内政问题上指手画脚。像前段时间韩国总统尹锡悦就曾公开发表涉台言论,声称“台湾问题不是中国问题,而是全球问题”,不允许中国用武力改变台海现状,一度引发了中韩两国的外交冲突。
通过以上的种种事件我们不难看出,韩国当前对待中国的态度非常不友好,话里话外都充满着挑衅甚至敌对。而韩国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之所以会如此的以邻为壑,除了有着美国离间挑拨的因素之外,对于中国日益强大的担忧也是重要原因。
长期以来,韩国的发展都是要领先中国的。要知道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咱们还在摸着石头过河搞改革开放的时候,韩国便已经是大名鼎鼎的亚洲四小龙之一了。
都说数量不够,质量来凑,那些年的韩国尽管比中国小很多,但是凭借更加发达的经济,却依旧能够拥有和中国差不多的国力。比如在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的时候,中国的GDP大约是5000亿美元,而韩国则是在4000亿美元左右,相差不大。
正如韩国所期待的“符合国力的外交”,那些年由于两国在实力上比较接近,韩国便有了和中国有了平等对话的底气。而在这种平等对话的基础上,韩国对待中国的心态也十分平和。于是两国展开了十分友好的交流合作,中韩贸易额蹭蹭的往上涨。
然而萤火之光岂能与皓月争辉?中韩两国在土地、人口等硬实力方面的悬殊差距,注定他们不会成为一个层级的选手。所以随着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上大步流星,中韩两国的实力差距也被越拉越大。比如去年中国的GDP总量高达18万亿美元,而韩国只有大约1.8万亿美元,经济体量相差了差不多10倍。
看到曾经和自己差不多甚至不如自己的穷邻居,如今却把自己给远远的甩在了身后,韩国对中国的心态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有可能是嫉妒,也有可能是羡慕,当然更多的可能还是畏惧。
因为这是刻进了韩国人基因里面的东西,千百年来他们都是生活在中国的阴影之下。但凡我们翻开韩国的历史就能发现,从汉武帝攻灭卫满朝鲜,到大唐新罗国,再到高丽、朝鲜藩属中原历代王朝上千年,这个国家从来都是中国脚下的附庸,要么称臣纳贡,要么鸡犬不留。
也就是在最近的一百年,由于晚清在历史的变革大潮中翻了船,逐步失去了对朝鲜半岛的控制权,韩国这才算是从中国的阴影走了出来。然而就这区区百年时光,在韩国数千年的阴影中又何其短暂,远不足以抹去那些深入骨髓的记忆。
所以当韩国看到曾经的宗主国再度崛起时,曾经被中国各种支配的记忆立马被唤醒。他们担心那些历史在此刻被重演,让韩国再度沦为中国的附庸,卑躬屈膝称臣纳贡。于是“中国威胁论”在韩国大行其道,进而导致了中韩关系的不断恶化。
当然韩国人鼓吹中国威胁,不光是因为历史记忆,更因为现实的落差。要知道在过去的一年里面,中国已经从韩国的最大贸易顺差国,变成了最大的贸易逆差国。
长期以来,中国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顺差国。除了澳大利亚、沙特以及巴西等几个天赋异禀的怪胎外,全球大多数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国家都是进口大于出口,但韩国却偏偏是个例外。自1992年两国建交以来,中国对韩国贸易始终是逆差。
然而这样的常态,目前正在发生转变。根据韩国贸易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面,韩国对华贸易除了去年9月实现6亿美元顺差外,其余全部是处于逆差状态。
总而言之,目前中国已逐渐从韩国的第一大贸易顺差国,成为第一大贸易逆差国。而在这韩国对华贸易由顺转逆的背后,则是中国企业对韩国企业的后来居上。
以前韩国凭借更加发达的经济体系,在产业链条上完成了对中国的优先级占领。通常都是由韩国出口零部件等中间产品到中国,然后再由中国加工成成品销往世界。大家分工有序,互不冲突。但这些年随着中国的产业不断升级,这样的上下级关系已经无法存续,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进军韩国企业的优势领域,进而形成新的竞争关系。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被拍死在沙滩上。这些年在和中国企业的竞争中,韩国企业大都是处于下风,大量的市场份额被蚕食。
比如在面板领域,中国面板厂商目前已经拿下了全球约4成的市场份额,取代韩国成为了新的行业霸主。而在汽车领域,中国汽车已经杀向全球,即将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出口大国。而韩系汽车的中国市场份额则是不断萎缩,从巅峰时期的超过10%,到目前已经不足2%。另外还有芯片、造船等等领域,中国正在完成甚至已经完成了对韩国的取代、
正所谓“既生瑜,何生亮”,面对中国的竞争压力,韩国当前是苦不堪言。他们担心如果长此发展下去,自己将会被中国彻底的吃干抹净。只有把中国遏制住和打压住,他们的那些产业才能活下去。而此时美国正好在高举遏制中国的大旗,让韩国看到了翻盘的大好时机。
在韩国人看来,此时追随美国的脚步对中国挑衅,不仅可以讨主子的欢心,还可以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简直就是一石二鸟的妙计。按照这样的逻辑,韩国选择反华似乎没多大问题,但实际上却是错得非常离谱。因为他们忽略掉了一个核心原因,打垮韩国的从来不是中国,而是韩国人自己。
关于韩国的对华贸易逆差,核心原因其实是对中国市场的丢失。
要知道自从2003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成为韩国第一大出口国后。此后的20年时间里面,中国一直都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韩国对华出口一度占到了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曾几何时,韩国制造在中国大行其道,像韩国的电视、手机、汽车以及芯片,那都是市场上最常见的东西,但如今这些东西正在逐渐从国人的视野中消失。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中国制造的强势崛起外,更多的还是因为韩国自己在作死。想想这些年韩国紧跟美国的脚步,各种的对中国不客气,由此导致了两国不断恶化的外交关系。
试问在这样的一种政治环境下,韩国的那些企业和品牌又如何能在中国有立足之地?而在失去了中国这个第一大贸易伙伴后,韩国的经济自然也就很难有翻身的机遇。
事实上对于韩国而言,把中国当做竞争对手本就不合理。且不说韩国经济对于中国那无法取代的依赖,单就是两国之间的悬殊国力差距,就注定他们不会在同一个量级。
论经济,当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更有着世界上最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和最庞大的消费市场。而韩国虽然是发达国家,但在经济总量上毕竟和中国相差了10倍有余,完全就不具备和中国竞争的能力。
论军事,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能打的几个国家之一,不仅拥有完善的国防体系,还具备在全球范围内种蘑菇的能力。而韩国尽管纸面军事实力不俗,但实际上却是一碰就碎的纸老虎,他们甚至连和咱们正面对抗的资格都没有。且不说他们的军队战时指挥权还在别人手中,单是北边的那位兄弟发飙就够他们喝一壶了。
都说人贵有自知之明,韩国当下其实最需要的是认清自己的实力,从而摆正自己的位置,否则到时候吃亏的只能是自己。他们如果非要紧抱美国大腿来和中国硬碰硬,结果就只能是当炮灰。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