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信用持续恶化,为什么依然具备“瘦死的骆驼”四大特征!
美元无疑还是世界货币,但纸币诞生以来,最终的结果都是一张废纸,美元也不会例外!

美元信用的持续恶化已成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议题。尽管其仍具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特征——即历史积累的全球主导地位和基础设施支撑,但其内在脆弱性已逐渐暴露。
一、债务膨胀与政策透支:信用根基动摇!
债务规模失控,美国联邦债务总额已超36万亿美元,远超经济增速。债务远超GDP规模,形成“借新还旧”的恶性循环,被学者称为“债务驱动型治理模式”。这种依赖发债维持财政的模式,削弱了市场对美债长期偿付能力的信心。
美联储推行无限量化宽松政策,叠加美债上限“悬挂”机制,导致美元超发常态化;经济学家指出,这种“寅吃卯粮”的策略虽短期刺激经济,却透支了美元的长期信用,加剧全球对其“无节制印钞”的质疑。

二、贸易与金融政策的不确定性:信任危机加剧!
关税与单边主义冲击,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政策引发全球贸易争端,破坏产业链分工合作,而美元霸权恰恰依赖这一经济基础。2025年4月美元指数因关税争端暴跌4.36%,创50年来最严重年度贬值,信用违约互换(CDS)市场甚至计入五次评级下调风险。
长臂管辖与制裁滥用,美国冻结俄罗斯外汇储备等行为,暴露美元体系的政治风险。多国央行因此加速减少美元储备,转向黄金(如中国连续增持黄金储备)或多元化货币(如俄罗斯推动石油欧元)。

三、去美元化加速:替代体系崛起!
多边支付机制挑战美元主导,新兴支付系统如“mBridge央行数字货币桥”绕开美元结算,覆盖中国、沙特等经济体;金砖国家探索本币贸易结算机制,削弱美元在贸易融资市场81%的份额优势。
储备货币多元化,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从2015年的65%降至2024年的57.8%,黄金需求连续增长(2024年央行购金量达1086吨)。IMF警告,西方制裁俄罗斯的“金融武器化”加速了这一趋势。

四、结构性矛盾与霸权反噬!
美元作为主权货币承担国际储备职能,必然面临贸易逆差与币值稳定的矛盾。美国长期依赖贸易逆差输出美元,但债务膨胀和通胀压力已使这一模式难以为继。
军事与经济霸权的双刃剑,美元霸权依赖美国军事霸权(如800多个海外基地)和全球支付基础设施(如SWIFT),但这些工具被“武器化”后,反而加速了其他国家寻求替代方案的决心。例如,斯里兰卡因美元加息陷入债务危机,凸显美元周期对脆弱经济体的掠夺性。
为何仍是“瘦死的骆驼”?
尽管信用恶化,美元短期内仍难以被全面替代:美元占全球支付49.08%(2025年3月),贸易融资占比81.08%,短期内无货币能匹敌其市场深度;路径依赖,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如美债市场、美元定价大宗商品)转型成本极高,多数国家仍需依赖美元过渡;地缘政治惯性,美国通过军事和金融霸权维持对关键资源(如石油美元)的控制,延缓了去美元化进程。

结论:长期衰落与短期韧性并存!
美元信用已进入“瘦死骆驼”阶段:内在矛盾(债务、政策透支)和外部挑战(去美元化、替代体系)持续侵蚀其根基,但其历史积累的流动性网络和霸权惯性仍支撑其短期地位。未来若美国无法解决债务与政策可信度问题,美元霸权或将步入加速解体的临界点,而黄金、数字货币及区域货币联盟可能成为新秩序的构建者。
在美元衰退过程中,人民币国际化大有可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