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多名中学生出操被地面烫伤

小王有话要说 14小时前 阅读数 3 #推荐

广东普宁市第三中学近日发生学生因高温地面烫伤事件,引发公众对校园安全管理及教育理念的广泛讨论。

一、事件经过

2025年5月13日下午2点,该校高一年级按教育局要求参与大课间评比活动,内容包含平板支撑、俯身登山跑等需手部接触地面的动作。当日广东气温约30℃,塑胶操场地表温度达50-60℃。活动期间,9名学生手部与高温地面接触后出现水泡、破皮等浅二度烫伤症状。校方初期仅用烫伤膏处理,后送医包扎并注射破伤风疫苗。

二、各方回应

学校与教育局

解释未取消活动原因:近期天气不稳定且师生重视评比。

发布表扬信称学生“无人退缩”,肯定其“吃苦耐劳”精神。

强调已承担医疗费用并获家长理解,但未提及追责或制度调整。

医学分析

烫伤程度判定:根据接触温度与时长,学生手部伤情符合浅二度烫伤特征(红肿、水泡)。

错误处理风险:初期未规范使用流动冷水冲洗,存在感染隐患;破伤风疫苗注射为必要措施。

公众质疑

活动安排合理性:高温时段选择含地面接触动作的户外活动,被批“形式主义”。

教育导向争议:将伤害美化为“勋章”,被指传递“安全让位于集体荣誉”的错误价值观。

应急处理不足:未配备急救物资(如降温冰袋),班主任临时处理暴露专业能力欠缺。

三、深层反思

安全管理漏洞

未建立高温预警联动机制,忽视气象常识。

同类隐患普遍存在:多地校园军训、运动会仍常在高温时段进行。

教育理念冲突

舆论呼吁区分“磨炼意志”与“无谓伤害”,建议调整活动形式(如改用室内瑜伽、避开午间高温)。

网友提议让校领导体验高温地面动作,强调以身作则。

法律与制度完善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需为活动安全兜底,此次或构成管理失职。

专家建议修订校园活动指南,明确高温红色预警时禁止地面接触类项目。

四、安全提示

烫伤应急处理: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20分钟,避免涂抹牙膏/酱油;水泡勿自行挑破。

高温防护措施:户外活动宜安排早晚时段,使用防烫垫或穿戴护具;配备藿香正气水等防暑物资。

监督渠道:家长可通过12345热线举报违规校园活动,要求公示安全评估报告。

该事件折射出校园管理中“安全底线”与“政绩表现”的失衡,亟需教育部门从制度层面强化风险预判能力,而非仅依赖事后“危机公关”。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小王有话要说

小王有话要说

说说社会热点,了解实时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