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中年后才懂,为何妲己一开始善良,后来却对比干痛下杀手
在《封神演义》原著里,妲己最初只是个住在轩辕坟的普通妖怪。她和狐子狐孙们吃野果、晒太阳,偶尔捉弄路过的樵夫,过着“躺平”的悠闲日子。那时的她像极了刚毕业的年轻人——天真单纯,最大的烦恼不过是明天去哪儿找吃的。用现在的话说,她就是青丘山上的“傻白甜”。
可女娲娘娘的一封“聘书”,彻底打破了这份平静。就像人到中年突然接到房贷、车贷、孩子学费账单的普通人,妲己被迫接下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去商朝迷惑纣王,加速商朝灭亡。这个任务看似光鲜(女娲承诺“事成之后修成正果”),实则暗藏杀机——老板定的目标太高,给的资源太少,还要求“不能暴露妖怪身份”。
初入王宫的妲己,也曾想过当个“好员工”。她规规矩矩地跳舞弹琴,试图用才艺打动纣王。可纣王是什么人?一个沉迷酒色、喜怒无常的暴君。女娲给的KPI是“三年内搞垮商朝”,但现实是:纣王虽然昏庸,商朝根基却稳如泰山。这就像老板让中年员工“一个月拉来千万投资”,可客户资源早被年轻人抢光,家里还有老小要养。
为了赶进度,妲己只能“走捷径”。她建酒池肉林,发明炮烙之刑,害死伯邑考、比干……这些丧心病狂的举动,像极了中年人被迫“内卷”——每天带着假笑,白天陪客户喝酒喝到胃出血,晚上回家辅导孩子作业,周末还要去医院照顾父母。不是他们想变成自己讨厌的模样,而是“不拼命就会被淘汰”。
封神原著里有个细节令人心酸:当姜子牙追杀妲己时,她哭着求女娲救命,却被冷冷拒绝:“我让你去祸乱商朝,没让你滥杀无辜!”这句话像极了老板甩锅:“我让你完成业绩,没让你违规操作啊!”可当初是谁定下不切实际的KPI?是谁暗示“过程不重要,结果好就行”?
妲己的黑化,本质是普通人在高压下的崩溃。就像中年上班族,明明厌恶酒局应酬,却不得不赔笑敬酒;明知熬夜伤身,却只能靠咖啡续命。他们也曾是心怀热血的少年,却在房贷、学区房、职场竞争的夹击下,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油腻中年”。
《封神榜》的结局也充满了讽刺:封神大战结束后,女娲娘娘把黑锅全扣在妲己头上,用缚妖索捆了她送给姜子牙斩首。这像极了现实中的“裁员现场”——公司转型成功了,一直干脏活累活的中年员工却被“优化”了。更悲哀的是,世人只记得她是“祸国妖妃”,却忘了她也不过是权力游戏中的一枚棋子。
妲己的故事,何尝不是现代人的生存寓言?女娲是画大饼的老板,纣王是难伺候的甲方,封神榜是永远够不到的“年终奖”。当我们在KPI重压下熬夜脱发时,在家长群里卑微回复“收到”时,在体检报告前瑟瑟发抖时……谁又不是另一个妲己?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